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徐实:我面试的美国大学生,知识量还不如中国高中生

2017-06-11 09:44:52 作者: 徐实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985和211大学的毕业生从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让美国教授和学生都觉得中国是个人才辈出、不可小觑的国度。

高考帷幕刚刚落下,几个月后,将有几百万新生心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走入大学校园。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家在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和青年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措施可谓功不可没。然而,中国大学究竟办得怎么样,却是众说纷纭。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先生可能算是一个“悲观派”。郑先生在6月6日的《联合早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国知识的悲歌时代》的文章,在文中写道: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称中国还没有建立起近代大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可以补充的是,不仅没有建立起近代型大学,而且也远远落后于传统书院制度。实际上,无论是近代大学还是传统书院,重要的并不是大学制度或者书院制度本身,而是大学和书院的主体,即知识人。”

类似观点在国内舆论场其实并不少见。耐人寻味的是,某些文科学者觉得中国大学越办越烂,而这与企业界和理工科人才的观感恰恰相反。这种巨大反差得用“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来解释了。某些文科学者从自身立场出发,觉得自己作为“知识人”缺乏话语权,觉得大学距离“教授治校”的理想过于遥远,觉得学术自由的氛围还不够浓厚,觉得国家和社会给予他们的还太少,所以有许多悲观的看法。然而,要评价“中国的大学办得怎么样”,就必须先有一个评价标准,要先弄清楚“中国办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旧中国与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完全不具备可比性。在兵荒马乱的旧中国,中央政府从未对高等教育做出系统的规划并付诸实施。所以早期中国大学的发展是“各行其是”——国立大学、私立大学、教会大学各唱各的戏,也可以说是漫无目的。在《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里,1931年全国专科以上在校学生数仅为44167名,而整个民国时期理工科大学生的比例从未超过10%。所以说,旧中国的高等教育对工业化、现代化没什么显著的贡献。

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则具有鲜明特色,从1952年的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开始,高等教育就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划。办大学的现实目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满足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社会需求。

2. 大批量培养人才,产生足够的规模效益。

3. 提供公平的上升渠道,使年轻人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社会经济地位。

那么中国大学究竟做得怎么样呢?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6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居世界第25位,与澳大利亚和挪威等发达国家的得分非常接近【1】。中国企业2016年专利申请数量激增了45%,专利申请数量有望在两到三年内超过美国【2】。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2014年发布的《国家创新蓝皮书》指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占到世界总量的25.3%,居世界第一。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届毕业生3年来月收入涨幅比例为98%,远超过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资涨幅(17.4%),大学教育的长期回报是明显的,读大学比不读大学在收入的长期提升中有较大优势【3】。

由此可见,中国大学很好地实现了上述三方面的目的,就整体而言办得相当成功。

1952-1953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为中国高等教育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伟大的时代。学以致用,为工业化、现代化服务,成为中国大学当仁不让的主题。1953年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做广播体操

办大学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目的,例如培养受教育者的人文情怀等等。但是凡事有主次,只有在主要目的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去兼顾其他的次要目的。大学当然不能只谈功利性,但更不能不顾及投入产出比。办大学本身要消耗大量资源,其中国家占大头,学生家庭占小头。国家和学生家庭对大学的产出当然会有强烈的期待。

作为主要投资方,国家有权利要求大学提供必要的产出(高素质人才和学术成果),在这个大前提下才谈得上“学术自由”。

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多数中国家庭而言是一笔可观的支出。许多农村家庭是举全家收入供养一个大学生,甚至可能牺牲其他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学生家庭出钱购买教育服务,当然有权利要求大学传授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毕业生总要吃饱饭才能谈理想和情怀吧?在大学里培养“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固然是好事,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培养劳动能力。劳动创造人类文明,如果毕业生连起码的劳动能力都没有,必然沦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倘若连自己都养不活,连家人都照顾不了,“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岂不可耻?

某些学者之所以悲观,是因为仅从自身狭隘的立场去看待中国的大学制度,而完全忽略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从历史的宏观视角来看,为工业化、现代化提供技术和人才上的支持,才是中国大学最重要的使命。反过来说,倘若不能有效服务于工业化、现代化,再多的“近代型大学”又顶什么用?

