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田辰山:知道霸权主义根源中国将更主动(三)

2019-10-12 21:20:05 作者: 田辰山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在追溯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的哲学文化传统根源上,人们则可更能理解中美关系今天变得紧张是从何而来,也更可意识到中国应当如何智慧应对与使用怎样的话语来讲述自己,让美国理解和相信世界上的确有一种同印欧宇宙观和启蒙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很不一样的中国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为什么反对霸权主义和为什么在核心文化心理上不寻求世界霸权地位。

知道霸权主义原始根源,中国将更主动(三)—美国大学课本如何讲授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作者:田辰山

在追溯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的哲学文化传统根源上,人们则可更能理解中美关系今天变得紧张是从何而来,也更可意识到中国应当如何智慧应对与使用怎样的话语来讲述自己,让美国理解和相信世界上的确有一种同印欧宇宙观和启蒙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很不一样的中国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为什么反对霸权主义和为什么在核心文化心理上不寻求世界霸权地位。

知道霸权主义原始根源,中国将更主动(三)—美国大学课本如何讲授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关于霸权主义十点

第一点:霸权主义是寻求一个国家一己的对世界的绝对支配地位,或曰“单极主义”。

第二点:霸权主义根本目的是“一己国家”利益。它常以“国家利益”为概念,淡漠了“一己”的语感。国家是有边界的,而霸权主义的“国家利益”是没有边界的。世界所到之处,无处不是它的利益。所以常有“我们的利益在台湾海峡”、“我们的利益在中东”诸如此类的外交口号。

第三点:霸权主义寻求和建立为这一己的“国家利益”提供保证的国际经济、政治体系和秩序。

第四点:它一定要在全世界建立和推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任何国家对改革开放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表现不积极,霸权主义都会不乐意、甚至实行干预。霸权主义要推行保护这个国际经济体系的国际政治体系。

第五点:主宰和保护这样一个世界秩序体系,美国必须要做绝对领导。

第六点:奉行霸权主义者认为自己国家是唯一拥有领导世界资格的国家。二战以前是英国,二战后是它,谁也夺不去。中国突然如此之快崛起,才只是一代人时间,竟变得如此繁荣昌盛,霸权主义自然是会认为是威胁,心生恐惧感。因此中国崛起被当成威胁,须知道用霸权主义看问题,是自然而然。

第七点:任何国际组织不得限制美国。

第八点:假如盟国不能配合行动,为了自己利益,美国也将采取单独行动(即单边主义)。

第九点:美国要有足够军事力量,不仅要挫败敢于反对美国、盟国和友邦的侵略和任何形式的威胁,而且还要挫败一切潜在敌人希望超过或赶上美国军事力量的军事发展计划。

第十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除了有历史、经济和军事条件之外,学者在传统文化心理中找到渊源。

霸权主义的八点传统文化心理因素

西方学者在传统文化心理上找到了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因素渊源。是传统文化心理因素导致、助长了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起到了原始根源的作用。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

第一个传统文化心理是假设虚构“我们与他们”二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它源于古希腊起印欧传统的特质性结构。

第二、文化心理的对绝对权力的追求,目的是使作为单子个体人自己获得安全感;只有拥有绝对力量的人才是终极安全的。为什么呢?这个逻辑是源自启蒙运动第一个自由主义思想者霍布斯的假设——整个人类世界是混乱的,是单子个体人的相互战争状态,没有秩序;只有成功攫取绝对权力,才会具备建立秩序能力;一切其他单子个体都会顺从听话,这样才是安全保障的条件。

第三、战争状态的单子个体人的追求安全感文化心理,是启蒙运动派生个人主义、资本主义信仰的渊源。人与人无秩序竞争、相互伤害,是霍布斯、洛克、亚当•斯密开发自己哲学或政治经济理论的前提。

第四、从欧洲到美洲殖民人们形成的美国文化传统,具有源于启蒙运动而又比欧洲传统更特殊的“恐惧文化”(culture of fear)心理。它是一种强烈的社会文化心理。

