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汪婷友等:美国“邮件门”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

2016-12-12 10:08:55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摘要:“邮件门”事件是美国大选中逐步曝光的重大丑闻事件,被媒体形容为“邮件门”事件1.0版、2.0版、3.0版。“邮件门”事件再一次呈现出美国民主制度的痼疾,美国的总统选举就是金钱选举,美国的民主政治就是金钱政治。

“邮件门”(Emailgate)事件是美国新近大选中曝光的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职期间违规使用私人电子邮箱处理公务,涉嫌泄露国家机密,谋取私利,以及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高级职员在往来电子邮件中透露的民主党高层内定党内候选人、抹黑竞选对手、涉嫌权钱交易、卖官鬻爵、操控媒体等重大丑闻事件,是对美国官方机构和非官方组织揭秘的电子邮件事件的总称,又叫邮件门丑闻(EmailScandal)。迄今爆出的主要有三起,被媒体形容为“邮件门”事件1.0版、2.0版、3.0版。长期以来,美国自认为是最具有民主精神的国家,美国民主是世界民主的典范,打着“普世”旗号到处兜售自己的民主观念和政治模式。然而此事件又一次颠覆了美国主流舆论和政客们反复标榜和美化的美式民主和美式道路。贴在美国身上的“民主”标签和罩在美国头顶的“普世”光环受到广泛质疑和拷问。美国的民主怎么啦?这一事件透露了什么?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邮件门”事件1.0版:希拉里私邮公用涉嫌泄密

2015年3月2日,《纽约时报》公布了这样一则消息,希拉里在2009—2013年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使用私人邮箱和服务器处理包括公务邮件在内的约6万封邮件,其中约3万封涉及私人生活已被团队销毁,另外约3万封已上交美国国务院协助联邦调查局调查。这是美国国会成立的班加西事件调查委员会透露的。2012年9月11日美国驻班加西领馆遭到袭击,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遇袭身亡,美国国会决定成立事件调查组展开调查,并发现上述情况。

此事件发生在正积极准备参加美国大选的前国务卿希拉里身上,因此引起美国各界广泛议论,也对当事人带来不小的冲击。然而事件并没能阻止希拉里的脚步,她一方面公开道歉,承诺公开电邮信息,努力化解危机,另一方面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12日宣布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

随着希拉里在党内和选民中的影响不断上升,“邮件门”事件开始发酵。2016年7月2日,联邦调查局在调查希拉里时,希拉里表示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规定,并得到许可,私人邮箱收发的邮件或文件不涉及机密,要求国务院公开她的邮件以示清白。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调查期间,希拉里不断以“不记得”“不清楚”回答争议问题,还声称自己是为了方便办公(使用私人邮箱只需一只手机就够了),也不认为私人邮箱会存在风险。

然而希拉里的辩解受到广泛批评和指责。批评者指出,美国联邦记录法案、信息自由法、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法和美国刑事犯罪法分别规定,相关存档机构要与政府保持良好沟通,包括与公务相关记录,联邦政府机构收发的信函和邮件均属政府档案,均应归档保存;记录材料必须由机构维护、容易获得以及可被议会适当地监督;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故意删除或保留机密信息将被罚款或判处一年监禁。希拉里任职期间没有将公务邮件及时上传到国务院服务器归档显然是违反了法律规定。批评希拉里的人认为“希拉里应该在监狱里呆着”。

另据美国情报人员调查发现,希拉里不仅收发过机密邮件,而且还曾用“多个私人服务器和大量无线装置”处理公务邮件,她与助手删除的邮件要比交给国务院的还要多。据维基百科透露,在希拉里上交的邮件中,至少有113封包含机密信息,有65封邮件被认定为“机密”,22封被认定为“绝密”,并且每3000封邮件中就能发现3封邮件被标记为“机密”。

