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四月观察 / 正文

陈文玲:疫情扩散对世界经济四重影响和中国应对七大举措

2020-03-13 22:19:00 作者: 陈文玲 徐占忱 梅冠群 逯新红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当前全球化大势与逆全球化势力博弈胶着,大国之间战略竞争加剧,一些国家和地区天灾人祸持续发生,这些都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变数。

陈文玲:疫情扩散对世界经济四重影响和中国应对七大举措

作者:陈文玲 等    来源:《瞭望》 

1.webp (19).jpg

▲ 3月1日,人们走在意大利罗马街头

本次疫情是一次重大非传统安全事件。当前全球化大势与逆全球化势力博弈胶着,大国之间战略竞争加剧,一些国家和地区天灾人祸持续发生,这些都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变数。一直以来,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一个重大短板——全球传染病共同防治合作机制并没有形成,国际性公共资源捉襟见肘,疫情对全球发展和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当前疫情全球扩散形势不容乐观。对我国来说,一方面外部疫情会出现向我输入性回流,一定程度上加剧我疫情防控压力。另一方面,外部疫情影响会通过贸易、投资、金融、产业链、人员跨境流动等渠道,对我国产生多重不利影响,并给全球增长带来更大压力,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新挑战。

疫情全球扩散两种情景

全球可能出现两种情景。一种是疫情较快控制总体向好,另一种是疫情形势恶化。

从第一种情景看,通过国际有效合作,借鉴中国防控经验,遏制疫情全球性蔓延;非疫情国端口前移,防输入、防苗头、防发生,全球性蔓延之势较快得到控制。实现这种情景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各国善用中国创造的窗口期,疫情国加强防控并防输出,非疫情国做好充分应对准备。二是国际协作水平加强,采取趋同的国际间防疫协作机制。目前看,全球争取第一种情景难度较大,但国际社会仍应将实现此种情景作为努力目标。

在第一种情景下,疫情在一些国家轮番暴发后,各国充分认识到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抗击疫情必须合作,才能避免出现世界疫情大暴发局面。中国可以成为第一个走出危机的国家,但不排除全球疫情防控战变为“持久战”,防控时间可能要拖长。疫情暴发虽对一些国家经济短期带来影响较大,但总体上没有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通过国际协作、政策调整和逐步适应,全球经济在中国等国家带动下,可以逐渐消化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是恶化情景。全球疫情大面积扩散,一些国家由于准备不足、组织能力欠缺、应对方法不当,导致公共卫生体系瘫痪。个别国家甚至可能出现政局动荡和人道主义灾难。在这一情景下,新冠病毒与人类将长期共存。WHO评估目前全球30~40个国家面临疫情传播的高风险,特别提醒,如果疫情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的非洲国家大面积暴发,后果堪虞。

新冠病毒本身传播能力强。目前病毒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传染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传播力下降现象,且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美国等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不明感染源和社区传播现象,现阶段看疫情控制难度较大。

一些国家应对疫情理念和治理体系存在不足。一些国家社会资源动员能力不足,可调动的物资储备不足。如美国口罩存货仅3000万只,缺口高达2.7亿只。特别是一些国家对疫情局面控制力很弱,社会公众应对意识不强。

一些国家政治生态给疫情防控带来不利影响。美国今年正逢大选,为减少对美国股市的影响,控制疫情公开发布和讨论,对有些病人不做检测,这对疫情防控不利。

一些国家公共卫生体系脆弱。一些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社会治理较差的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疫情一旦大面积暴发有可能难以控制。如目前非洲疫情已出现从北非个别国家向南部逐渐扩散的苗头。

一些国家政治气氛和社会文化对疫情防控不利。欧美和中东一些国家疫情扩散情况下,人员仍在大规模聚集。有些国家疫情防控办法不力,有的国家民众不愿意戴口罩。

不同国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和现实政治状况等,对疫情防控带来多方面不利影响。基于上述五方面因素,我们应做好形势恶化情景下的应对准备。

疫情扩散对世界经济四重影响

目前疫情全球持续扩散。如果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疫情控制不好,全球经济有可能遭遇重创,其严重程度可能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之后的欧债危机,国际贸易可能衰退,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或将受到破坏。

一是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疫情出现后,尽管各国采取措施应对疫情蔓延,包括对疫情严重地区采取入境管制、旅行禁令、取消大型赛事、停工停产等措施,但仍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大级别疫病”。全球正常的生产贸易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加大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甚至造成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认为,若中国经济二季度恢复正常水平,将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至3.2%。随着全球疫情升级,IMF可能进一步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月2日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2.4%,为2009年以来新低。如疫情在亚洲、欧洲和北美蔓延,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会降至1.5%。

