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四月观察 / 正文

胡新民:中国和美国,谁该感谢谁?

2019-11-02 20:31:36 作者: 胡新民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不管当年中美关系解冻的具体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即不管当年中美哪一方对作出这个战略决策的分量更重一些,但美国当时有求于中国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回顾中美关系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胡新民:中国和美国,谁该感谢谁?

作者:胡新民

不管当年中美关系解冻的具体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即不管当年中美哪一方对作出这个战略决策的分量更重一些,但美国当时有求于中国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回顾中美关系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美两国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合作,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过去是这样,今天也应该是这样。特别是现在我们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胡新民:中国和美国,谁该感谢谁?

《求是》2019年第19期发表了社论《为了新中国》。社论说:

【“70年,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70年前,新中国接手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经济总量仅有600多亿元,轻工业只是少数的纺织业,重工业几乎为零;70年后,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新中国的沧桑巨变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靠勤劳、智慧苦干实干奋斗出来的。”】

这样的表述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另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表述,却不够科学不够客观,那就是把40年前的中国说成是“一穷二白”。

这种“一穷二白”的表述在客观上给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许多人造成了一种误解:没有他们的恩赐,无论中国人民怎么努力,也将还是一穷二白。他们的道理很简单:新中国前三十年中国人民难道没有努力吗?怎么就摆脱不了“一穷二白”,就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实际上,我们某些专家学者,也是持这种观点的。他们早就说过:新中国前三十年人民的苦干实干带来的只是“无穷无尽的苦难”。

2013年5月,一本关于重启改革议程的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改革开放前30年中,中国拥有一个较之当下更强势的政府和一统天下的国有经济,为什么中国人得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苦难,经历了一次大饥荒就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生命的人间惨剧?”】

在这里应该说明的是,新中国前30年为了改变有国无防、落后挨打的悲惨命运,在国防建设和工业建设上投入很大,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较苦。但是,

【“在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国家工业化基础建设的情况下,尽管人民群众生活逐年改善的增幅不大,但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这在当时被世界公认是一个奇迹。”(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第638页)】

那种把前30年描绘成“一穷二白”“无穷无尽的苦难”说法,使很多美国人感到他们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改善人民生活的恩赐者,也使不少中国人有了相同的看法。

一年前,我国媒体报道了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关系40年”论坛中的一个场面:

【“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巴尔舍夫斯基是位历史性人物,她与中国加入WTO直接相关,她胸前永远佩戴着‘WTO’徽章。然而在这场论坛上,她没有提往日辉煌,而是分享了一段温馨故事:在中国加入WTO后不久,一次她在北京街头被民众认出,有一家三口要求和她合影。这家人都不会说英文,合影后那位年长的父亲示意她先不要走。就这样等了好大一会儿,直到有会讲英文的人经过,这位父亲握着她的手通过翻译说:‘感谢您给了中国加入WTO的机会,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巴尔舍夫斯基讲完,会场一片寂静,大约七八分钟后,掌声响起——这在华盛顿智库的会上是不多见的。”】

中国加入“WTO”后,GDP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这应该是事实。

但是,对于美国是不是“恩赐者”问题,有位学者是这样理解的。他说:

【“没有当年的中美关系解冻,就没有中国的对外开放;没有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就没有中国加入‘WTO’。可是不要忘记,当年可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跑到北京来的。他会无缘无故地跑来吗?同样,美国会无缘无故地同意中国加入‘WTO’吗?”】

这个说法使笔者想起了毛泽东当年和基辛格的一次谈话。

1975年10月21日晚,毛泽东会见第四次访华的基辛格。

【“毛泽东说:你昨天说美国无求于中国,中国也无求于美国......如果双方都无所求,你们为什么要来北京,我们为什么接待你们和总统?”“关于世界形势,基辛格说:我重读两年前主席与我的谈话从中我读到了对世界局势的最深刻的分析,我们十分重视。”(见《毛泽东年谱 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6》第615页、616页)】

实际上,毛泽东早把这个问题看得很透了。1973年4月20日,毛泽东在会见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时就说:

【“尼克松为什么到这里来啊?就是他那个事不大好办了,要找我们啊”(见《毛泽东年谱 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6》第475页)。】

2019年10月22日,《环球时报》发表了前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的文章《美启动对华接触是双赢战略》。文章是这样开始的:

【“作为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与中国建立联系的实际参与者之一,我当时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是基辛格先生的特别助理。在1972年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的会见中,我是美方三名成员之一(随同尼克松和基辛格参加会见)。”】

然后在小标题“美国要摆脱困难局面”下面有这样的内容:

【“正因为亲历了那个年代,我认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是美国一个成功的大战略时期。尼克松和基辛格上任时,他们在国内外都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摆脱这些并在海外建立成功的外交政策,这需要一个宏伟的战略。美国当时与苏联的关系很紧张,与中国没有建立外交联系。同时,我们在越南陷入了一场非常漫长的战争。”“随着反战情绪愈发高涨,美国国内爆发了骚乱、暗杀和抗议等一系列事件。为了证明美国的外交仍旧能够发挥影响力,尼克松和基辛格策划了与中国建立外交联系的战略。”】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当年中美关系解冻的具体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即不管当年中美哪一方对作出这个战略决策的分量更重一些,但美国当时有求于中国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回顾中美关系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美两国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合作,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过去是这样,今天也应该是这样。特别是现在我们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

也因此,新中国70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少强调了哪一段,都很容易使人在理解中国崛起的历史背景上产生歧义。无论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如此。

【胡新民,独立学者。】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察网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