[1]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士·科米(James Comey)认为希拉里可能不是“技术精”(technically sophisticated),因而无法理解机密信息的标志是什么。在次级审查中,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认为希拉里在2009—2011年期间用私人服务器接收了一封关于朝鲜核武器并被标记为“最高机密”的邮件。[2]另有报道说,希拉里约3万封通过私人服务器发送接收的邮件中有2115封邮件包含保密或机密信息。

美国国务院监察长史蒂夫·林尼克(SteveLinick)指出,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法律顾问办公室人员审查或批准了希拉里的私人邮件系统,并发现凡是对希拉里的服务器感到担忧的雇员都被告知法律顾问办公室已经批准了希拉里使用其私人服务器,并被进一步告知不要再对国务卿部门的邮件系统产生异议。他认为,如果希拉里一开始就申请使用私人服务器和私人邮箱是绝对不会被批准的。[3]

尽管质疑声不断,美国官方仍然对希拉里进行袒护。2016年7月5日,在联邦调查局调查希拉里之后的第三天,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士·科米一方面批评希拉里在处理她的电子邮件时“非常不小心”,另一方面又表示,并未发现希拉里故意删除与工作有关的邮件的证据,也没有证据证实希拉里存在故意泄露国家机密或对国家不忠的行为,建议不要指控希拉里。

7月6日,美国司法部长洛蕾塔·林奇(LorettaLynch)宣布,不对案件中被调查的任何人提出起诉。然而林奇表态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因为在希拉里配合联邦调查局调查前夕,林奇同希拉里的丈夫——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有过一次短暂会面。尽管林奇在7月1日声明会面并未谈及正在调查的“邮件门”事件,但可信度大打折扣。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不认为“这次会面是巧合”,而《纽约时报》则透露,希拉里有意在大选获胜后让林奇留任司法部长。

9月2日,联邦调查局公布了正式调查报告,包括7月2日在总部约谈希拉里的一份记录文件。报告指出,希拉里一共使用了13部手机和5个平板电脑,利用它们进入自己的私人邮箱。联邦调查局还透露,希拉里的助理们还使用锤子砸毁了几部存有希拉里私人邮件的手机。然而报告还称,没有证据证明希拉里的私人服务器被入侵过,也无法确定希拉里私人邮箱里的机密信息是否被窃取过。报告最后的结论是,希拉里没有违反法律,建议不提出刑事指控。

美国众议院议长保罗·瑞安(Paul Ryan)对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结果表示不满,认为报告的结论是“解释不通的”,对不顾后果地处理国家安全信息的行为不予指控,“损害了法治”,“开创一个可怕的先例”,“联邦调查局已成了希拉里的臂膀”。美国参议员兰德·保罗(Rand Paul)称:“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美国是个法治国家,如果FBI不起诉希拉里,美国将成为有两套法律的国家,一套给希拉里准备,一套给其他人准备。”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猛批“希拉里是腐败的化身”,“她千方百计地隐藏、删除、销毁作恶的证据”,“她向公众撒谎”,“邮件门”是“迄今为止美国政治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丑闻之一”。

在调查希拉里“邮件门”事件中,还发现奥巴马政府的多名高层官员,包括国家安全助理赖斯和国务卿克里等,都被曝曾使用私人邮件处理过公务。舆论怀疑,奥巴马政府不愿起诉希拉里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引发连锁反应。尽管舆论怀疑希拉里交流某些邮件只用私人邮箱而不敢用国务院的官方邮箱,大概是担心会被人发现邮件里的奥秘,但事件最终还是以联邦调查局不起诉而暂时落下帷幕。