有一位名叫麦克•摩尔的好莱坞文献片名导演,拍了一部非常有名的文献片,片名是《科伦拜打保龄球》(Bowling For Columbine),揭示了“恐惧文化”的来源。首先,美国人来到的美洲是一片陌生的“丛林”荒野之地。一个人初来乍到这样的地方想站住脚、生存下去,周围环境的一切对他而言都是充满恐惧的;对印第安人的无知构成恐惧,对生疏的环境构成恐惧,野兽出没的险恶环境是恐怖的。身处恐怖环境,美国宪法为人们制定了持枪的权利,赋予了一种自卫权利。再则是,武器由人生产,生产之后作为商品必变为利润生产。人们是在越感到恐惧才越要去买枪,枪才会卖得多,才会利润大;利润越大,利润驱动制造枪支就越多。

第五,是这样,“恐惧文化”起到带动武器工业生产利润的刺激作用。同时,制造文化恐怖心理,是媒体功能。这样又派生的逻辑是:整个媒体,制造恐怖文化故事,制作恐怖新闻,引起人群社会生活处于恐怖气氛之中,而且恐怖节目具有吸人眼球的力量,收视率高,又使得影视变成生产利润工业。这样整个社会处于恐惧气氛,人人怀有的心理是感觉周围总有伤害自己的人和物,造成人人要求拥有武器保护自己。为赚取利润媒体不断编制和播放吸人眼球恐怖节目,从事着制造社会恐惧心理。结果整个社会都充满生产的恐怖文化元素。

第六、恐怖文化心理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于是产生枪文化(“Gun culture”),接着产生军事暴力主义,形成崇尚武力社会意识形态(Military culture)。

第七、从霍布斯启蒙思想延伸的恐怖心理还来自对保护私有财产心理的要求。霍布斯的假想是整个社会是自私的,人都是个体的,人人都在争夺,在互相竞争,而且为攫取一己之私,可冲动到会将别人杀害。在这种“丛林法则”状态下,如要获得一己个人的安全,则必须要有绝对实力,不仅物质力量强大,政治权力也要很强大;强大之后,就有能力攫取更多财富,财富更多以后,越发产生别人抢夺财富、伤害自己的恐惧,这样则构成一种持续不断恶性循环的恐怖不已文化心理与行为,它的核心因素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个人生命。霍布斯对构想的哲学文化,阐述得十分有逻辑、层次分明。

第八、从文化心理决定的个人行为转变成国际政治行为,充斥整个社会各个角落、无处不是单子个体的、一己个人主义的这种文化恐惧心理。它最集中凸显在拥有大量财富人的意志、价值和行为之中,有了实力就奢望爬上权力高峰,获得支配制定政策和规范国家行为地位。这样造成国家行为意识形态和规范也统统是一己个人主义。叙述这样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是大学政治学、政治理论以及国际关系课程的涵盖内容。是学者的充满学理逻辑确凿性的成果。

“我们与他们”彼此的二元对立

“我们”和“他们”的概念的二元对立,是霸权主义的一个基本公式。“二元对立”则是对“我们”说:“‘他们’是异己”。异己就是不同类,不同类范畴包括传统、国家、种族、宗教、信仰、文化、语言、历史渊源等等的不一样。“不一样”本身即是构成对“我们”的威胁。亨廷顿出版过一本有名的《文明的冲突》的书。他要揭示的是从欧洲中心主义观点出发的,提出欧洲白种族人群恰是因为在以上几个范畴的同世界其它地域的非白人群都不一样,因此不是同类文明,必然要走向未来文明之间的冲突。这是亨廷顿有名的“文明冲突”理论。恰巧前不久,特朗普政府国防部有一黑人女职员,脱口说出当前美国同中国的分歧和关系紧张,是白人同黄种人的文明冲突。这种说法极端错误,不过有人这么说,还是美国政府里的人,也不是空穴来风。在中国的人们很难想象,不会可能有机会看到一辆吉普车,后边保险杠居然贴有这样的话:“Join the army, Travel to exotic distant lands, meet unusual people and kill them。”这句话翻译一下的意思是:“参军吧,去那怪异远方的地方,看看那些稀奇的人种并杀掉他们。”这似乎是讽刺霸权主义文化征兵运动调侃的一句话,是实实在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请。然而无论如何,这绝对是在儒家文化传统、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生活的一个人所不可思议的。

