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侠客岛:南海问题争议了这么多年,“心病”怎么除?

2019-04-13 21:12:48 作者: 侠客岛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提到南海,你会想到啥?中美海上战略角逐前沿?东南亚地区安全根基?亚太地区战略形势走向根本?

侠客岛:南海问题争议了这么多年,“心病”怎么除?

提到南海,你会想到啥?中美海上战略角逐前沿?东南亚地区安全根基?亚太地区战略形势走向根本?

都没错。南海问题争议了这么多年,始终是域内、域外各国祛除不掉的“心病”。当前,围绕南海岛礁主权和海域划界的分歧不断,空间和资源开发竞争也愈演愈烈;在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发布的2019年“预防性优先事项报告”中,中美之间在南海的“军事对峙或武装对抗”更依照紧急程度、被排为“最优先事项”。

我们都知道,全面掌握南海的政治、经济、军事态势,是推动如是严峻局势持续改善的前提。但除了频频曝出又逐个起伏的纷争热点,还有什么渠道能提升各国/各位对南海的深入认知?

最近,岛妹就留意到了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所启动的“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SCSPI)。该计划由你们熟悉的胡波岛叔(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领衔、集聚国内外50余名专家学者,旨在持续跟踪南海重大动态资讯、助力各方管控分歧。

前两天,他们还对外发布了首份研究报告《南海局势:回顾与展望》,展示了团队对南海焦点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干货很多,岛妹也记下些笔记,帮大家理一理当下的南海。

南海

很多人要问,为什么南海成了“高热难退”的争议点?

南海,又名“世界海上通道TOP1”,全球近40%的货物贸易都要经过其航线,已经关系到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从“人气”上看,南海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它的稳定与繁荣关系近20亿人的福祉。

但在2009年到2016年间,南海局势的持续发酵和接连不断的事件、危机,还真没怎么给过这片地界“太平”。

两年多前,各国对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度的工作、长期博弈后的政策理性给了南海局势总体上的缓和;在双轨思路下,有关各方也加速推进“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积极开展海上务实合作与危机管控。

然而,危机事件的暂缓,并不代表南海真正的风平浪静。这回SCSPI的大咖们就一再强调,绝不可忽视南海“日益浓厚”的火药味——火药的重心,当然不外乎中、美。

随着COC 谈判的日趋深入,中美南海战略博弈加剧。中方近年来的南海政策很明确,就是“延续克制”。针对美军在南海日益增强的军事行动,中方在跟踪、驱离和抗议外,尚没有任何激进的动作;与此同时,关于南海的岛礁建设,中国也仅部署了少量必要的国土防御设施。

一个较明显的迹象是,中方岛礁建设的重点正在转向民生建设和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比如去年10月,中国就在南沙群岛启用了海洋观测中心、气象观测站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开始提供相关监测预警服务。

对于美国国内鼓吹的中美战略竞争、南海摩擦议题,中国可以说从未“随风起舞”。但即便没有“挑战”美国的战略意图,中国的维权行动和崛起势头本身即会被美国看成是对其亚太海上主导地位的威胁。

从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就在南海问题上给中国罗列了多重“罪名”,诸如“破坏航行自由、胁迫邻国和不遵守国际法”等。这些冠冕堂皇说辞的背后,其实是美国、特别是美军对中国南海力量和控制能力增长的严重不适应。

南海乃至整个西太平洋以前的权力结构并非常态,它是建立在中国等国海空力量过去相对孱弱的基础之上的。随着中国快速崛起和军事现代化加速,这种权力结构势必要进行相应调整。

中国作为南海最大的沿岸国,理应对该地区事务有重要的发言权。

争执

中美在南海“斗争”的日趋激烈,本质上源于美国南海政策的快速“军事化”。

就当前的南海局势,美国战略界、智库和美军都非常不乐观。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还扬言,中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强大到足以支撑其在南海的领土主张,而要想“阻止中国”,只有进行“武装冲突”这一条路。

当然了,美国国防部和军方在如是“大国竞争”的背景下也做了相当一番动作。据SCSPI的数据,2018 年,美军明显加大了“航行自由行动”(FONOPs)的频率和烈度,基本上保持每8 周一次的频率,在南沙中方驻守岛礁的12 海里内多伴有高速机动、演习训练和其他刺激性活动。

此外,美军还大幅强化了战略威慑。2018 年全年,美国海军先后有4个航母打击群、4个两栖戒备大队以及多艘核动力攻击潜艇、30架次B-52H轰炸机前往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开展战略威慑活动。 

在舆论上,美方也已为中国正常的军事能力建设和维权行动扣上了“南海军事化”的大帽子,在国际上对中国极尽诽谤抹黑之能事,却竭力回避自己在南海“事实上”愈演愈烈的军事化政策及动作。

在展现强硬的气氛下, SCSPI学者们倾向于认为美军会持续加大南海军事行动的烈度,在和平与冲突间的灰色地带不断进行探索,试探中国底线——这必然会不断逼进小规模武装冲突和战争的门槛。

到今天为止,中美关于南海局势都没有进行过深入实质的沟通,包括中美外交安全(2+2)对话等机制都停留在相互重申立场的阶段:中方要求美方不得侵犯其岛礁主权和主权权益;美方则强调中方不得破坏南海的航行自由,不能搞岛礁“军事化”。

然而,中美矛盾的焦点既非主权之争,也非航行自由之争,而是权力和秩序之争。 随着中美南海战略竞争的加剧,在胡波岛叔看来,双方最应谈的是军备控制、权力结构和军事行动规则等实质问题,而不是主权、航行自由等“表面功夫”。

总之,这次《南海局势:回顾与展望》的报告给中、美两方的建议很明确:谈一些真问题。

多方

南海局势各方绞结之繁杂,当然不止于中美。

就过去一年的情况看,东盟及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中总体属于稳定因素:菲律宾继续“搁置争议”,并与中国围绕南海油气开发合作达成谅解备忘录;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声索国南海政策也未发生大的变化。

但也不能就此乐观。作为南海问题的直接当事国,菲、越、马等国与中国之间围绕岛礁主权和海域划界的争议并未消除,各国国内对如何处理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存在不同看法,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当然也不可小觑。

另一方面,随着南海地缘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域外国家基于本国战略利益考量,或因应美战略调整,介入南海政策的取向也更加清晰,“存在感”越来越强。 

比如日本,就以实现“新的海洋立国”为战略目标,精心筹划、有序推进“南下”战略实施;根据SCSPI的调查,日方还将经由加强向东盟国家出口装备、提供技术,逐步与之建立战略性对话合作机制,并可能通过“美日+1”模式与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国深化合作。

又如新西兰政府于2018 年7 月发布“2018战略性国防政策声明”,有意渲染“中国威胁”,点名“关切”中国南海举动。

对于当前的南海局势而言,域外国家扮演着最后的砝码作用,它们基本上倾向于支持美国,但还留有余地;一旦不再保留这种弹性,必将助长美国的冒进和中国的强力反制,局势将再难控制。

中方的“搁置争议”与“克制”当然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相关各方能够相向而行。如果有关方“误解”了我们的善意,过于咄咄逼人,“必要”的反应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毕竟,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也不该想在南海建立排他性秩序,西太与南海最终只能有权力的“分享”;否则的话,就还是那句老话,做好谈和战的一切准备。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侠客岛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