二、“邮件门”事件2.0版:民主党高层邮件曝光丑闻

就在希拉里私邮公用风波风生水起之际,“邮件门”事件再掀波澜。2016年7月22日,维基解密公布了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高级职员往来的共计19252封电子邮件以及8034个电子附件。这些邮件及附件涉及民主党7个关键岗位的重要人物,包括公关主管路易斯·米兰达(Luis Miranda)10770封、全国财务主管乔丹·卡普兰(Jordon Kaplan)3797封、人事财务主管斯科特·科默(Scott Comer)3095封、数据与决策财务总监丹尼尔·帕里什(Daniel Parrish)1472封、财务总监艾伦·扎卡里(Allen Zachary)1611封、高级顾问安德鲁·赖特(Andrew Wright)938封以及加州北部财务总监罗伯特·斯托(Robert Stowe)751封等。7月27日晚,维基解密再次爆出29段音频,共计14分钟,内容涉及民主党内部成员使用各种手段针对竞选对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

邮件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民主党高层偏袒希拉里,打压党内另一位候选人伯尼·桑德斯,目的是确保希拉里代表本党竞选。许多邮件表明,民主党竞选委员会蓄意破坏桑德斯的竞选活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财务长布拉德·马歇尔(Brad Marshall)在一封邮件中明确提议,在宗教选区肯塔基州和西弗吉尼亚州安排人士攻击桑德斯的宗教信仰,破坏桑德斯在选民中的形象。一份邮件还显示,民主党主席沃瑟曼·舒尔茨对桑德斯冒犯自己怒不可遏,她恶狠狠地咒骂桑德斯,断言“他肯定当不了总统”。还称桑德斯竞选团队的竞选经理杰夫·韦弗(Jeff Weaver)为“一个该死的骗子”,表示要联合媒体搞乱桑德斯的竞选团队。在曝光的音频中,其中一段音频的留言者,直接表露对于桑德斯的不满,并且使用侮辱性言语,还要求民主党不要支持桑德斯的竞选活动。不可思议的是,民主党内部居然把桑德斯竞选团队的相关信息透露给媒体,还勾结罗德岛地方政府,采取只开放部分投票点的方式打压桑德斯,只是因为桑德斯在当地民调比希拉里高4个百分点。民主党高层甚至还指示旗下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通过付钱雇用水军在网上攻击桑德斯的支持者。

二是大搞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甚至买官卖官。上千封邮件显示,民主党高层为筹募竞选资金,不仅通过举办各种大型筹款晚会,极力讨好富豪捐助者,而且还利用自己掌握的权力和政治资源,设法满足捐助者的各种要求。比如捐出20万美元支票就能换得参加希拉里私人宴会的机会。《纽约时报》称,任何一场政治大会,座次的远近取决于捐款人奉上的现金多少,金钱多寡决定你与总统距离的远近。

民主党全国财务主管卡普兰在2016年4月20日的邮件中设法为主要捐助者谋取美国联邦政府各种委员会的职位。4月26日,民主党人事财务主管科默在给卡普兰的回信中附了一幅图表,列举了从2008年到2016年6月底,23位“金主”捐给民主党的金钱数额和回馈的联邦机构的职位。比如韦德·兰德利特(Wade Randlett),系某个大型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捐赠的金额达150万美元,在2014年被任命为贸易政策与谈判咨询委员会成员。另一位民主党“金主”谢加·纳拉辛汉(Shekar Narasimhan),捐款100万美元,也在同年被安排进了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咨询委员会。大卫·沙皮拉(David Shapira),捐款73万美元,在2014年被奥巴马政府任命为美国邮政署董事会主管,只是在国会没被通过。[4]