概念在哲学文化层次的二元对立,训练人们理解“我们”与“他们”之间关系,也是二元对立的。能与“他们”可画等号的,则是邪恶、邪恶轴心、落后、野蛮、独裁等等此类含义。同“我们”画等号的,必是信仰、道德轴心、文明、进步、民主等等的价值。因此“我们”同“他们”是非黑即白、不可调和的斗争,没有中间道路。一百多年前英国殖民主义者、商人塞西尔•约翰•罗德斯(Cecil John Rhodes)曾声称:

【“我们是世界上最上等的种族,我们在世界上占领的地方越多,对人类就越有好处。”】

作为文化和传统的“我们”与“他们”二元对立的理念可谓根深蒂固。进入21世纪的西方大学者亨廷顿鼓吹“文明冲突”,他所罗列的冲突原因正是这几个:1)人们总把“我们”与“他们”作为对立面看待;2)历史、语言、文化、传统,最重要的是宗教太不一样;3)对待人类与上帝关系的观点太不一样;4)文明的意识被西方的二元角色强化了; 5)西方正在力量的颠峰,欲望日益强烈,要改造“非西方”世界;6)文化特点是最不容易改变和妥协的;7)过去问:“你是哪边的?”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自由世界还是共产世界?是苏联还是美国?;8)现在问:“你是什么人?”问种族、信仰,一旦跟白人不同,就区别对待。“未来的主要东亚经济集团中心很可能是在中国,西方将民主和自由主义作为普遍原则向全世界推广;西方保持、并以其军事的压倒力量,赢得经济利益,导致其他文明的反抗回应;不同文明最有可能、也是最危险升级的根源,导致全球性战争。”这就是亨廷顿鼓吹的观点。历史似乎听见了亨廷顿的话,也显现世贸大厦倒塌、侵略伊拉克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似乎在紧随去证明亨廷顿的理论。

弄懂二元对立,就理解了霸权主义

印欧哲学文化奠定了一种二元对立思维的特质传统,基于假设“善”和“恶”是彼此质相的本体对立,也是说“善和恶是各自本身本质”(“good-in-itself”或“bad-in-itself”),善或恶是不可变的。生而为人,一生下来本身本质就是不好的,只有上帝才是善的。不像中国哲学文化讲的人性善,人具有向善能力,人需要教育,需要学习,需要学以成人。二元对立思维把人生来视为本性是恶的,必须服从上帝才有出路。哲学需从宇宙观、世界观,或者说从它对天地世界的认识解释上去理解。理解二元对立思维哲学要从宇宙初始论(Cosmogony)开始。对宇宙初始论的理解使我们发现归属于它的,有一系列概念术语,如创世论、目的论、前进论、超绝论和先验论。创世论(Creation)说这个世界宇宙不是自然、内在性出现的,而是一个外在唯一真神之类的本质实体力量“从无之中”即刻变现(ex nihilo)出来的;目的论(teleology)说这个创世性变现是有计划和目的的,前进论(advancing)说世界宇宙是单线单向性向前发展,一直走到计划完成的终结末日(Endism);超绝论(Transcendentalism)说创造和主宰世界宇宙存在和前进的是一个外来超然绝对自在的唯一本源实体(ontology);超验论(a priori)说理解这样的一个宇宙说法,是超越人类经验的,人类只能信仰而没有证明它的能力。

