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文化

2016-10-17 15:20:00 作者: 梅荣政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文化,应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得十分明确。但是,由于一些人的曲解,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种种混乱。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文化,应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得十分明确。但是,由于一些人的曲解,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种种混乱。为此,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1要全面把握中华文化的科学内涵

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培育和形成的中华文化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部分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基,革命文化是承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化发展的力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之大成、又适应现时代中国人民的新需求,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基础上发展了的文化,亦可称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中华文化,其思想精髓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坚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2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

第一,民族自信的文化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乃至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在《哲学词典》“光荣”条文中宣称“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也说“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秀思想。

第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支撑。中华文化彰显着两大历史必然:一是中国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在现阶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历史的积淀不仅是现实的基础,更是开拓未来的智慧和动力。今天,中华民族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根本指导,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主体,以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丰厚沃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必由之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制度保障,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奋斗目标,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熔铸成当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一定会以此为起点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成果。

第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化支撑。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作出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又是依据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所以,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相互作用,革命建设改革的结果。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演变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建设重点、从最深层次上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增强和提升社会共识,确保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核心要素。

第四,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支撑。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文化是重要方面。中国人民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不能不作为一种巨大力量深刻影响世界,成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支撑。

3要明确对待历史文化的正确方针

对待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我们党的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这就是:要以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益为准则,通过科学分析,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绝不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要分辨糟粕与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谓精华,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能够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思想精华和中华传统美德。这些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千百年来作为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一直引导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二是要重视传承。历史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能够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学习和研究,掌握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思想内容、价值理念、独特创造、基本走向、鲜明特色,承继这笔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三是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分析、继承的基础上,要结合现时代的精神,结合创新实践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的需要,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下,加以深度阐发,解读出精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新话语、新范畴。四是要重视批判错误思想。在对待历史文化问题上,一些错误思想一直存在。这些错误思想虽然只是一种噪音杂音,但它们不同程度地干扰、破坏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学习研究和弘扬,所以必须加以批判。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武汉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翟帅
来源: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相关推荐: 中华文化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6年07月22日 ~2016年07月22日
地点:
东四地铁站(五号线与六号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