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全球荟萃 / 美国那些好事破事 / 正文

美国:“NO ZUO NO DIE”是怎样的真理?

2014-07-17 14:39:38 作者: 徐贲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跻身2013年微博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不作死就不会死”在今年被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城市词典》(Urban Dictionary),译为“NO ZUO NO DIE”。

而《城市词典》对这个流行语的理解却和中国本土有些出入,原来是“不会死”,改成了“会不死”:

“不会死”说的是将来的事,死或活是一种选择,只要不作死,还能活;

“会不死”更像是在说现在的事,因为作死,所以已经死了。

《城市词典》的解释是这样的,“如果你不做蠢事,他们就不会来找你麻烦,如果你犯蠢,他们肯定不放过你”。词典给的例子是某人因为惹怒了警察而自讨苦吃。警察是政府权力的象征,美国人对警察没有太大的好感,他们调侃警察就像他们挖苦政府权力那么家常便饭。

在美国,“NO ZUO NO DIE”是一句碰到麻烦、哑巴吃黄连时用的犬儒戏语,既是讽刺警察滥用职权,也是无可奈何的自嘲和自我排解。犬儒主义是一种在权力面前充满了无力感,因而自我劝说顺从、服从和随遇而安的心态和处事方式。

而在中国,“作死”有“活该去死”的意思,这更可能成为一种危险的害人借口。有许多人什么事都没做,却莫名其妙的遭受无妄之灾,甚至杀身之祸,他们成为“活该”的受害者。

“作死”,可以是一种良心行为,它并不是一件坏事,大多数人是因为害怕做这种事的严重后果,而不是因为心里觉得不对,才把那看成是“作死”的。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某事是否为“作死”的其实是人们的恐惧心理。

在一个用顺从、合作、私利和沉默构筑起来的犬儒社会里,“不作死就不会死”可以是一条“真理”,但那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真理。“不作死就不会死”成为一条“真理”,成为一种理性而聪明的生活方式,是因为恐惧在日常生活里被巧妙地化解了。

在这种生活里,人们不再有恐惧的感觉。不只是因为他们对恐惧已经麻痹,习惯于了恐惧,而且也是因为,这种生活里的恐惧是“合理”使用的,因此也是合理的。合理的恐惧可以让恐惧显得不那么恐惧。除了很少数的例外,一般人触犯了什么规定或条例,遇到麻烦,吃到苦头,总会觉得自己理亏在先,怪自己不够小心,不够聪明,本不该明知故犯,鸡蛋碰石头,不该自己作死。

在这样的生活里,人们看到别人“做蠢事”,遇到麻烦,吃到苦头,就会庆幸自己幸亏没有那么做,也会责怪这么做的人自讨苦吃。

一般人渴望过太平日子,不喜欢无事生非,庸人自扰,喜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到别人遇上麻烦或受到惩罚,总是先责怪当事人自己“不识相”,无端多事,不自量力,惹了不该惹的人,自己作死。

这种普遍的责怪受害者心理会成为对社会公正和正义有害的大众犬儒主义。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沉默和顺从成为交换安全无事的代价,大多数人都变得能够接受不合理的“合理要求”。他们也因此变得极其善于明哲保身:别人的事情,你不要多管闲事,他倒霉是因为他咎由自取,你不要像他那样,就自然能平安无事。

中文里的“作死”有着美国人也许根本不能体会的历史含义,其意义的复杂、微妙、苦涩也不是《城市词典》里的那个例子所能传达的。(撰文/徐贲 原文略有删改)

责任编辑:阿布
来源: 四月网
相关推荐: 美国自白中国生活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