在“宇宙发生论”(Cosmogony)基础派生了宇宙论(Cosmology)概念。对“宇宙论”的理解让人们发现归属于它又有一系列概念术语:二元论、本体论、质体论、割裂论、对立论、单向秩序论、因果论、法则论、绝对论、原理论、法则论和原子论。二元论(dualism)说宇宙的一切都是单子个体,单子个体之间无内在联系,只要彼此发生临时性关系必是对立、矛盾、冲突;“本体论”(ontology)说一切存在都是永恒单一本质的实体;“本体论”也称作“质体论”(essentialism);单子个体是独立、不相连的,又称作“割裂论”(loose and separate);单子个体彼此一旦产生关系必然是对立、矛盾和冲突,又称为对立论(dualism);整个宇宙是由超绝唯一实体那里开始、贯穿一切的单一线性秩序,称为“单向秩序论”(single-ordered);这个“单向秩序论”也叫做单向因果论(causality、causation);单向因果论也称为“罗格斯”(logos);宇宙一切都是本体的绝对存在,绝对存在也是理念(eidos),这称为“绝对论”(absolutism);宇宙的一切都是从那个唯一超然绝对本体的本源处起始的,这称为“原理论”(principle),“principle”被引进中国文化被译为“原则”一词,汉语“原则”则已然失去唯一真神的超绝性的含义。“法则论”或曰“规律”(Law)是说,根据目的论、按照自己计划创世的唯一真神本体,同时为宇宙向前运动、走向末日而植入目的必然法则(或规律);“原子论”(atomism)说宇宙一切是单子颗粒、分散、互不联系、碰撞的。

形成基督教后,沿着这个假设逻辑,在一个杂乱无章世界,如果寻求秩序,即是基督教传统的上帝绝对概念。创世论、目的论、秩序论、法则论、原理论等统统讲的是上帝这个始因(Beginning)。道德伦理是上帝的规范,只有首先信仰上帝,才会有伦理道德可言,否则人类自身是不配道德的。这里可以说是一点建议,即中国人到了这样信上帝文化环境中,不能脱口而出说不信上帝,而是要说儒家或道家也是信仰,需解释中国文化教导“慎独”、“人能弘道”和人是学以成人、自己管自己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和己欲达而达人”同西方“金律”(Golden Rule)差不多。中国文化特殊的地方是在于,虽然没有上帝概念,人也不是失去道德的。

印欧传统的单一秩序宇宙论,启蒙运动后改为“自然观”(Nature)。“自然状态”在霍布斯虚构的哲学中,是一种野蛮、混乱、战争状态。从文艺复兴起上帝被否定,教会被否定,道德随之被抛弃。所谓人文主义,讲人文,不再奖上帝,其实是只讲单子个体人的物色欲望合法;后来形成虚构性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讲个人至上和自由主义,不再有什么道德可言。在这个“自然状态”的理论创建上,霍布斯成为自由主义的鼻祖,他所基于的设想是无可救药的人与人的互相斗争。活在自然社会,如同处在无人性可言的“丛林”之中,人一出生即来到同任何人之间处在战争的“自然状态”。如果一个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不为生存斗争,必然被他人伤害。唯一的出路,是只有让自己力量和财富积累得越大越多才会越安全。人与人的战争,导致随时有死亡威胁,个人时时刻刻处于恐惧之中。

霍布斯呼唤牺牲掉一些权利,让出一些来,换得服从一个绝对权力的安全保护。为使在身处危险时能得到保护,要跟单子个体人们签订这样契约。所谓“契约政府”是这样构想的。单子个体人各自追求自己的财富和自由,在临近互相残杀、伤及性命时,必须遵守契约,听从由构成政府的个人来执行和督导契约。于是在两者一己个体间出现第三方的“政府”概念。霍布斯开启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如此构想,直至今天还是西方政治生活依然使用的理念逻辑。霍布斯说:“人类的生存条件是战争状态:孤独、不幸、险恶、野蛮、短暂。”现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的对外霸权主义政策,则是基于把国际状态按照启蒙时代霍布斯的人与人战争“自然状态”去构想,基于将国际生活根本“事实”构想为民族主义、国际间的无法无天和无秩序状态。所以,“霸权主义”是个好东西:一个“绝对权威力量”是必要的、合法的、道德的。

