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后沙|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2017-04-05 14:24:58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摘要:新世纪前后,俄罗斯的反恐国际合作主次顺序为:原苏联的中亚各国,美国欧洲情报交换, 中国的一般性事务合作。俄罗斯的撤军其实是无奈之举,一天空袭的经济成本是300万美元左右 ,加上欧洲,美国的经济制裁,长期作战的话,会令俄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加剧。

4月3日,圣彼得堡地铁“技术学院”站和“先纳亚广场”站之间发生爆炸。俄罗斯总检察院已将这一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今天统计的遇难人数已达到14名。

吉尔吉斯斯坦当局称,圣彼得堡地铁爆炸袭击者是出生于1995年的阿克巴伦 贾利洛夫,来自吉尔吉斯斯坦。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冬天的圣彼得堡,就像童话里的世界。

当然,对于恐怖分子来说,他们更喜欢这里充满着血腥味。没有什么温情能感化他们的心灵,也没什么良知能停下他们的罪行!

极端宗教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他们不会妥协,也不会谈判。不要指望法律能对付得了他们,更不要指望用鲜花感化他们。

对付他们只有一条路:以暴制暴,以恐怖对恐怖。

然而比恐怖袭击本身更恐怖的是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以及西方人对自己世界之外的冷漠。

为了政治正确,他们甚至不惜将惨剧引导到他们想要的舆论环境中。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华盛顿邮报》官网在报道中,配图是莫斯科游行队伍,暗示这又是一次“被压迫者的呐喊”。直到俄国抗议,他们才删了图片。

BBC和天空新闻台,则暗示普京政府正在利用这起爆炸案,来转移前两天的“反腐败”运动引发的社会焦点。

对巴黎,柏林来说,这次地铁爆炸案,还不如一次车祸来得严重,埃菲尔铁塔,勃兰登堡门,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显然俄罗斯人还配不上他们的灯光悼念秀。

冷漠的背后

反恐需要国际间密切配合,然而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各自为阵,中国和俄罗斯呼吁了多少次,希望西方国家放下“双重标准”,不要再一天一个调,可人家依然置之不理。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政客们嘴上说要跟俄罗斯加强反恐配合,可舆论场上还是“反抗者,自由斗士”那一套。

人命有贵贱,在西方眼中, 如果你连人也算不上,还谈什么“人权”,伊拉克,叙利亚的遭遇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西方这种充满优越感的“冷漠”。

俄罗斯是欧洲承担恐怖袭击压力最大的国家,但摆在世人面前的总是法,德,英等北约盟友们的悲情故事。

因为政治分歧,俄罗斯一直在全球和欧洲反恐合作中,处于次要位置,国际舆论上并不受关注,或者说声音扩散不开(信息过滤)

世界上变成了两个“反恐联盟”,一个是欧美,一个是中俄。虽然两个联盟之间也说要进行“情报合作”,但这种合作层次非常低,一直在科技情报之间徘徊。

俄罗斯现在面临境内外双重反恐压力,境内是民族分裂势力,境外是ISIS宗教极端组织。

新世纪前后,俄罗斯的反恐国际合作主次顺序为:原苏联的中亚各国,美国欧洲情报交换, 中国的一般性事务合作。

然而大毛发现这种做法带来的结果是越反越恐,而是欧洲美国根本没打算同情支持莫斯科。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反而是在“上合组织”框架之内,中国坚定地支持国际反恐行动,标准一致,目标一致,这样在2012年普京第二次上台后, 迅速调整了国际合作秩序,中国的重要性超过了欧美。

另外,俄罗斯与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三国建立了联合情报中心,专门收集,整理,分析关于ISIS的情报信息,然后与中国和中亚各国分享,还有一个比较低调的是以色列。

其实形成了一个新的“反恐联盟”,不得不说这是被欧洲人的冷漠逼出来的情报合作。

将近五年时间,中俄国内都有收到了良好的反恐效应(除了冷兵器砍杀),在这个新联盟行之有效成果的鼓舞下,三哥就坐不住了,他觉得欧美靠不住。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就想跟中俄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反恐联盟,在同年乌法金砖国家会议上,中俄就同意让印度加进来。三哥比欧美厚道多了,有什么好情报总要主动献出来,以示诚意。

而俄罗斯在派兵前往叙利亚打击ISIS武装后,国内反恐压力激增,之前美国也说要打ISIS,但一年多下来,ISIS是越打越大,而难民则是越打越多。

2015年9月30日,普京正式得到杜马授权,可以公开动用武力打击叙境内的ISIS组织,短短三个月时间,俄军打得ISIS哭爹喊娘,摧毁军事设施8000多处,消灭恐怖分子有生力量一万多名,炸毁ISIS 的经济命脉--各种采油设施及运输工具一半以上。这种高压突袭打击,使得叙利亚境内ISIS武装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行。