泄露的邮件还记录了财务主管卡普兰同人事主管科默等人就职位安排问题进行的交流。卡普兰在4月20日写给民主党财务部的邮件中说:“这是最后一次安排进联邦委员会的机会。如果你有人(要推荐),把全名、城市、州、邮箱和电话送给科默。多少人都行,只是不知道多少人能如愿。”科默在4月21日回复道:“任何你希望被考虑进入董事会的人,例如美国邮政署(USPS)、国家教育协会(NEA)、国家人文基金会(NEH)。任何人有特定的兴趣并且希望到某个部门的董事会工作的都可以。”“不过,我得说,能在国家教育协会、邮政署这样重要的部门找个位置可不容易。很有可能他们最后会进入‘庆祝美国历史上的妇女运动总统委员会’(PCCWAH)这样的机构。”科默还说:“什么时候提交名单都行,我不需要特别的审查。”[4]科默的话语暗示,民主党不会保证给予捐款者任何具体的职位,但也不会让捐款者感到从政府中谋取个职位是毫无希望的。在联邦选举委员会任职30多年、担任政治响应中心高级研究员的鲍勃·比尔赛克(Bob Biersack)指出,通过“政治献金”获取联邦政府机构职位在美国是非常常见的,巨额捐款人在执政党的帮助下通常会得到驻外大使、国会议员、联邦政府部门及其委员会的职位。

三是设法抹黑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在一封邮件中,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列出了20多条特朗普可以被攻击的主要“黑点”,如特朗普没有外交经验,也不听专家的意见,只信自己的大脑;特朗普歧视女性等。公关部副主任克里斯蒂娜·弗罗因德利克(Chistina Freundlich)曾在邮件中明确提议民主党人冒充特朗普公司发布招聘“辣妹”的帖子,借以丑化特朗普歧视女性。

此外邮件还涉及民主党派控制媒体,比如媒体需要在发稿前将新闻稿件发给希拉里过目,得到允许后才可以发布。不仅如此,希拉里还涉嫌勾结民主党尽可能绕过法律限制进行洗钱,让实习生去参加反对共和党的抗议,截留本属于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应由党部支配的竞选经费,装到希拉里团队的小金库。据报道,希拉里团队声称为民主党募集6000多万美元,却只有1%真正留在党内。上述邮件被公开后,先是党主席舒尔茨迫于党内压力(也为了保全希拉里),于7月24日宣布辞职。紧接着8月2日,民主党首席执行委员长艾美达西(Amy Dacey),首席财务官布拉德·马歇尔(Brad Marshall),公关主管路易斯·米兰达(Luis Miranda)(曾故意将桑德斯的私信泄露给《华尔街日报》记者,并在邮件中叮嘱要对她的这一行为保密,不能让外界认为是其蓄意策划了这件事)也宣布辞职,民主党向桑德斯道歉。此事件令民主党和希拉里再陷“邮件门”事件,对民主党和希拉里的竞选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冲击。

三、“邮件门”事件3.0版:希拉里再曝私邮公用

正当民主党和希拉里焦头烂额、疲于应付之际,2016年8月22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又收到近1.5万封未被希拉里团队上交的邮件,并移交给了美国国务院。据称,这是一个名叫“司法观察”(Judicial Watch)的法律组织提供给联邦调查局的,该组织是非营利性非党派的政府贪污监督机构,通过跟踪希拉里涉及的几起诉讼发现了线索,并一直要求申请公开邮件内容。美国国务院随后声明,尚不完全清楚在这些电邮中有多少是新的,并表示在对邮件进行检查后,将把它们交给“司法观察”公开,还同意于2016年9月23日前评估这批新电邮,之后再决定公布这些邮件的时间。“司法观察”负责人称,至少部分邮件很可能会在今年11月大选前公布。

据美国媒体透露,在新上交的邮件中,至少有几百封邮件显示克林顿基金会帮助捐款者与希拉里任国务卿的美国政府牵线搭桥。美联社称,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希拉里曾利用自己的公职与185位非公务人士见过面或通过电话,其中至少有85人曾以个人名义或名下企业名义向克林顿基金会捐过钱,累计金额1.56亿美元,其中至少20人捐款额超过100万美元。《纽约邮报》说,邮件显示克林顿基金会有用纳税人的钱购买和维护私人服务器以及为基金会员工发放工资的嫌疑。[5]