启蒙哲学派生资本主义信仰和个人主义意识形态

在霍布斯之外,曾对人们今天看到的美国文化心理产生最大影响的还有洛克。看看这几个系列性概念:1)“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这个英语概念不是汉字字面的在中国环境被接受的“个人主义”,而是启蒙意义原有的以一己利益为最终目的;是生来不为别人、只为自己;是社会设置必须顺乎人为一己,否则,就该将社会推翻;2)个人有追求一己幸福权利,而“幸福”是对物色心理欲望的满足;3)一己个人追求私有财富无限积累之权利;4)保护一己私有财富无限积累权利的政治,以此一己个人自由和“竞争”为目的的“民主”;最后逻辑归结之点是:将商品市场设计为个人主义为一己利益竞争之权利和实现私人资本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信仰。

是这个传统根源派生出霸权主义核心目的理想的世界经济是资本主义,是里根时代基本对外政策体现的“霸权主义加自由主义”。对外政策的“自由主义”战略是开辟、推行和保护私有化、商业化、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国际经济体系。这是一点也不容糊涂的:霸权主义认定世界经济只有是资本主义,别的国家才全可对它开放,才可满足其市场、原料能够维护国内持续富有、避免社会矛盾的需要。不然它会被关在世界各国门外。因此在这一点上,霸权主义是制度性。应该心中有数,应该说得彻底一点,中美关系的紧张,就是以制度之争为本质的。美国政治人物一点也不回避这个实质。美国学者都不乏有人一针见血质问:

【“民主国家是更为和平的吗?”(“Are Democracies More Pacific?”)“自由社会是更和平的吗?”(“Are the Freer Countries More Pacific?”)】

一针见血的质问,其实很利于人们回答一个很困惑的问题,国内如果是“民主社会”的国家怎么会到国外搞的是霸权呢?这也是一些美国学者尖锐质问的问题,提醒人们要认真对待“自由、民主”问题的逻辑,而不是停留在话语上的顺耳、好听。

也早有学者指出,美国社会是个军事社会;美国价值观是崇尚武力价值观。极端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熏染的文化心理状态,无论作为个人还是社会的或者政府的,所相信的是:要真正把事情干成,硬碰硬的是效率;顺着这个逻辑,在对外关系上,最有效的则是动武、诉诸军事力量;也即为了迅速、有效干成事情,施用暴力(以至非道德力量)是可取的。人们支持伊拉克战争,如果有人不支持,也是以没效果或者效果不好为由。一种哲学、文化心理以及信仰,是这样转化成政策的,是通过一个简单而不是一个必然性逻辑过程转化的。

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针锋相对,是建立在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上的:私有财产是非常重要的美国价值;让它自由!管它自私自利抑或邪恶,它是充满活力的!它驱动经济发展!它有看不见的手!私人资本自由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个人利益、一己至上,是信仰和价值体系的第一位的。这正是亚当•斯密富国经济基本的信条。反之,社会主义是贫穷,是极权主义!因此,私人资本的逻辑结论,是必须打垮社会主义。它鼓吹代议制度对权力加以限制的“信仰”,叫它“民主”;不要忘了指的是对不利于私人资本自由的权力,而不是给私人资本放绿灯的权力。它把权力说成是人性恶派生的恶,要钳制,而不说“私人资本”也会是人性恶派生的恶,也要限制;这是来自启蒙运动、带有天性偏见的假设逻辑。

一己主义者对自己成功路上的阻碍物(任何他人)会产生切齿仇恨,它常转化为因为失败的极端心理沮丧而油然生出的对障碍物施加暴力。这种暴力被接受视为上帝赋予自然权利。因此,保护私人财产是神圣权利,包括动武以至推翻合法政权。社会主义是它最大的威胁。霸权主义加自由主义的国际战略是不可调和地针对社会主义的,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要取代私有制。

无知派生出“假想敌”加“恐惧”

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无知,导致产生将它们作为假想敌和夸大威胁的心理状态。把“他者”皆假设为人性恶、危险分子的文化心理,不会拥有一颗安稳、安全的心。这颗心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可修养一种平和的心态,一定会认为不可思议。意识到在哲学文化范畴有这样一颗心,事情就好理解了。中华民族不是由这样一颗心所假设的那种丛林法则之中的人们;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立起来、富裕起来、强大起来,总要增加这样一颗心的恐惧感,总要被假设为“威胁”,这种现象可以搞懂了。曾任美国国防部长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一次在对越南战争发表感想的时候说:

