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孙家言:中西方差异决定中国不能走西方道路

2017-02-27 10:55:0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摘要:近代中国曾经尝试仿造西方建立了多党制、议会选举制等,但都水土不服,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没能带来国人所向往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文化、经济、军事、科技、政治等大量进入中国,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思想、科技,带来了文明、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战争、灾难和不适合中国的错误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今天,可以说“西风”仍然比较强劲。特别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扩大,伴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崛起,西方一些国家和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并且借助互联网手段使这种渗透在广度和深度上大为拓展。新一轮大规模思想文化渗透的实质是 “颜色革命”,目的是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转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为此,敌对势力竭尽所能地美化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宣扬所谓 “多党制”“选举制”“普世价值”等。国内也一直有那么一批西方崇拜者,极力主张全盘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那么,中国到底该不该、能不能走西方的道路?尽管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中国用百年来的实践探索论证过、选择过并早已得出了结论的命题。但直到现在一些人还未放弃走西方道路的幻想,一直为达成这一政治企图而处心积虑,以至沦为西方西化分化中国的推动者和策应者。

离开百年中国发展道路的实践探索不论,单从哲学角度讲,事物只有具有相似的内在本质和客观环境,或者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关系,才有可能沿着相同或相近的轨迹运转;具有根本差异、没有丝毫历史文化渊源的事物是不可能走同样的道路的。毋庸讳言,中国不能走、不适合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正是因为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深刻的文化差异,不具备相同或相似的历史渊源。

1.中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中西方的制度和道路选择不同。

如果我们就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历史和治理传统进行一番基本面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中西方之间的根本性差异。

欧洲自古以来就聚集着多个国家。尽管每个国家如今的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其发展演进的历史相互盘根错节,彼此间有着深厚的源流关系,在文化基因、治理传统方面其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最典型的表现便是很多国家普遍都有着浓厚的分权思想、地方自治的传统,崇尚自主、独立。虽然不少欧洲政治家怀有大欧洲的梦想,主张建立统一的欧盟,欧洲也出现过一段时期的统一局势,但是由于欧洲各国根深蒂固的各自独立的传统,欧洲稳定的统一难以维系。这一点从英国就能看得非常清楚。作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发源地的英国,不仅内部有着强大的地方自治传统,而且整个国家分裂、独立于欧洲的倾向也显而易见。

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在秦代便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之后虽分分合合多次,但历史的主流主线是统一,历史的前进方向和趋势也始终是完整统一。延续大一统的国家格局,维护团结,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传统。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分裂势力很难有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区域、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愈加得到巩固和强化。

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只有实行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保障和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稳定和发展,因而在政治上、思想上必然形成以统一国家为核心的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传统。整个欧洲与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差无几,多个小型国家世世代代共生共存,形成了欧洲以自由、独立为核心的民族性格。

再来看美国。美国虽然不属于欧洲,但其文化、政治脱胎于欧洲,与欧洲存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从表面上看,美国建国200多年,逐渐扩张,形成了一个国土面积宽广、实力强大的统一国家,这一点似乎与欧洲国家不一样。但是要知道,美国的版图是建国后不断扩张形成的,因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建国后基本上没受到过外部力量侵扰,加之二战后国力迅速上升,国家的凝聚力相对较强。然而,同时也要看到,美国内部有源于欧洲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美国州与州之间,州与联邦政府之间有很强的离心力,联邦政府对各州的行政约束能力很有限。

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他们的文化和治理传统一直以来都是倾向于把地方、局部、政党、个人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这种历史和传统中必然会生长出分权、制衡、普选、私有制等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制度。因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在西方并在西方得到充分发展,说到底是由西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决定的。

中国强调集中统一,就必然将国家、中央、全局、集体置于较高的位置,要求地方、局部、个人服从前者。由此不难想明白,在中国,任何影响国家集中统一的分裂、分权的思想和文化,都是不适合中国的。近代中国曾经尝试仿造西方建立了多党制、议会选举制等,但都水土不服,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没能带来国人所向往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因为以共产党的领导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等为基本要素的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国情等,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和适应性,这是中国这块土地上必然结出的果实。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总结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的这些最根本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领域,更深深地影响到人们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些不同层面的差异与制度模式、发展道路的差异之间其实都形成了一定的呼应和对应关系。

综上所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能够主观决定的,而是由历史文化基因与现实需要共同决定的。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同时,社会主义也是现代中国的救国之道和立国之本。只有读懂了中国的历史传统与今天中国的现实需要,才能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蓬勃发展。

2.弄清楚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根本差异,能够为我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供有力依据。

从总体上说,中国强调国家至上、集中统一,所以凝聚力大、效率高,能集中全党和全国的力量干大事,并能团结一致强力抵御外敌。欧、美强调民权至上、个人至上,重视个人利益,但力量分散,决策效率低。这些差异对应着不同的道路选择和制度选择。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资本主义制度尽管在欧美得到充分发展,创造了物质上的极大繁盛,但其对外侵略与扩张造成世界性灾难,同时其内部也不断积聚、孕育着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危机。特别是2008年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一路走衰,疲态尽现,西式民主政治制度的局限性集中暴露,其对非西方民主国家的魅惑力和影响力大为减弱。而中国,虽然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中也遭受过挫折、走过弯路,但中国共产党凭借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与中国模式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贡献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

中西方国家的根本差异是我们评判国家政治制度、决策部署、核心价值观乃至具体事务的重要依据。明白了这些差异,我们才可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比如,如何认识西方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问题;如何识别一些人鼓吹的“宪政民主”问题;应该如何看待国企改革不能动摇公有制主体地位问题,如此等等。我们必须在这些重大问题上不犯糊涂、不模棱两可,做到理论上成熟,思想上清醒,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上始终做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责任编辑:赵丹阳
来源: 《红旗文稿》
相关推荐: 西方差异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6年11月13日 ~2016年11月13日
地点:
东四地铁站(五号线与六号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