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四月观察 / 正文

张文木: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世界体系治理(4)

2019-09-09 18:12:26 作者: 张文木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在周边国家,比如印度、朝鲜、越南都被大面积肢解的背景下,中国却能在美苏两大国直接插手阻止的艰难条件下实现国家统一,并走上一条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此,我们不能不感谢在这场统一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毛泽东同志,我们应对毛泽东那一代共产党人表示永远的敬意。

三、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制度,不仅是对中国的发展,也是对亚洲和平作出的划时代贡献

地缘政治,从相当的意义上说,是研究战略资源和战略目标之间的空间距离及其匹配关系的学问。你不能把你的战线拉得过长。在近现代史中懂得这个道理的政治家不多,俾斯麦、斯大林、罗斯福是有战略哲学的政治家,知道节制,他们反倒所获甚多。在这方面的反面教员就是日本。明治以来的日本领导人设目标都很大,看似很猛,结果却摔得最惨。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扩张。当时它仿效的榜样是英国。日本人想英国和我一样也是岛国,英国能征服世界,我还不能独占亚洲?但日本人不知道英国和日本的地缘政治环境不一样,英国面对的世界是一个破碎的世界,而日本面临的则是一个以中国为主体的完整的大陆板块。

大家知道大陆国家和岛国有着这样一个关系,大陆国家破碎,岛国就是中心;反之,岛国就是边缘。这是物理力学“两个矢量夹角越大,合力越小”的道理在地缘政治上的运用。亚洲与欧洲不同,亚洲大陆是一个国家主体,力量整体性地向外辐射,日本没有矛盾可利用。欧洲大陆是从中心开始对等破碎,由外向内力量内耗同比增大,这使英国实施其均势战略准备了条件并使英国可以从容向世界扩张。日本不行。但是日本早期也有点莽劲,1895年开始就真把中国这个大板块给撞开并接近撞碎,到20世纪40年代,日本把中国分成了五六块。大家注意到日本人与蒙古人和满清人不一样,蒙古人和满清人到中国为中国发展和中国统一做了贡献,结果他们为汉民族接纳并成为中华民族大家族中的成员。日本人相反,他们进入中国后把中国分裂了,这是最恶毒的一点。日本分裂中国是为了使日本成为亚洲的中心,将大陆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这样日本就成了侵略者和中华民族的敌人。与中华民族为敌,这是日本这个岛国力所不及的事。

这样怀有大东亚目标的日本便与中国产生了结构性的矛盾:中国的发展并没有伤害日本,而日本目标实现的前提是中国的分裂,因此日本是非正义的一方。20世纪40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华北都分出了几个傀儡“国”,西南、新疆、蒙古等又为不同政治势力控制,如果这样的形势稳定下来,那中华民族就有了灭顶之灾。但这时日本也开始国力不支,为了控制中国,它不得不将战线拉得更长:从日本拉到东南亚,再拉到缅甸,以至老虎吃天,无处下爪,最终在挨了原子弹之后才作罢,向亚太人民投降。

中国人知道“有福之人善退财”[124]。你看中国人结婚发喜糖。农村找个媳妇不容易,又漂亮,你说人家妒忌不妒忌,妒忌怎么办?发喜糖,嘴里一甜,心里就平衡了。国际政治也是这样,你不能全赢,全赢你就要输的。日本人枉称崇佛,可根本不知这些取舍之道。一根筋,一气打到印尼,打到缅甸,谁惹它,就打谁,与前几年的小布什一样。最后死也不服输,让美国给塞了个原子弹,玩完了。世界上谁挨过原子弹,就日本。为什么?没文化。一根筋,不挨原子弹就不能“脑筋急转弯”。英雄的高度即民族的高度。日本靖国神社放的多是这样没文化、没高度、一根筋的人,比如东条英机,如果一个民族还崇拜这些没有文化的人,这个民族就更没文化、没档次了。这是日本20世纪上半叶国家走向毁灭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有些日本人还陶醉于1895年对华甲午战争的胜利,这实在是不懂历史辩证法的无知。事实上,半个世纪后即1945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惨败,恰恰起因于甲午战争中日本对中国的胜利。甲午战争后日本攫夺了中国台湾,从此日本就登上了通往死亡的“特快列车”。

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看,占台湾不难,难在“消化”,即摆平西面的中国和东面的美国。为此,日本占领台湾,其结果就是将台湾推至为亚洲外交的中心。以台湾为圆心,其控制半径向南就得占领菲律宾,继而控制东南亚;向东就得占领关岛。如果要巩固关岛,其控制半径就得延伸到夏威夷。这样,中国和美国就成了日本的对手,而与中国和美国作对,日本必败无疑。为什么?“身材”不行,资源不够。但是当时的日本政治家不考虑这些事。结果越打对手越多,以至将苏联推到中美阵营。在这个时候,日本全国进入疯癫状态,为了“大东亚圣战”,倾其家底,全国“玉碎”。

前面说过,战略学本质上是用于国家“养生”的学问题,在这样的视角下,战略目标不变,但敌人会越打越少,甚至可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想必日本人也是知道这个道理,但在大赚大赢时就昏了头,结果将战略弄成让国家拼命的学问。在大赚大赢时舍不得放手,结果战争越打越大,战线越打越长,直到倾家荡产。下表反映的是1931—1944年日本军费与国民生产总值比值的变化,由图可知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是在战役层面战果甚多时“噎死”的。

张文木: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世界体系治理

我们看,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此时军费占其国民生产总值3.76%,1937年与中国全面开战,军费占其国民生产总值14%,1941年的时候开始对美作战开始,军费占28%,这已经到了危险边缘线了,1942年与美国全面开战军费一下到了34.6%。1943年猛进到46.7%。1944年,要命的是到了98.5%。一年之内,从46.7到98.5,这时日本国力皮筋已拉到尽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只能说日本人疯了,要玉碎,砸锅卖铁也要一打到底。到了这个时候,正常人都知道日本必败无疑,可日本还在“必然胜利”的幻觉之中。日本的失败是战略文化的失败。

基辛格说:“可惜自俾斯麦去职后德国最欠缺的就是节制。”[125]这话用于总结甲午战争后的日本及其失败也是合适的。日本人的战略南向极限到不了台湾,要是越过这个极限,日本就登上了“通往死亡的特快列车”。由此而言,对中国台湾的认知则是测量日本人节制能力高下的节点。

国家对外政策的节制力主要体现为国家对军队的约束力。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们知道,1927年中国革命进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被打得七零八落。但失败时好改革,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在这次会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这使我党的武装力量首次注入了政治灵魂;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手中的“刀把子”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指向,有了“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的制度保证。这样,中国共产党突出政治的军事思想便与当时充斥中国乃至东亚的主要源于近代日本和德国的服务于垄断资本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分道扬镳。这不仅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及其运用避免了日本式的自杀道路,而且还被改造成为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

如果比较日本自明治以来的惨败,就会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的制度,不仅对中国后来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也是对亚洲和平作出的划时代贡献。如果当时中国红军仿效日本军阀,放弃党对军队的领导,即使战斗力很强,那也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国家甚至也会有四分五裂的危险。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察网
1 2 3 4 5 6 7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