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文化评论 / 正文

李欢:莫让商业化迷失七夕本真面目

2016-08-05 13:38:09 作者: 李欢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在众多人眼中,七夕是与浪漫爱情有关的“中国情人节”,而事实并非如此。七夕,又称乞巧节,起源于汉代,起初并非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织女是纺织女神,凡间女子皆于七月七日晚上向她乞求智慧与技艺。

年年七夕年年过,今又七夕。 

时至今日,各式与七夕“沾边儿”的如浪漫情人节水下接吻赛、星级酒店百万情侣套餐、珠宝专柜“圈住你的心,套住你的爱”、蛋糕店“爱的甜蜜小兔兔DIY”、电影院“有你,星光不过如此”等等,各大商家都铆足了劲吆喝,每个商业板块刮起的浪漫甜蜜之风来势汹汹。“浪漫模式”再次开启,其洪荒之力爆发,让这个传统节日正在被商业化,迷失本真面目。 

在众多人眼中,七夕是与浪漫爱情有关的“中国情人节”,而事实并非如此。七夕,又称乞巧节,起源于汉代,起初并非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织女是纺织女神,凡间女子皆于七月七日晚上向她乞求智慧与技艺。唐代诗人作《七夕》有云:“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正是“乞巧”的习俗。而就这样的一个传统、有内涵的节日,如今变得越来越庸俗化,甚至成为众多商家捞取利益的营销噱头。 

究其原因有三:一是随着人的开放,崇洋媚外心理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屑于传统的节日习俗,却热衷于外国的节日,被演变得庸俗了的中国情人节就是例证。此外,愚人节、圣诞节也颇受年轻人追捧。二是商家、媒体等的错误引导。为了获取阶段利益,让消费者觉得这就是一个消费日、假期,各种夸大其词、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的营销手段铺天盖地而来,让观者摸不清头脑、难辨真假,也来不及思考,商家趁此机会打捞一笔。三是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和机制欠缺。直到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才被国务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他传统节日的保护工作亦是如此。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作为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传统节日不止是一份纪念、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珍品。我们给传统节日赋予新时期的内涵无可厚非,但要在继承的同时,在适度、合理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特征。我们应让“纯”的情人节发扬光大,不应片面理解、以一概全。 

七夕的内涵并非只有浪漫爱情,我们不应被商家因利益驱使所进行的片面宣传牵着鼻子走。警惕商业化的侵蚀,莫让商业化迷失了传统文化的真面目。

责任编辑:翟帅
来源: 重庆文明网
相关推荐: 七夕情人节乞巧节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6年07月22日 ~2016年07月22日
地点:
东四地铁站(五号线与六号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