【“对于东南亚,我很确信,我们把威胁夸大了。我们不懂我们的对手。我们不懂中国人,不懂越南人,尤其是北越人。所以我们的头一个教训是要了解我们的对手。我要向你们指出,我们今天还是仍然对我们潜在的对手不理解。我们即使今天也还是不懂中国人。从我们做事的方式上看,我不清楚到底谁更愚蠢: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还是我们自己?在波黑,我们懂塞族人吗?我认为不懂。我们今天懂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吗?我不认为我们懂。我认为我们这个国家对这个世界的许多方面都是无知的。我认为,如果我们想在与其他文化关系上采取明智和负责任的政策,我们必须得懂。”】

本人的学术领域为政治学,曾多年教授比较中美对外政策。我的课堂曾在美国和中国同学中间都做过调查问题答卷。我请同学们确认六个问题:1)人的本性是邪恶、自私、下流、刻毒,跟野兽一样的,生来就不是善的;2)人与人没有真正关系可言,人人都是一个单子独立个体,社会成员是分散无缘的,如同沙子颗粒,只不过偶尔相遇、碰撞;3)人的临时偶然关系只是达到个人目的可利用的桥梁;4)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一个人想过得好,就得胜过他人;或者体力强壮,或者智商优良(包括狡猾和不怕卑鄙);5)自私不是错误,不自私的人不存在;谁是不自私,他不是头脑不健全就是虚伪;6)此为我的人生哲学;我按自己想法生活,有权利获得保护;他人无权干涉。

同学们确认后,我请同学们回答,如果一个人对以上六个问题都持认可态度,那么,这个人是否将比对这六个问题全不认可的人更倾向于:1)具有怀疑别人会主动攻击自己的心理;2)进而把别人当成威胁防范对象;3)因为恐惧别人攻击,有首先攻击(或侵害)他人的心理或举动;4)对权力更有谋求心理;5)更表现为野心勃勃(或曰进取心强);6)更表现为不讲道理。进行这项调查问题答卷的原因,正是因为启蒙运动派生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意识最大倾向的,也正是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收回问题答卷获得结果是,几乎全部同学的回答都认为是这样的。

霍布斯认为驱使单子个体人的,正是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所熏染的恐惧心理,正合那种假设丛林法则的“自然状态”。是的,设想一下,如果走进到处野兽出没的丛林,我们是否提心吊胆、时刻警惕,神经高度紧张,处于恐惧?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出问题地方是把人与人的自然关系虚构、假想为这样的丛林!欧洲殖民者初到北美所构想的开发西部“自由”是“冒险家的自由”,是“抢先、利用、挥霍西部边陲地带的不可剥夺自由的神圣权利”。著名好莱坞文献片导演麦克•摩尔在他的《科伦拜打保龄球》片中揭示:“这种恐惧已经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电视流行节目总在警告你:‘要小心!’这是美国文化了。”巴里•格拉斯纳(Barry Glassner)写了一本《恐惧文化》(The Culture of Fear),也揭示这个问题。摩尔质问:

【这莫非只是一种美国白人的恐惧?电视节目大量报道犯罪,造成社会对黑人的恐惧感。社会恐惧感还不仅仅是对黑人的,而是种种不可名状的、防不胜防的恐惧感。人们为什么要制造恐惧感?摩尔深刻地指出:他们要妖魔化自己对它感到无知、恐惧的东西。】

