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张文木:世界历史中的强国之路与中国选择(11)

2016-11-22 22:07:00 作者: 张文木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讲演时间:2007年9月27日晚19时,地点:北京大学理教207教室。 讲演全文首发于《在北大听讲座》,第19辑,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2007年9月27日晚19时。

小布什这个人有着“舍我其谁”的性格,上帝也拿他没办法。(笑声)他这个“高干子弟”,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道美国的“家底”如何,也不知美国国家能力底线在哪儿。谁都知道,战略设计的关键不在于逻辑而在于国力,其要义在于战略目标和国家战略能力相匹配。美国所有的失败,不管是杜鲁门还是肯尼迪,他们的失误都可归结于战略目标大于国家承受能力。你们看,20世纪50年代那位赫赫有名的战略问题专家凯南为他的国家设计出的“遏制战略”,是只有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务;不仅这样,当时美国背后还有麦卡锡用“反共”的鞭子赶着美国往凯南吆喝的战车跳,这辆战车昨天叫“反共”,今天在小布什这叫“反恐”,其共性几乎是要以全世界为敌,这怎么行呢?世界史中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世界为敌。当美国人碰得头破血流又不好意思后退时,美国才出现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才是美国人的真智慧。他在关岛提出“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然后美国就撤了。在这个问题上,今天的小布什还在继续犯与上帝为敌的错误。

曾有人问我研究的方法论是什么,我说,我研究的方法论既不是建构主义、也不是结构主义,而是“橡皮筋主义”。国际关系好比小孩子手中玩耍的橡皮圈。不管他翻出多少花样,它的每条边,甚至橡皮圈的总长,总有自己的底线和极限,过了极限,就会拉断了;过了底线,就会受到“侵略”。橡皮筋的某一边被拉断或收缩过头,这个“橡皮圈”即国际体系就要重组。美国曾将自己的战线拉得太长,最后才有尼克松调整,国力才算恢复。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将战线拉向全世界,到戈尔巴乔夫时期来不及调整反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后,战后建立的雅尔塔和平体系就经受了一次大冲击。国力扩展性使用的原则是不能将将国力“拉断”,这是极限;国力收缩的原则是不能缩得受到入侵,这是底线。只要研究出这两个点,你对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判断就会心中有数。

斯大林曾说过:“美国人是一批商人,每个士兵都是投机商,做买卖。德国人20天就占领了法国,美国已经两年了,却对付不了小小的朝鲜。这算什么实力?”今天美国现在连伊拉克都摆不平,还说要 “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这一看就知,如果不是笑话,那就是气话。为什么呢?因为“两场大规模的地区性战争”超出了美国的国力极限。当然,有些战争,如果要是用上美国的全部力量或许也可以打赢,但可能么?美国如果要这么做,那必须是美国的最核心的国家利益,也就是像珍珠港那样的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利益。要美国动用极端手段,必须是针对极端目标,两者必须匹配。那对我们中国而言,台湾是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当然不是,并且连关键利益也轮不上。既然如此,“台独”分子指望美国用它的全部资源,只为其面子与中国大陆全面开战,美国人是不干的。同样,北朝鲜也不是它的核心利益,它也不会投入全部力量。

美国西太平洋的地缘利益要义在哪呢?美国要保的主要是关岛、菲律宾和马六甲海峡,以确保其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台湾不在这条线上,因而是虚设的。只要不影响美国的这些核心利益,美国就不会动用全部力量。当年它打日本的时候,就是从南向北打,而不相反。为什么?就是要先保自己的海上运输线。所以我们在分析美国战略的时候,不要光看它的战略逻辑设计,一读它的战略报告涵盖全世界而又所向披靡,就大喊“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觉得不得了。其实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毛泽东说,“它只有几个兵调来调去,黎巴嫩事情发生,从太平洋调去,到了红海地方,形势不对,赶快回头,到马来亚登陆”。(笑声、掌声)