同时被披露的还有希拉里任国务卿时的高级助理兼心腹好友胡玛·阿贝丁(Huma Abedin)的725页邮件。邮件显示,一名公司主管曾向克林顿基金会支付数百万美元咨询费,以期帮助一名有犯罪前科的英国足球运动员获得美国签证。巴林王储捐给克林顿基金会5万美元,希望换取和希拉里会晤的机会。爱尔兰摇滚乐队U2主唱是克林顿基金会活动中的常客,他试图通过美国高层的帮助,在演唱会时实时连线国际空间站。《华盛顿邮报》称,上述“金主”的请求都是发给希拉里和阿贝丁的。虽然并非所有请求都如愿以偿,但表明希拉里有可能通过克林顿基金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金主”进行利益交换。

此事件使希拉里的声誉急剧下跌,个人的诚信备受质疑。因为此前希拉里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的邮件都已上交。共和党主席普利巴斯(Reince Priebus)称“希拉里看上去没有能力讲真话”。《纽约时报》的一次民意测验显示,有64%的选民认为希拉里“不诚实”和“不可信”。“骗子”成为攻击希拉里的人的口头禅。不仅如此,克林顿基金会也声名狼藉。该基金会是比尔•克林顿卸任总统后于2001年正式创立的,至今已筹款约20亿美元。《纽约邮报》评论道,克林顿基金会献金丑闻早在2009年已经埋下伏笔。克林顿基金会对外国政府的捐款不设限。在政界和媒体看来,这样“来者不拒”的态势其实等同于将美国的外交政策“明码标价”。福克斯主持人博林形容说,克林顿基金会就像是毒枭开的游乐场。特朗普称克林顿基金会是“美国政治历史上最腐败的组织”,“希拉里已经成为腐败和造假的捍卫者”,号召将其取缔,并移送司法部门调查。

据报道,比尔•克林顿还利用基金会为亲属或好友牟利。2010年,他把克林顿基金会200万美元慈善款“不正当”地转移给克林顿家族朋友的一家能源公司。基金会的资金使用方向也存在重大问题。比如2014年,基金一共花掉了2.48亿美元,但直接用于慈善拨款的只有3369万美元,仅占总支出的13.6%,而花在基金雇员身上的则达到9598万美元,剩下的是各种开销,如差旅费等。基金会的领导人到各地旅行,都可以报销。

为了平息基金会丑闻,克林顿于8月22日发表声明宣布,如果希拉里当选总统,克林顿基金会将不再接受外国或企业捐款;他本人将从基金会董事会辞职,他与女儿切尔西将停止为基金会筹款,把基金运营交给独立方。基金会也不再接受外国团体、美国公司或慈善企业的馈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6年9月13日,维基解密又在推特上公开了据称为黑客“Guccifer2.0”窃取的678.4MB文档,里面透露了大量有关民主党涉嫌买官卖官的内幕。比如有一张图表就列出了民主党执政期间,捐款的“金主”和与之对应的职位,绝大多数是驻外大使。如第一大捐助者马修·巴赞(Matthew Barzun)共捐款超过350万美元,曾在2009—2011年间任美国驻瑞典大使,在奥巴马2012年获得连任期间担任国家财政主席,现在是美国驻英国大使;第二大捐助者是朱利叶斯·格纳考斯基(Julius Genachowski)共捐款近350万美元,在2009年被奥巴马任命为联邦通讯委员会主席;第三大捐助者是弗兰克·桑切斯(Frank Sanchez)共捐款345万美元,在2010年被奥巴马任命为国际贸易商务部(Commerc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副部长。另外,日内瓦联合国代表60.5万美元,法国大使60.5万美元,联合国教科文大使60万美元,芬兰大使113万美元,卢森堡大使112万美元等。有媒体公开批评民主党公开出售政府的职位。文件还显示,民主党承认是美国制造了“伊斯兰国”(ISIS)。[6]此次曝光的文档算是“邮件门”事件3.0版的后续版。此后会不会还有影响更大的4.0版、5.0版,现在还不得而知。

