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齐皓:不妨对中美关系做更坏的心理准备

2017-01-06 11:10:36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摘要:不妨对中美关系做更坏的心理准备,在中美力量以及相互认知形成新的平衡之前,中美保持关系稳定的唯一基石恐怕只能是消极的安全保证与合作,积极的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虽可以增加中美沟通,但对提升中美关系意义有限。

1483570818666841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图源:路透社)

自11月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以来,美国政坛出现了两位总统同时治国的奇怪局面,白宫之外,当选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频频就一些重大外交问题和决策发表与奥巴马政府完全不一致的看法,其中以对中国的政策言论居多。在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通话后,特朗普也不顾白宫和其过渡团队的澄清,表示接受蔡英文电话没什么大不了,而且质疑为什么一定要受“一中政策”的束缚。在朝核问题上,特朗普也大放厥词,认为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占了美国的便宜,却不能帮助遏制朝鲜。如何看待这一系列言论,对于判断特朗普上任后的中美关系具有重大意义,从历史规律出发得出任何单一判断都有可能误读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

首先,大选后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言论与他对其它问题的言论有鲜明对比,一个明显的参照物就是对俄罗斯的态度。虽然美国官方以及各种传言都认为俄罗斯政府对美国大选结果施加了影响,并且美国国内主张对俄强硬的声音不绝于耳,但特朗普尽量在美俄关系问题上保持中立,不发表具有明显倾向的言论。无论特朗普心中的对俄政策如何,特朗普的政治谨慎表明他不想过早地将美俄关系置于风险中。但在对华政策言论上,特朗普明显没有顾忌,直接指出对中国的各种不满和导致中美关系矛盾的所有关键问题。这个对比说明,用特朗普缺乏外交经验和其个人不羁风格,或者用美国总统上台前后中美关系必然发生变化的规律预测其上任后的对华政策,会陷入对中美关系看法的“思维定式”。

其次,从奥巴马时期美国国内的对华态度来看,特朗普的对华政策言论不是空穴来风,而具有愈加坚固和主流化的政策基础。从2015年开始,美国国内出现大范围的对华战略辩论,涉及到中美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南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以及贸易不平衡等重大问题,华盛顿很多主流智库的学者和研究者认为美国有必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华政策模式,加强平衡甚至是遏制的一面。在政府和国会内部,主张对华强硬的声音明显盖过传统的主张中美沟通与合作的理性声音。这可以部分解释特朗普为什么在对华言论上没有顾忌,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

最后,特朗普的主要政策团队在对华政策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所提名的国家安全顾问弗林、国防部长马蒂斯都认为应该在南海等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特朗普大选中一直依赖的亚洲和对外贸易政策顾问、将执掌新设立的白宫对外贸易委员会的纳瓦罗一直都极力批评中美贸易对美国的伤害。这些主要官员的人选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特朗普的对华政策选择。另外,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特朗普的团队中充斥了数量前所未有的挺台和亲台人士,虽然是这些团队的幕后操作使得特朗普接听蔡英文电话,但他们的影响远不止如此,特朗普对台湾的陆续言论可以说明这一点。

基于以上几点,中美关系将面临冷战结束以来的最大考验。与里根时期中美关系出现裂痕又快速恢复不同,中美当时共同应对苏联威胁的战略基础已经不复存在,并且按照现实主义大师基辛格的设计,美俄应该合作共同平衡中国。另外,中美贸易恐不再是中美关系压舱石,虽然中国仍然依赖以美国为主的全球市场,但美国已经在经贸方面将中国定义为竞争对手。战略和经济方面相互需求的变化必定影响美国在南海、网络安全,甚至是台湾问题上的思维,特朗普表示中美要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交易恐怕绝非儿戏,而这都将由中美未来的战略互动所决定。因此,不妨对中美关系做更坏的心理准备,在中美力量以及相互认知形成新的平衡之前,中美保持关系稳定的唯一基石恐怕只能是消极的安全保证与合作,积极的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虽可以增加中美沟通,但对提升中美关系意义有限。

(齐皓,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丹阳
来源: 海外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6年11月13日 ~2016年11月13日
地点:
东四地铁站(五号线与六号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