但是,别人怎么会、为什么会成为我们的威胁呢?他们真的就是,还是我们自己的臆想?对方是真的邪恶,还是我们自己想象的?为什么媒体要编制那么多造成社会文化恐惧心理的节目?这是一个具有显而易见答案的问题: 媒体掌握在私人手里,他们既要赚取、扩大利润,又要少花成本。暴力、犯罪、色情是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方式。武器生产也转化成为经济利益目的:个人和社会的恐惧感程度越大,武器就卖得越多;恐惧的文化产品灌输出人们更多的恐惧感,虽然不是为销售武器的目的;却实在是为了增加利润的效果。结果,这种灌输使个人和社会形成了恐惧的文化心理,催化社会形成了枪文化:源自丛林的意识,保护自己,然后生产枪,搞起军火工业,在国内贩卖武器,再到国际贩卖——赚钱。

恐惧的文化转化成国际霸权主义

社会文化心理转化成个人行为,个人与个人加起来则转化成某一特定人群的群体行为。在国际政治领域,则是通过受到文化心理熏染转化成的个人行为,又转化成国家行为,成为对外政策,带入国际政治。一己个人利益作为至上和终极目的,转化成一己“国家利益”作为至上和终极目的;国家利益的本质是扩大的一己个人利益。由此而来又有构想的国际经济体系,它必须以一己之国的财富增长为目的。 最后,一己“国家利益”成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不是一己之国攫取财富的地方。保护一己之国财富无限积累的政治,在于要做国际范畴的绝对权力主宰者、霸权者,或更好听一点——领导者,以此独一无二角色保护无处不在的一己之国利益。别的国家都必得变成这一一己之国的保护它的私人资本增值的“自由、民主”,变成它的市场,它可出卖产品、自由贸易。作为个人是恐惧别人攻击,倾向于有首先攻击(或侵害)他人心理或举动;作为霸权主义对外政策则是“先发制人”、主动攻击(first strike)。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霸权主义对外政策心理因素,曾是一种出于对其他文化无知派生的文化恐惧心理的“他想、我们想、他想、我们想……”假想模式,即“他想我们认为他会打我们,这样,他认为我们会先动手;他则会先动手,这样,我们就必须得先动手。”[1]在国际政治中霸道地习惯采用暴力的逻辑,就这样成立了。

被边缘化的、令人留恋的文化

其实,在一己个人主义意识和文化心理的上述逻辑的复杂和多层次地在全社会蔓延中,什么样、有多少被弱化、边缘化和淹没的和值得留恋的信仰、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因素呢?可随手拈来如下一些:

1)我们不应当伤害我们的邻居;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社会平等,尤其要经济平等;

4)基督教文化因素的,如清教和加尔文教信仰的工作伦理;提倡艰苦工作、自立与严格的道德理念;而不是现在流行的赚大钱,赚了大钱可以不工作;

5)清教的个人对社会福祉负有责任的思想;

6)清教的依照道德对自己有所控制,做一个谨慎人的思想;

7)小就是美,少就是多;

8)人要有责任感等的不少良好传统文化因素都丢失了。

在追溯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的哲学文化传统根源上,人们则可更能理解中美关系今天变得紧张是从何而来,也更可意识到中国应当如何智慧应对与使用怎样的话语来讲述自己,让美国理解和相信世界上的确有一种同印欧宇宙观和启蒙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很不一样的中国文化传统,使得中国为什么反对霸权主义和为什么在核心文化心理上不寻求世界霸权地位。最后,在这里引用一位林治波作者的《人民论坛》2005年第5期发表《寄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段话,作为这篇长文结尾:

“反对霸权主义。在崇拜实力的西方文化和西方思维下,实力的增长往往导致野心的膨胀。霸权主义企图建立一个单极世界,而世界人民需要的是一个多元共存、和谐相处的多极世界。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历史和今天的国际局势证明,谋求世界霸权的行径是引发冲突和不稳定的重要根源,是造成国际关系不民主、不平等的重要根源,不消除霸权主义,世界就不会太平,世界秩序就不可能民主化。值得人们欣慰的是,曾经为谋求世界霸权而祸害世界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因为反省了战争的教训今天反倒成了遏制霸权主义的正面力量。 ”

[1] “He thinks we think he thinks we think…he thinks we think he’ll attack; so he thinks we shall, so he will; so we must.”

【本文作者:田辰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文字整理:王念兹】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察网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