四、“邮件门”事件呈现的美国民主制度的痼疾及对我们的启示

从上述的“邮件门”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第一,金钱政治、钱主选举无处不在。新老“邮件门”事件中都涉及克林顿基金会,信息量大的惊人,但归根结底是金钱政治或者说献金政治。邮件中牵扯出希拉里任国务卿期间与基金会的捐赠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其实就是政客同“金主”的关系。邮件显示希拉里被指控涉嫌洗钱,其丈夫名下的克林顿基金会接受了大笔外来资金,最大金额达到上亿美元。《国际商业时报》资深撰稿人大卫·西罗塔曾做过计算: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她所在的部门共批准了克林顿基金会捐赠企业提出的总价值达1650亿美元的军火销售申请。克林顿夫妇也从中渔利。据美国FoxNews2016年7月27日报道,在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期间,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收受了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公司(Laureate)1650万美元薪酬,该公司还同时向克林顿基金会经常性捐赠100万~500万美元。从2001年至2012年,克林顿的私人财产已经增长到1.365亿美元。这里面除了克林顿到处讲座,身价不菲外,很大程度上与外国捐助克林顿基金会有关。

美国的民主政治蜕变为金钱政治,“邮件门”事件只露出了冰山一角。截至2016年8月31日,希拉里已经筹集了将近8亿美元的竞选资金。而按照美国法律规定,今年的11月大选,每个民主党捐款人最多只能直接捐给希拉里2700美元,捐给捐款人所在的州的民主党党部1万美元,捐给民主党全国委员会3.34万美元。这几项加起来,每个捐款人最多只能为希拉里竞选捐款4.61万美元。然而希拉里的竞选团队设法钻法律的空子,使捐款人可以不受这个限额的约束。比如希拉里竞选基金会设立的网上捐款平台,所有选项都设定最高捐款额,唯独“其他选项”即小额捐款不设限,捐款者可以通过此选项巨额捐赠30多万美元。2016年3月25日,一个名叫萨斯曼(S.Donald Sussman)的人就给希拉里竞选基金会捐了34.34万美元。

早在2010年,美国最高法院就以“政治捐款属言论自由的一种”为由,裁定政府限制企业、工会等的政治捐款为违宪,导致“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兴旺,金钱从而可以曲线施展其政治权力。2014年,美国最高法院进一步取消了个人对候选人和政党的捐款上限,这意味着有钱人影响政治的“言论自由”得到了更好的保证。美国大选变成金钱的比拼,而能够支持候选人走到最后的就是大财团,只有获得大财团青睐的候选人才有可能走到最后。金钱的影响力从来就没有在竞选中缺席。

当然,这些精于算计的“金主”们不会因为看谁顺眼就递上一张大额支票,没有回报的投资,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为选举掏腰包是为了获得巨额回报。据美国财经博客网披露,2007至2012年,在政治方面最为活跃的200家企业共耗费58亿美元用于联邦游说和竞选捐款,而它们则从联邦政府项目和支持中获得4.4万亿美元的回报,占美国个人纳税者向联邦政府所缴税款的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企业为影响美国政治的花费可以获取760倍的回报。美国前总统卡特对此指出,“美国的政治体系已被颠覆为向主要政治捐助者提供回报的工具”。美国总统2016年国情咨文也称,“少数家族和幕后利益集团利用资金影响选举”。《纽约时报》2015年的民调显示,85%的美国民众认为金钱左右美国政治。

随着美国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人越来越远离自由民主,也越来越没有发言权,美国的民主政治已经被金钱所操控,金钱民主的腐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美国民主原则。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美国越来越成为“寡头政治”和“否决政治”国家。凡是触犯利益集团和金融寡头利益的决策都不可避免地被否决。