二是全球市场震荡。全球疫情加速扩散引发恐慌情绪,全球主要股指下跌。过去一周,欧洲斯托克50指数、伦敦金融时报股价指数、巴黎CAC40指数、法兰克福DAX指数等均暴跌11%~12%左右,美国道琼斯从近期最高点已暴跌14%,美股恐慌指数(VIX)一周内翻倍。虽然疫情对股市的冲击是短暂的,但若疫情持续蔓延,全球股市将进一步受挫。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受到冲击,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在全球市场避险情绪下,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历史低点,黄金明显走强。市场对全球宽松流动性的预期大幅上升,已有40多个央行加入货币放水行列,美联储3月3日晚紧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到1%~1.25%。

三是冲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全球化生产和交易网络中,疫情防控带来的停工减产及延迟复工,将加大全球供应链风险。作为世界工厂,中国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枢纽,2019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约为30.9%。2020年2月,中国PMI大幅下降。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推算,中国制造业生产每减少100亿美元,世界其他各国的生产及销售就被拉低67亿美元。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13%,韩国、意大利、日本的出口占全球总出口比重均高于2%,这意味着全球服装、鞋帽、机电、运输设备等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

四是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势力借势猖獗。在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西方一些国家政客从狭隘的政党和个人利益出发,操纵舆论和民意,一些国家出现种族、民族、国别等身份歧视。

七大举措积极应对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与病毒鏖战,国内形势正在逐步好转。中国经济有巨大潜力和内在韧性,疫情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必须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中国已经形成的诸多现有优势,补存量短板,创增量优势,使中国经济继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稳定之锚”和“动力之源”的作用,显示中国的巨大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优势。面对全球疫情扩散我应未雨绸缪,立足底线思维,加强总体谋划,积极有效应对。

一是防止疫情防控和全球产业链双“回波”冲击。切实落实好联防联控机制,外交、领事、移民、海关、边检等部门通力协作,做好入境人员健康申报查验、体温监测筛查和医学巡查,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按规定落实转运、隔离、留观等防控措施。当前东亚一些国家疫情严峻,作为地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第一波产业链受影响冲击情况下,防止这些国家生产和物流因疫情影响,对我国产业链形成二次“回波”冲击。

二是积极推动抗疫国际合作。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一是推动WHO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防疫标准。中国拥有应对2003年SARS的丰富经验,提升了抗击新冠肺炎防控能力,中国的诊断标准、治疗、隔离等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树立了世界防疫典范,中国防疫经验值得全球借鉴。二是积极开展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中国在第一时间分享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为世界科学家研发药物和疫苗提供了重要数据信息。三是继续同WHO保持良好沟通,推动其他疫情国家保持防疫信息公开透明,同有关国家分享准确的防疫信息。

三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后,应把推动对外开放作为重中之重。加快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中国将继续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行政法规等规定,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外商投资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度。中国将实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积极筹备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主动开展国际合作的中国将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更广阔空间。

四是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合作。2001年中国加入WTO并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经济繁荣与进步的方向发展。2019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正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要化危为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

五是加大医疗防护用品生产和出口。在疫情全球暴发的情况下,中国可以成为更加稳定的抗击疫情急需的各类制成品供应国,特别是医疗物资、生活用品和基本工业品,中国制造能力将为世界抗击疫情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可以发挥“世界工厂”优势,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大诊断试剂盒、口罩、防护服、消毒剂等医护用品出口,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稳增长、稳外贸、稳出口、稳就业,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应加大研发力度,全面提高我国重大传染病的病毒检测、传染控制、诊断救治技术水平,并使我国的疫苗和药物研发进入国际前列,争取在未来形成我国新的产业优势。

六是推进中国疫情防控经验全球共享。我国在人员隔离、病毒试剂诊断、临床治疗、急重症救护、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对世界抗击疫情十分重要。对于韩国、伊朗、意大利以及后续可能暴发疫情的国家,中国可以给予力所能及的国际援助,包括择时派遣专家组等。目前全球已有183个国家开始应用中医药进行疾病治疗,我国应抓住这次抗击疫情中中西医结合取得的救治经验,特别是总结我国疫情临床治疗方案,正式向WHO推荐成熟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推进祖国中医药走向世界,推动医疗卫生产业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结合,不断充实“健康丝绸之路”内涵和合作领域,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七是推进对外援助工作适当向医疗设施、防疫体系等方面倾斜。在保证国内供应的前提下,给予有关国家应急援助,展示中国的担当和作为。充分发掘我国与受援国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使捐助带情感、有温度,让受援国普通民众感受得到并唤起心理共鸣,增强共同面对重大风险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作者:陈文玲 徐占忱 梅冠群 逯新红,原刊于《瞭望》2020年第10期)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昆仑策网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