美国人的能力逻辑和战略逻辑出现严重错位是在他发了财以后。美国人在二战之前是受欧洲人压迫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受压迫的国家出大战略家。我到西部甘肃的一个小地方看,那一年就出了好几个清华生。穷的地方出人才,尤其是战略人才,富地方出GDP,搞点小炒吃吃。(笑声)所以,账房先生到南方找,战略人才到西部找,湖南也行、四川也行,(有同学高叫道“安徽也行”,笑声)至少香港出不了丘吉尔。

美国当时就出了马歇尔。欧洲是怎么被打掉的?是靠罗斯福、马歇尔这一代领导人的战略能力,不是靠GDP。当时欧洲一直欺负美国,美国人根本不与他们讲“之乎者也”:在亚洲,它先扶日本起来于1895年打败中国,1905年打败俄国,最后再叫日本南下冲击英法利益。但当日本打到南京的时候,虽然美国表面上还答应欧洲不再向日本提供石油,但实际上对日本的石油供应仍未终断,因为美国还需要日本为他再当一阵“战略清道夫”,帮他将英法从东南亚赶出去。

日本如果在进入南京后停步的话,当时美国就有些人主张将整个东北亚让给日本。美国也学老英国的方法,要亚洲构成欧洲式的力量制衡。美国使日本坐大以制衡中国和俄国——这正如当年拿破仑使美国坐大以制衡英国的道理一样,那样亚洲就没有大陆主体板块了,那样日本和中国就像欧洲的德国和法国一样,美国以后就可以在东亚玩两面下注两面吃的平衡游戏。即使到珍珠港事件前几个月,美国也没有放弃这一未来构想。1941年4月16日美国与日本签署的《日美两国谅解方案》中以文件的形式得到确认,该文件第三部分第H点明确表示美国“承认满洲国”。1941年12月2日,罗斯福总统的政治顾问兼蒋介石政府的政治顾问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1900-1989)曾对苏联大使披露:“华盛顿和伦敦在考虑,或把东北留给日本,或把东北变成‘缓冲地带’,以便(在任何情况下)保障远东的均势。”不想,这个时候日本出了个东条英机打乱了美国的远东安排。尽管如此,美国人也没有罢休肢解中国大陆主体板块地位的努力:1945年11月20日,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向美国政府提出关于中国问题的报告,还提议由国民党政府集中力量控制华北,而把中国东北交由国际托管。只是苏联在出兵中国东北打败日本“关东军”及日本宣布投降后,将东北交给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这才使美国在日本投降后肢解太平洋西岸中国板块的企图再次化为泡影。

日本这个国家是没有文化的,(笑声)这使它往往失掉已到手或或即将到手的利益。日本明治时期就自以为它是东方不列颠。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日本与英国虽同为岛国,但它和英国面对的地缘政治形势完全不同。18世纪英国面对的是两面破碎的欧美大陆,北美那边是破碎的,北美人也没那么自信,视英人为神明。比如,华盛顿在日记里就说特别想当英国殖民地的官,他曾给上司写信说:“我对国家又是太热爱了”,“如果我能奢望您认为我胜任中校之职,并在任命时为我美言,我将不胜感激。”十足的一个官迷。现在看来,如果当时英国重用人才,给华盛顿一个处长干干,那保不住后来的美国就会少个总统。(笑声)美国独立后,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法国拿破仑送给美国一个路易斯安那,南北战争后,俄国沙皇再给美国一个阿拉斯加,加上美国的扩张,最后终成了具有北美大陆主体板块的国家。

但英国东面欧洲大陆始终是破碎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这几家一直在掐,这一破碎性使欧洲倒了大霉。本来欧洲是个拉丁主体板块,罗马曾征服并统一了欧洲;罗马衰落后,欧洲出现中国五胡乱华式的大混乱。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又将它统一,不想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将欧洲一分为三:这就是今天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前身。此后欧洲就没过过好日子,以至两次世界大战都源于欧洲。

责任编辑:翟帅
来源: 四月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6年11月13日 ~2016年11月13日
地点:
东四地铁站(五号线与六号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