第二,选举变成了各派势力,主要是美国两党之间甚至党派内部,相互攻讦、勾心斗角的“政治秀”。共和党抓住希拉里的“邮件门”事件大做文章,同样民主党也抓住特朗普的弱点以牙还牙。表面上看很热闹,互揭对方伤疤,看热闹的民众也大呼过瘾。但无论是哪一党、哪一方的主张或竞选纲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选民和他们手中的选票。一旦选票到手,目的达到,就把对选民的许诺放在一边,或者借口难以推行,就不了了之。美国有4700万民众没有纳入医保体系,奥巴马在竞选连任总统时,为吸引这部分民众的支持,提出医改计划,实现全民医保,作为他竞选的三大政纲之一。尽管医改法案在2010年获国会通过,2015年获最高法院多数票支持,但眼看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就要结束了,医改法案仍停留在纸面上。而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明确表示要废除奥巴马医改计划。一旦特朗普当选总统,奥巴马的医改计划就会泡汤。

其实,两党政治,彼此竞争,轮流坐庄,好像很民主,但实质上是一党制,维护的都是资本的利益和资本的统治。不同的党代表的只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因此在美国大选期间,尽管两党互掐得厉害,表面上你死我活,仿佛闹得不可开交,但无论哪个党上台,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内外政策,也不会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本质:“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选举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7](P96)恩格斯还深刻地指出美国两党政治的实质,认为人们看到的是“两大帮政治投机家,他们轮流执掌政权,以最肮脏的手段用之于最肮脏的目的,而国民却无力对付这两大政客集团,这些人表面上是替国民服务,实际上却是对国民进行统治和掠夺”。[8]列宁也尖锐批评美国的两党政治,认为是“两个资产阶级政党利用它们之间的虚张声势的毫无内容的决斗来欺骗人民,转移人民对切身利益的注意”。[9] 第三,媒体与政客在由大选造就的商业“盛宴”中互利互惠。一方面媒体从候选人投放来的竞选广告中获利,另一方面,作为回报,媒体也主动向候选人捐款,以拉拢同候选人或政党的感情,或表达自己的诉求。美国媒体自我标榜的客观、公正、中立、中性,不介入政治,不参与党派之争,诸如此类的冠冕堂皇的原则和理念,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实现过。在本届大选中,美国的主要媒体有着鲜明的党派倾向,明里暗里支持对己有利的候选人,设法封锁或消极对待对自己支持的候选人不利的信息。

比如维基解密曝光了民主党的邮件后,Facebook、Twitter、Google等网站纷纷把维基解密网站设为“危险网站”,Facebook甚至屏蔽了维基解密的链接。此前,Facebook还屏蔽过恶搞希拉里的图片,但调侃特朗普的图片却畅通无阻。占美国搜索市场60%以上的Google公司也曾屏蔽过希拉里的负面新闻。一家独立媒体挖出在Google上输入“Hillary Clintoncrimes”(希拉里犯罪)关键词,弹出的多是“希拉里刑事改革法案”这类对希拉里较为积极的自动联想词,但输入特朗普和桑德斯,就会显示具有消极倾向的搜索结果。同样,亲共和党的媒体也会如法炮制,一面褒扬自己的候选人,一面丑化竞争对手。媒体的这种不客观在美国已属常态。

第四,“邮件门”事件还暴露了美国政治中最为黑暗的一面。据报道,随着克林顿基金会被调查,先后有5个与希拉里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人离奇被杀或自杀。6月22日,外国给民主党捐款的中间人、前联合国大会主席约翰·阿什因“举重撞击喉咙”死亡。他死亡前将要出庭作证,指控克林顿夫妇。6月28日,美国保守派网站编辑弗林,在发表了批评前总统克林顿大搞金钱政治一文后当天在家自杀。7月10日,27岁的民主党工作人员赛斯·里奇(Seth Rich),在赶往美国联邦调查局接受联邦探员问询的路上遭遇枪杀。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证实,里奇的死与“邮件门”事件有关,因为里奇是爆料人之一。8月1日,美国调查记者、作家维克多·托尔恩在家中自杀,他生前的最后一本书是《为何希拉里不应该入主宫》。8月2日,代表桑德斯支持者起诉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欺诈的主控律师肖恩·卢卡斯死亡。美国“政治内幕”网站称,克林顿家族圈子里或者与该家族有关联的人中,至少有46人神秘死亡。《纸牌屋》里弱肉强食的血腥争斗在上演。

