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四月观察 / 正文

去伪求真:再揭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和实质

2020-01-20 18:27:55 作者: 去伪求真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在资本主义社会,即使科技再发达,自动化水平再高,只要存在雇佣制,剥削就不会消亡,直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去伪求真:再揭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和实质

作者:去伪求真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广大城镇劳动人口下岗失业,乡村农民失地进城,使有人身自由没有经济来源的无产者大量涌现,他们为了生存只能被迫选择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换取生活资料,从而使劳动力市场永远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为资本家剥削劳动者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即使科技再发达,自动化水平再高,只要存在雇佣制,剥削就不会消亡,直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去伪求真:再揭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和实质

前段,针对网络论坛少数人为资本家涂脂抹粉的言论,笔者写了《去伪求真:浅析资本家群体》一文,对现代资本家群体的共性、生产途径和同工人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和揭露,文章发出后,照例遭到了几个反马小丑的围攻,他们采取混淆概念、乱解词义、牵强附会、掩盖事实等卑劣手法,极力为资本家鸣冤叫屈,为雇佣剥削洗地,胡说什么当今世界资本家同工人是平等互利关系,根本就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认为《资本论》过时了,甚至指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错误理论。其言论之荒谬,令人恍如隔世。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和言论,是因为有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理论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吸收上,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基本处于边缘失声状态,这是造成经济私有化、政治自由化、思想多元化的根源,是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在中国理论界的具体反映。针对这种背离党的初心,瓦解党的根基的自由化思潮,习近平总书记近几年来在不同场所反复要求全党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精读马列原著,要一生都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生都悟马克思主义基本道理。目的就是要提醒全党始终坚持《党章》、《宪法》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资本家剥削的本质,是无产阶级实现自我解放的理论依据。因此,它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必须认真学习掌握的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笔者中学时期的政治常识课,也是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虽然谈不上精通,但对其基本常识还是熟记于心的。因此,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明辨是非,站稳立场。这里,笔者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和相关概念入手,简要地分析和揭露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手段和实质。

一、简单解释几个相关概念

1、“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如农民生产粮食,工人制造机器,商人销售货物等等,具体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即体力或脑力的消耗,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属性,表明劳动多少和劳动时间长短,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其劳动的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揭示了劳动的二重性。

3、“剥削”:剥削指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财富的占有或垄断,强制性地剥夺那些没有或者缺少财产的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的劳动成果和个人财产,也就是富人压榨侵夺穷人的财产。自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剥削就以制度形式产生并持续存在,直到人类创建社会主义社会后,随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才逐步消灭剥削制度。

4、“雇佣劳动”:指无产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以契约(合同)的形式出卖给资本家并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亦称工资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他们的劳动就具有雇佣劳动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基础。

二、劳动力商品与剩余价值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消耗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在任何社会里,劳动力都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因素。但是,劳动力并不从来就是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一无所有,既无生产资料,也无生活资料,必须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具备这两个条件。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劳动力既然成了商品,也就和其它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所以劳动力的价值可以还原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指出: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81页)】

具体说,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家属子女以及接受教育和训练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及费用的价值。即劳动力价值是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这正是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一般商品在使用时,如粮食、衣物、生产工具等,随着使用价值的逐渐消失,它的价值就消失或转移了。而劳动力商品在使用(即劳动)中不仅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即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可见,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就是看中了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就是剥削。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在购买劳动力商品时,根本不会让受雇者知道生产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因此,雇工的劳动力商品价格——工资额只能由资本家来决定。而工人的工资通常是在劳动之后支付的,工资额表面上是以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劳动技能、熟练程度来计算的,这就给人造成了一种假象,好象工人出买的是劳动,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实际上,工人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而且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相当于最低的劳动力价值的可变资本部分,而不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多出来的剩余价值部分则被资本家无偿地占有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三、什么是“资本”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无偿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是因为他手里掌握着货币和厂房、机器等生产资料这些资本。但是,货币、厂房、机器等并不天然就是资本,资本家要使自己的货币能够增值并转化为资本,就必须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商品,把生产资料当作工人活劳动的吸收器、作为对工人剥削的手段。由此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进行资本主义剥削的前提。因此,从本质上说,“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34页),也就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根据“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通过雇佣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购买劳动力所支出的那部分价值,而且能生产出比这个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可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不是资本家垫支的全部资本,而只是可变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

四、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

劳动力进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以后,资本家同劳动者的关系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资本论》第1卷,第200页)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就是工人替资本家劳动的过程,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并在资本家的支配和监督下进行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结果,生产出某种使用价值(商品)。但是,生产使用价值并非是资本家追求的目标,他们的目标是生产出剩余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不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就不能投入市场交易,产品没人买,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就无法实现。

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把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而且在同一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以生产皮鞋为例,资本家用一天80元的工资雇佣了一个工人操作制鞋机生产皮鞋,假如一个小时可生产一双皮鞋,而生产一双皮鞋需消耗包括原材料、工具、机器损耗折旧、税费、房租水电和产品合理利润等等总额100元,如果一双皮鞋售价120元,那么就等于工人一天80元的劳动力商品价格(工资)只需用用4小时劳动即可创造出来,这就是说,工人劳动4小时便能创造出与资本家所付工资等值的劳动力价值,如果这样,资本家只能在保本基础上获取合理利润,这个合理利润指资本家组织生产应得的用于维持自己和家庭子女基本生活必需的利润收入。这样的生产过程是不可能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家也不会干的。资本家花了80元钱购买了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他绝不会只让工人只劳动4小时,必然是尽可能地通过契约等迫使工人劳动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使工人创造的新增价值超过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假定雇佣合同规定的一天劳动时间是8小时,那么工人实际生产皮鞋就是8双,同样每双皮鞋售价120元,8双可卖960元,减去8双的成本利润800元和工人工资80元,剩余的80元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由于资本家一般为规模化生产,雇佣工人的数量一般是几十上百,甚至成千上万,所以其累计剥削的剩余价值是惊人的。资本家就是通过生产过程中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来完成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的。

五、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总是采用各种残酷、狡猾的手段尽可能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其实现途径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

1、绝对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一天的劳动时间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多,剩余价值率就越高。或者采用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迫使工人进行紧张的劳动,在同样长的时间里支出更多的脑力、体力,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种靠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变相延长劳动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延长劳动日和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劳动者的反抗后,资本家采取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方式提高剩余价值率。即在劳动日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革新设备、改进工艺和强化管理等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这种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技术发展缓慢条件下的主要剥削手段;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在资本主义发达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采用的主要剥削手段。总之,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家总是两种方法同时并用,不断加重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07页)】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有限的生产资料和财富绝大部分逐步聚集到了极少数大资本家手里,普通劳动者根本没有资金和资源等条件去自主创业,即使从事小作坊、小商贩在资本垄断下也难以发展和存活。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广大城镇劳动人口下岗失业,乡村农民失地进城,使有人身自由没有经济来源的无产者大量涌现,他们为了生存只能被迫选择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换取生活资料,从而使劳动力市场永远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为资本家剥削劳动者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即使科技再发达,自动化水平再高,只要存在雇佣制,剥削就不会消亡,直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察网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