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张树华:西式民主的退潮与“神话”的破灭

2018-12-03 12:06:32 作者: 张树华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体系中,西式“民主”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最具迷惑性、煽动性和破坏性的政治话语之一。

西式民主的退潮与“神话”的破灭

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体系中,西式“民主”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最具迷惑性、煽动性和破坏性的政治话语之一。

能否充分认清并自觉抵制西方“普世价值”旗号下所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宪政”等错误思想,洞悉西式民主的逻辑迷思与霸道底色,不仅事关我们党能否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问题,也是一项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神话”的诞生与泡沫的破灭

历史地看,民主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世界政治现象,始于冷战结束之后。20世纪90年代苏东巨变的爆发,标志着欧美等西方大国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时也极大地助长了西方世界对于西式民主“优越性”“普适性”的所谓“自信”。一时间,各种披着“历史的终结”外衣的关于民主的概念、理论、宣传话语等层出不穷,进而建构出一个个有关西式民主的“神话”。

一些人将西式自由民主当作“普世价值”,将西式自由民主政治当作全世界通用的政治模式。冷战结束后30多年的国际政治历史充分表明,非西方国家因照搬西式自由民主而出现的政治乱象,以及西方政治阵营出现的难以克服的制度性痼疾,不仅彻底颠覆了西式自由民主所谓“优越性”“普世性”的神话,也逐一击碎了在少数西方大国的不断煽动下所泛起的诸多“民主泡沫”。

另外,对于长期以民主“教师爷”自居的少数西方大国而言,由西式自由民主的极度膨胀而导致的政治效能低下、社会撕裂、族群分化等一系列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动摇和反噬西方世界对于自由民主的信念与根基。

逻辑迷思与霸道底色

回顾20世纪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发现,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价值追求,民主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并值得肯定的。然而,结合冷战结束后30多年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具体进程,我们却不无遗憾地看到,在少数西方大国的垄断与操纵下,西式民主以其固有的逻辑与霸道,将为数众多的非西方国家拉入一系列关于民主的认识误区与思想迷局。

1. 民主的泛国际化冷战结束后,民主作为击垮社会主义阵营的“利器”,被少数西方大国重新拾起,作为区分国家间关系亲疏甚至区分敌我的工具与标签。由此,在西方政界、学界、媒体界等的轮番炒作之下,民主逐渐被确立为国际政治的热门话题,成为一种国际性话语。正如个别西方政客和学者所标榜的那样,在冷战后的国际社会,西式民主已经成为与自由市场经济地位同等重要的人类社会的一种所谓终极形态。

2.民主的神圣化、宗教化西式民主是在一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在基督教文明体系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带有浓厚而深刻的所谓盎格鲁-撒克逊文明基因,并且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演化过程。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少数西方大国借助在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霸权优势,通过一系列政治操作赋予西式民主某种神秘色彩和神奇力量。

3.民主的工具化、功利化冷战结束以来,西式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追求政治自由与权利的原始意义,进而演变成为少数西方大国对其他国家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改造”等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一战期间,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更是对外宣称,“民主可以而且应该超越一国内部进而被应用在国际政治领域”。在这一政治逻辑下,凡是与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意见不同的国家,都被无端地指斥为“非民主”“独裁”政体并受到制裁、武力威胁甚至军事打击。

4.民主的标签化、碎片化进入近代以来,西方民主从概念、理论和体系等多方面都被极度地简化甚至大幅地改造,从而离“人民的权力”这一原初价值渐行渐远。人民的权力被改造为人民被动地选择“统治者”,民主的实质也被分解为单调的、碎片化的选举操作。由此,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民主”的标准也被标签化为是否有竞争性的选举。对于广大非西方国家而言,民主化自然也就成为了片面引进西式民主选举的单一过程。

5.民主的庸俗化、手段化事实上,即使是在一些西方国家内部,民主也充满着浓厚的阶级、阶层属性。对于这些国家的公民来说,名义上的自由、平等在实际的阶层划分、财富占有状况悬殊、族群宗教隔阂等因素的作用下,几乎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完全沦为极少数群体的内部游戏。而对于那些“民主输出”的对象国,民主更是演变成为了少数西方大国分化、瓦解其内部各派力量和寻找政治代理人的工具。

6.民主的绝对化、终极化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将西式民主的“优越性”“普适性”无限夸大,甚至赋予其某种历史终极意义和价值。例如,以冷战后将西式自由民主定义为人类社会政治形态发展终点的所谓“历史终结论”。又如,虽然认为西式民主并非是历史的终结,但仍强调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是世界上诸多政治形态中的最优选项。

超越西式民主,走全面发展的政治道路

注重民主的民族性和主权性。政治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世界上任何两个国家之间都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对于一国的具体的民主而言,必须首先考虑到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具体国情。冷战后大量第三世界国家的现实案例表明,不顾具体国情而盲目引入西式民主模式,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也必然贻害无穷。

认识到民主发展的历史性和具体性。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民主及其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只能做到因地制宜,并充分考虑到具体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政治进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同时,民主还应是具体的、历史的,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都不存在任何单一的民主化方案。此外,民主的具体发展,也不能仅仅凭借社会个体的良好的意愿,不能脱离现实而盲目发展;更不能脱离相应的实践基础而一味模仿他国具体模式。强调民主的成长性和阶段性。

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客观上的成长的阶段属性,不仅需要相对长远的发展战略,还要有近期的阶段性目标,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与西式民主片面强调所谓“普适性”正相反,民主的发展必然是有条件的,要受到具体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公民素质和人民政治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制约。

对于广大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发展而言,一定的“度”与适当的“火候”是必不可少的。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文章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9月下《西式民主的退潮与“神话”的破灭》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张树华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人民论坛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