还有些“悲观派”总觉得中国大学和世界水平有极大差距。放在十几年前,这或许是实情;放在现在,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拿中国大学和国外大学进行比较,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比较方式。倘若非要拿国内不知名的二本三本和世界一流大学去比较,那岂不成了“田忌赛马”?举例来说,美国与中国的体量相近,那么两国大学之间合适的比较方式应该是:

985大学 vs 美国排名前40名的精英大学(包括常春藤联盟、加州大学系统等等)

其他211大学 vs 美国排名40-100名的名牌大学(佛罗里达大学、普度大学这个级别)

国内二本 vs 美国排名100开外的普通大学

国内三本 vs 美国的社区学院

如果按照上述方式比较,那么中国大学在研究成果上与同等美国大学尚有差距,但是差距在迅速缩小;而中国大学的本科生教育质量并不比美国同等大学逊色。985大学的理工科毕业生有很多到美国精英大学读硕士、博士,其学业水平完爆美国同学,从本科专业知识的扎实程度就能明显分出高下。211大学的理工科毕业生在美国名牌大学过得也不错,以致这些大学的许多专业已被中国学生“霸占”。在过去的十几年间,985和211大学的毕业生从相当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让美国教授和学生都觉得中国是个人才辈出、不可小觑的国度。此外,但凡在美国做过助教的朋友,对美国本科生的水平应该深有体会吧?助教自然有义务回答学生们的问题,不过70%以上的问题属于很低级的问题,要是放在国内大学会被喷死的。

美国排名100开外的普通大学的教学水平如何呢?我经历的真实案例倒是能说明些问题:几年前我在美国企业主持面试,招收化学实验员。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mona)离公司挺近,当时有不少学生前来面试。从学校排名来看,这个大学对应的应该是国内二本。我心想,实验员又不是一个要求极高的职位,报名应聘的也都是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招个合适的新人应该还算容易吧?

可是,接下来的面试让我大开眼界:我在面试中只问了一些高中普通化学的基本问题,比如滴定法和酸碱平衡的基本原理,连续好几个学生都回答不出来——这些人咱哪敢用?最后有一位学生勉强答出几个问题,算是过关。可是她在接下来的测试中,配不平化学方程式,还能把摩尔浓度算错,这可是国内高中一年级化学课的内容啊!这位学生的本科GPA在3.5以上,在学校里应该还算个“好学生”,但我真想不明白她是怎么在食品化学专业读到大四的。不管怎么说,国内二本的教学质量也没有“放水”到这个地步。

而且我们更应该强调一个事实:中国大学的性能价格比远高于同等美国大学。例如,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大致对等。清华大学每年学费5000元,食宿费用约8000元;斯坦福大学每年学费4.8万美元,食宿费用至少2万美元。在本科学到的东西差不多的前提下,读斯坦福大学的成本是读清华大学的35.6倍。对于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清华大学就是最好的大学,没有之一;这也是他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最佳机会。至于清华大学在某些文科学者眼中算不算“近代型大学”,对这孩子而言没有丝毫意义。

我国大学建设固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不宜妄自菲薄。某些学者一说起外国大学就是“高大上”,一说起中国大学就是痛心疾首,这种心态明显有问题。理工科人才对中国大学的建设水平倒是持比较积极的看法,因为近年来的学科建设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在计算机、电子工程、自动化、建筑等理工科专业领域,清华、北航、中科大等985大学已经不逊色于美国精英大学。2016年,清华大学在美国专利授权量名列全球大学第5位【4】。

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再加上研究经费的增长,使得211大学的科研实力也在迅速增强。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15年前要是有教职员工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那真是要好好庆祝一番;可是现在,全校一年少说获得四五十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司空见惯。当然,对于教职员工的考核也水涨船高:15年前发个影响因子为3的科技论文就算“重大科研成果”;现在这样的小文章还好意思拿出来说?那些竞聘教授的副教授们,哪个不是手里攒着一堆高影响因子的科技论文?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我国的公立大学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当然要为人民服务。中国大学办得怎么样,象牙塔里一小撮学者说了不算,还是要看人民群众的口碑。而且,建设更好的大学绝不等于建设更精致的象牙塔——传统书院没法强国,学以致用才是王道。

参考文献: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http://www.wipo.int/edocs/pubdocs/zh/wipo_pub_gii_2016.pdf

【2】华尔街日报:https://m2.wallstreetcn.com/articles/29565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507/t20150720_194510.html

【4】清华大学: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newthu/newthu_cnt/research/research-4-2.html

责任编辑:翟帅
来源: 观察者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