您的位置: 首页 / 全球荟萃 / 英国那些事儿 / 正文

有一种心病,就叫“日耳曼恐惧症”

2015-12-17 10:15:36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无论如何,意大利作家马拉帕尔泰曾经写道:“当德国人开始害怕,当这种玄妙的日耳曼式恐惧在骨髓中蔓延开来,他们将会惊恐,他们将会软弱,他们也将变得无比危险。”

一直以来,如果要问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对德国人的印象,十有七八会得到这样的答案:

“完全没有幽默感!”

“高傲个什么鬼啊!”

“那群天天板着脸的德国佬,像谁欠了他们一千万一样!”

这些邻国早就发现,德国人是一个忧心忡忡的民族,几乎每天都在对生存的忧虑中度过,而且厌恶改变。Unisys安全感指数每半年对人们的国家、经济、网络和个人的安全感进行一次调查。指数结果表明,如今德国人的恐惧值达到了146分(总分300分)。相比之下,英国人得了103分,荷兰人甚至只有66分。

在盎格鲁萨克逊语系区里,专门有个词汇来形容德国人这种莫名其妙的、既有些傲慢又有些过分神经紧张的性格特征:日耳曼恐惧症(German Angst)。维基百科对“恐惧”的进一步定义则是“毫无根据的、广泛性的、针对全世界的焦虑”。

那么,这种纠结拧巴的群体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最受追捧的一种理论是:德国人这种性格,是二战中德国全面沦亡的惨痛历史经历所造成的。

二战之前,德国在希特勒的独裁统治下,迎来过一个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经济盛景:从1932年到1937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人均收入也增加了一倍。1938年,德国失业率仅为1.3%,此外,德国民众的社会保险和福利也大大增加。一时间,整个德国沸腾鼓舞、自信爆棚,在全力支持希特勒的内政外交政策同时,也真心相信日耳曼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最起码是之一。

然而二战的全面惨败,给了整个民族迎头一记重击。他们不仅要面对满目疮痍瓦砾的家园,更要面对精神上鲜血淋漓的创口。

日耳曼怎么会败?

日耳曼真的败了?  

爆棚的自信被戳破之后,剩余的就只有虚无与恐惧。德国作家Sabine Bode在《德国人的通病─日尔曼恐惧症》(Die deutsche Krankheit–German Angst)一书中便把这种恐惧归结到了战后的无意识精神创伤。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没有经过专业心理疏导,也没有自救的意识,这种精神创伤便被压抑进潜意识中,潜移默化地作为一种行为模式传给了下一代。

然而德国人真的是从那时起才焦虑的吗?

1835年12月7日,德国第一条纽伦堡到福斯之间的铁路正式开通。然而当时的德国人不但完全没有为这次技术大革命欢欣鼓舞,反而怕得要命。他们怕什么呢?他们怕,怕火车上的锅炉会爆炸、怕火车会让铁轨两边的牛羊不孕不育、怕乘客会在时速35公里的车上昏过去。

同样是在19世纪初,格林童话里有一篇《聪明的艾尔莎》,描述的也是这种莫名其妙的杞人忧天:艾尔莎去家里地窖取啤酒的时候,发现头顶上挂着一把锄头,就大哭起来,认为以后她有了孩子,也会叫孩子来拿啤酒。到时候锄头会掉下来,孩子就会被砸死。

如果说二战导致了集体性的精神创伤,那十九世纪这些德国人的焦虑又作何解释?

按照德国自由记者Carsten Tergast的看法,用“德国式踌躇”来诠释“Angst”一词,或许比害怕或恐慌更谨慎一些。总而言之,这个概念虽然始终无法明确定义,却在每一个德国人的脑中。

到了现代,德国人这种“日耳曼恐惧症”依然在各个领域、以各种形式发作。

也许是受了过去极权主义的影响,德国人对个人数据隐私权的看重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哪怕是数据存储这件事本身,都被视为是对公民自由的侵犯。2010年,谷歌地图街景服务想要进军德国,意外遭到了德国官民的联手强烈反对。经过漫长谈判之后,德国人获得了可以在谷歌街景上把自家“隐身”的权利,随即有将近25万个家庭和企业把自己打上了马赛克。

作为未来高科技生活的代表之一,特斯拉在全球销售了3万辆,然而在德国却遭遇了滑铁卢,每月销量惨淡无比,甚至被迫降价。原因还是德国人在焦虑:万一我正开着车,系统被黑客入侵了怎么办?万一开到一半没电了怎么办?换电池还是充电,费用要多少?这一系列担忧与当年首辆火车试行时极为相似,然而是有意义的:特斯拉公司的确砸下巨资,要尽快为德国提供完善的电动汽车基础服务。

德国媒体的反应也常常过度。别说真正的丑闻,如大众作弊、高官论文抄袭等无处藏身,就连一些本不算大事的问题也常常被媒体一脸严肃地拿出来反复讨论,就像一场感冒不及时下猛药治疗,转身就会恶化成肺癌一样。

鉴于今年欧洲不算太平,最新的德国民意调查结果就更刺激了:55%的受访者都表示,由于难民危机、恐袭频繁、欧盟裂痕等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焦虑得要命。而去年,这一数字只有31%。55岁以上的德国人,超过六成在为未来的“可怕生活”而焦虑,然而即使是14至34岁的青壮年德国人,也有42%已经开始为未来犯愁——2013年,这个数字是19%。

日尔曼恐惧症到底从何而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依旧扑朔迷离。然而德国记者ulrich Greiner指出,2009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中,跟其他国家比起来,德国人好像一时之间甩掉了“日尔曼恐惧症”,所做的评论既冷静又理性。原因可能是:当今社会呈现个人化趋势,不再让集体式的歇斯底里有发展空间。

无论如何,意大利作家马拉帕尔泰曾经写道:“当德国人开始害怕,当这种玄妙的日耳曼式恐惧在骨髓中蔓延开来,他们将会惊恐,他们将会软弱,他们也将变得无比危险。”

我们可以相信这句话,因为马拉帕尔泰的父亲正是一个德国人。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道德经公众号
相关推荐: 日耳曼恐惧症心病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