第五,要认清民主的实质与形式、民主与选举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的本质,就抽象的意义来说,是指人民当家作主。但要看到人民这个概念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里,人民这个概念不可避免被打上阶级的烙印。在阶级社会里,民主的实质就是一定阶级的民主,是统治阶级自由地支配被统治阶级的权利。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以及各国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民主的具体形式、实现途径是不一样的。在西方国家,在国体或政体上就出现过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所谓“宪政”,在政府体制上实行议会制、总统制或委员制等,政党制度、立法司法体系也各不相同。当然,无论民主的形式、途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民主总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民主这一本质到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要正确看待民主与选举的关系。选举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存在的政治形式,但选举还不是民主本身,它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手段,民主过程的一个环节或方面。现代意义上的选举是指选民或者选民的代表根据法定的规则、程序和方式,直接或间接选出履行国家或政府公务的主要成员或代议机关的代表的行为或活动。选举作为一种政治形式,其性质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选举是资产阶级实现自身统治的政治工具,选举不过是“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邮件门”事件再次表明,西方所谓民主选举常常被金钱、财团、媒体等影响和操纵。金钱政治,金钱主宰着选举的过程和结果,是西方政党政治的真正奥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其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本国国情和实际发展需要,经过长期探索和系统总结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既是实质性民主,也是程序性民主,是两者的有机统一。我们一方面要看到,社会主义民主是为了最广大人民利益和福祉的先进制度,要牢牢坚守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理念、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和途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促进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比如,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选举的公开公平公正,防止并杜绝拉票贿选等不正之风;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等。

最近查处的辽宁贿选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已经形成并集聚了强大的非公有制经济基础。但我国的政权是公有制基础上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权,决不允许出现私人资本靠行贿、收买等非法手段渗透政治、操纵选举、当权篡政这些西方国家才有的情况,决不允许在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按财富的多少分配政治资源的情况,决不允许出现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被亵渎被非法剥夺的情况。

【汪亭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1] Wikipedia. Hillary Clinton email ontroversy[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llary_Clinton_email_controversy.

[2] Michael S. Schmidt. Second Review says classified information was in Hillary Clinton's email [N].New York Times,2015-09-08.

[3] Andrew Prokop. What the new inspector general report on Hillary Clinton's emails actually says[EB/OL].http://www. vox.com/2016/5/25/11771850/hillary-clinton-emails-inspector-general-report,2016-05-25/2016-09-05.

[4] Alec Goodwin. Leaks show DNC asked White House to reward donors with slots on boards and commissions [EB/OL].http://www.opensecrets.org/news/2016/07/leaks-s how-dnc-asked-white-house-to-reward-donors-with-slots-on-boards-and-commissions,2016-07-26/2016-09-05.

[5] Daniel Halper. Tax dollars went toward Clinton Foundation, email server[EB/OL].http://nypost.com/2016/09/01/tax-dollars-went-toward-clinton-foundation-email-server-report,2016-09-01/2016-09-05.

[6] Michael Sainato. WikiLeaks’Guccifer 2.0: Obama sold off public offices to donors corruption doesn't start or end with Hillary[EB/OL].http://observer.com/2016/09/wikileaks-guccifer-2-0-obama-sold-off-public-offices-to-donors,2016-09-14/2016-09-2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96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2页.

[9]列宁全集,第 2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第216页.

责任编辑:赵丹阳
来源: 察网
相关推荐: 美国邮件门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6年11月13日 ~2016年11月13日
地点:
东四地铁站(五号线与六号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