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赵丹阳:公知为何热衷炮制“不靠谱”的言论?(3)

2016-12-15 11:19:00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摘要:近四十年来,社会高速发展使得原本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矛盾在短时期内集中涌现。官员腐败、贫富悬殊、环境污染、地区差别等成为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会急剧变化和矛盾集中涌现的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竞相而出,都希望用自己的观念或一揽子计划来改造社会。但是,由观念构成的主义都是抽象的,而社会存在的问题却是具体的。中国知识分子从来不缺乏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自我圣化,也不缺乏对未来世界的诗意描绘,但是否具有现代社会应当有的专业主义精神?是否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知识?

二,知识分子要多多接触贫下中农以改造自身的“理想主义”缺陷

宋朝的神童汪德温曾经作诗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在这种舆论导向下,几千年以来,国人都有着这样一个观念:所有行业都是低贱的,只有读书为学才是正途。知识分子就该受人尊敬,高人一等。

因而,人们相信知识分子,对其心悦诚服、五体投地;知识分子也很自信,因为他们觉得读了书就有知识,对自己往往有很高估计。事实上,正如历史表明的,知识分子也会造成时代的灾难,譬如,唐代的牛僧孺、李德裕二人,均以“器业自负,特达不群”而讥诮对方,罔顾民生,龙争虎斗四十余年,弄得“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晚明东林党人(诸如李三才、冯从吾、高攀龙等)不谙世情、不务实效,强推“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君子经事宰物,好恶两者而已”等等不着边际的理论,以至于树敌过众,使政局矛盾愈益激化而难以收拾。

这是因为,知识分子是运用自己的理性能力来进行思考与思想创造的,而人的理性,本身往往却有着一些先天性的缺陷。一般说来,理性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个人的理性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复杂事物予以简化,抽象与简化对于概括事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但简化的结果往往忽略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多元性、多面性以及多义性。运用简化的理性思维来作出判断与历史选择,其结果往往是消极的,甚至是灾难性的。比如,简单地把西方历史上演变过来的体制搬用到落后的第三世界中来,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旧的传统体制被打破了,而新的西化的体制却由于缺乏西方社会的各种条件,而无法有效运行,“旧者已亡,新者未立。伥伥无归”的社会脱序,会产生各方面的整合危机,辛亥革命后照搬西方政治制度(辛亥革命后先行总统制后行内阁制)造成的弱政府化,党争、军阀混战与国家碎片化,也是中国20世纪灾难的起源。

其次,个人理性的缺陷还表现在,一个社会主体所掌握的信息总是不全面的,当人们根据这种片面的信息来决定历史性的行动选择时,就会导致历史选择与判断的失误。

第三,主体自身的信仰、激情、人性中的幽暗的心理,以及浪漫心态,如同海面下的冰山,会不自觉地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支配着显露在海面上的理性,主体的理性受感情与其他非理性因素的支配,也就会发生判断的扭曲与错误。

更具体地说,人们总是以为自己是根据理性原则来进行判断与推理的,但支配人的理性的,往往是混杂着潜意识中非理性的东西。人们总是把自己希望的东西视为当然的、可以实现的,然后用“理性”的、逻辑的语言,把内心浪漫主义的意愿,论证为“社会规律”或什么“普世性”的第一原理,论证为“客观”的实在法则。浪漫主义的、非理性的东西,经过华丽的理性外壳的包装,被误认为是真理。

当主体把浪漫主义的东西论证为真理来追求,把浪漫主义付诸社会实践,就会造成乌托邦的灾难。这种把浪漫主义的心灵投影,自圆其说地论证为“科学”,是“建构理性”陷阱。这种“建构理性”是被浪漫主义包装起来的“类理性”,它与自然科学的理性并不是一回事,它只是看上去仿佛与科学理性是一样的,但它其实是浪漫主义的衍生物。

时下公知们所推崇的愿景,说得好听一点,都是在浪漫的“类理性”基础上形成的观念的陷阱,根本不堪实用。

对于知识分子的这一“通病”,毛主席早有预见,才竭力呼吁“知识分子要与贫下中农相结合”。

责任编辑:赵丹阳
来源: 微信公号“靠谱青年”
1 2 3 4 5
相关推荐: 丹阳言论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6年11月13日 ~2016年11月13日
地点:
东四地铁站(五号线与六号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