美国心疼得不行不行的,赶紧撮合阿萨德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停火,为ISIS留了一条生路。2016年2月27日,停火协议达成。

3月14日,普京签署14号总统令,宣布从叙利亚撤军,只留下少部份军队以进一步追剿极端组织。

然而,俄罗斯的撤军其实是无奈之举,一天空袭的经济成本是300万美元左右 ,加上欧洲,美国的经济制裁,长期作战的话,会令俄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加剧。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欧洲政客的没天理也展现无遗,大毛去打ISIS对欧洲来说是显然是利大于弊,可是欧洲非但不掏钱支持,而且还要经济制裁大毛,这帐只能是算政治帐了。对欧洲人民来说这种政治帐有什么意义?整天点蜡烛,收难民有意思?

危机四伏

2015年9月30日,俄军正式轰炸ISIS,引发了ISIS对俄国人的怒火,10月12日,俄驻大马士革大使馆被炮击,基地组织和ISIS号召对俄罗斯实行圣战报复。

美国对此事件轻描淡写,反正炸得又不是他们家使馆。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10月31日,俄航客机A321从埃及起飞,于西奈半岛坠毁,224人全部遇难,ISIS宣布对此事负责,美国欧洲稍稍提高了一点嗓门谴责一下。

大毛气得发疯,要欧洲情报部门协同反恐,揪出藏在欧洲的恐怖分子,结果,人家就是爱理不理,什么人权,什么法律巴拉巴拉……

结果两周不到,2015年11月13日晚9点左右,法国巴黎巴塔克兰剧院音乐厅发生特大枪击案,同时法兰西体育馆发生爆炸,造成至少129人死亡,352人受伤,其中99人重伤。

这样才炸了窝,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美国,欧盟全部第一时间出来骂街,连上海东方明珠也亮起了三色灯。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你要是那时质疑一下,媒体马上会训斥你:“尊重生命,你懂吗?谴责暴行,你懂吗?传递正义,你懂吗?”可是你要问俄航死两百多人怎么你们这么冷漠?他们马上一片哭声,“今夜我们都是巴黎人!”

要是有时间梳理媒体的不同反应,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双标”看来是个“民主”必备要素。

俄罗斯试图借此机会,撕开欧美“反恐联盟”的口子,加强与之合作,终于在2016年1月21日,撕开了一道小口子,奥朗德总统发表讲话,希望与俄罗斯加强反恐合作,因为ISIS是大家的共同敌人。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但美国仍然两眼望天,只要美国国内不再有大型恐怖袭击,其它国家,哪怕是盟友血流成河,关他屁事。

直到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局中取得了显著战绩,美国才会跟俄罗斯对话,争夺中东主导权。

但对于俄罗斯来说,反恐局势变成步步惊心,一方面ISIS分子正大量向高加索地区渗透,一方面, 一些俄罗斯人主动加入ISIS分支组织,出国作战,单单车臣境内就有2000名以上,甚至中亚地区的人员也在向ISIS国转移。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这些人一旦回潮到俄罗斯境内,后果不堪设想。从这次圣彼得堡地铁爆炸案可以看出,恐怖分子是一名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俄罗斯90后公民。

现在还不知道多少人参于了此次袭击,但俄罗斯国内恐袭危机正在升级。虽然从2006年开始,俄罗斯就采取了格杀勿论手段,但对那些潜伏者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再加上被宗教极端组织私下洗脑的年轻人,俄国内安全局势并不乐观。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这种爆炸物是千里迢迢从国内运来的?还是就地取材?这些都有待俄情报机关追查揭晓。

反恐不是一国之内的事情,各国情报机关的互信与合作极其重要。但仅仅分享科技情报并没有多少意义,真实有效的人力情报,却无法共享,大家都怕手里的卧底被暴露。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死抱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立场来进行双标反恐的时代,各国谈不上真正的情报合作。

这种危机将长期在欧洲存在下去,一次伤痛遗忘之后,还会有更大的伤痛在等着各国人民。

看看欧洲,美国媒体冷嘲热讽的嘴脸,真的令人心寒。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中国格言,西方人是不会明白的,等他们明白了,这个世界也就太平了。

原标题: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责任编辑:赵丹阳
来源: 微信公号“后沙月光论古今”
相关推荐: 俄罗斯圣彼得堡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7年03月03日 ~2017年03月04日
地点:
南锣鼓巷地铁站和张自忠地铁站之间 (确认报名后,告知具体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