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为什么说核问题不会让中朝关系破裂?

2016-03-01 20:33:09 作者: 木春山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朝核问题是最近的热点,不少观点认为中朝关系逐渐远去,甚至破裂,可能更符合中国目前的战略利益。不过木叔认为,从现实的国家利益角度看,中朝关系冷淡却不会过于远去,在一个长期历史发展中观察,中朝关系还是会稳定向好的。这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是有帮助的。

朝核问题是最近的热点,不少观点认为中朝关系逐渐远去,甚至破裂,可能更符合中国目前的战略利益。不过木叔认为,从现实的国家利益角度看,中朝关系冷淡却不会过于远去,在一个长期历史发展中观察,中朝关系还是会稳定向好的。这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是有帮助的。

当然有个前提,那就是核问题不能一直僵持。

在木叔看来,中朝关系虽然目前看在疏离、变淡,而不会互相远去,甚至反目成仇的一个理由是——观察中国和东北亚诸国的关系,其实中朝关系算是比较稳定且弹性很大的关系。同时,互为不可选择邻居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双方关系只会时不时或亲或疏,而不会破或远。

中国和美国关系问题很多,网络安全、人权、贸易、南海等不一而足;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更是复杂:靖国神社、钓鱼岛问题、历史问题等;中国和韩国也有包括岛礁争端、驻韩美军以及脱北者等复杂的问题。

而中朝关系呢?就双边关系而言,能拿到台面上的大问题几乎没有,有的只是核问题以及附加的导弹问题。但核问题本质并不是中朝双边问题,更像是朝韩、朝美问题。也就是说核问题是一个多边关系范畴,只是因为朝鲜拥核会严重威胁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环境与战略安全,所以和朝鲜关系最好的中国,才牵头组织了六方会谈讨论并解决此问题。六方会谈其实是中国承担地区责任和国际义务的一个“试水”,西方对此也心知肚明。这也就是为什么核问题每次出现,美国都要拿中国说事儿的重要原因;同时这也反证了中朝关系双边没有大问题的说法。

从历史上也能得出中朝关系并未远去的结论。1998年朝鲜发射了大浦洞导弹,国际制裁之声叠起。然而1年多后的2000年,金正日就秘密访华。2001年江回访朝鲜,金正日举行了盛大欢迎仪式。

2003年朝鲜退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开发核武器决心已定。当年中国适时组织了六方会谈。同年10月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访朝,朝方依然热情接待。2004年4月金正日再次来华。

2006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前一年,胡访朝,既是对中朝关系友好向前的背书,也是对日益紧张的朝核局势上门表达关切。核试验后,中朝外交间密集磋商从未中断,北京成了名副其实的朝核问题解决枢纽。胡访朝3个月后,金正日在2006年1月就又秘密到访北京。当年10月朝鲜核爆。

核试验之后间隙的这段时间,中朝关系依然不断发展。一个标志是2008年习首次访朝,这是2007年中共新一届党代会后首次有重量级高官访朝,也是习在两会当选国家副主席后的首次出访。由此可见中朝交往的频度和深度。

2009年4月朝鲜第二次核试验,之后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即使在这种背景下,同年10月温访朝。值得说一下的是2009年被中国和朝鲜定为“中朝友好年”。当年朝鲜总理金英日访华,中方接待隆重。

2010年的5月和8月,2011年5月这1年左右的时间,金正日连续3次访华。2011年10月时任副总理的克强同志也到访朝鲜。显然中朝高层密切交往,没有受到核问题的影响。 直到金正日在年底突然去世,中朝关系出现了冷淡和疏离的迹象。

金正恩上台后的2013年2月和2016年2月,朝鲜举行了两次核试验。期间只有崔龙海两次访华,中国人大副委员长李建国和刘常委访问朝鲜。可以明显看出,中朝高层交往的频度和深度出现了问题,但冷淡中又有交集。也能看出习时代的对朝外交和江胡时代有了微妙的不同和转变。

这种不同的原因一是与中国和朝鲜发展阶段升华,而引发的外交与国家利益摩擦造成的。二是体现出领导人的不同行事风格。但本质上来看,中朝关系在双边范畴依然没有像中美、中韩、中日那样难以解决甚至难以调和的“大问题”,特别是意识形态上的问题。只是一个多边的核问题,拖累了中朝双边关系而已。因而中朝双边关系不存在也不会因为核问题,从根本上远去甚至破裂的可能。相反,中朝关系发展的政治和现实基础并未动摇,一旦核问题出现了解决的突破口,中朝关系的恢复和进步是个必然。

那么核问题是否存在突破口呢?没人知道确切答案,但是可以分析出,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六方会谈,或者其他有关朝核问题的谈判,存在转圜的可能。

十数年的事实已经证明,国际制裁对朝鲜和计划和导弹发展计划几乎没有影响。在这期间,朝鲜的核武器从低端逐步发展到高级,从核弹研制出了氢弹;朝鲜的远程导弹也由大浦洞、劳动级别,向更加远程的光明星系列过渡,甚至有说法称最远射程可以抵达美国西海岸。

换句话说,在不断的制裁中,朝鲜其实已经完备了其核武库和弹道武器库,这虽然意味着朝鲜比以前更危险,更有强硬的底气,但从另一个角度着眼,朝鲜也具备了更多谈判的筹码。

从历史上看,联合国五常作为5个核大国,都是在本国核计划比较完善的背景下,才愿意坐到谈判桌前,讨论禁止核武器或者销毁核武器的。在本国核计划的积极发展过程中,他们是不愿意被人打扰,甚至不加入有关核问题的国际公约的。

所以朝鲜核装备体系的相对完备,其实给了各方与其谈判的一个条件和机会。朝鲜谈判的意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激发出来。六方会谈或者类似蒙古乌兰巴托倡议的机制,虽然不能完全让朝鲜弃核,但各方对话和沟通的契机还是可以寻找到,一个东北亚局势缓和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并不是只能兵戎相见。

每次朝核或者射弹之后,都是朝核问题漫长大历史中的一个波谷,随后在各方的努力下,开始否极泰来般的逐渐走出低谷,迎来波峰。中朝关系近10年的波动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现在的局面依然又回到了波谷状态,也就是说“坏到不能再坏”了。利空出尽后,利好可能会慢慢积累,就看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如何与朝鲜博弈,寻找稍纵即逝的灵光。

其实习时代要发展和朝鲜的正常国家关系,完全可以理解,这对中国和朝鲜都有好处。有人认为朝鲜不民主、不开放、没人权,中国就不应该和其发展友好关系。但反观中国呢?美国人也会把中国一些人对朝鲜的议论贴到中国身上,而美国官方发展对华关系的脚步因此停止了吗?国家利益是理性的,与感性的抒怀是绝对不同的。

中国承担不起朝鲜远离的代价,适当的疏离和冷淡,是正常国家关系行为的一部分。而朝鲜远离中国,则与习时代要发展同朝鲜的正常国家关系理念背道而驰的。正常国家关系的内涵是遇事有不同可以商量解决;可以不高兴,但不可以损害基本的国家间交往,甚至双方的共同利益。

因而无论是江胡时代,还是习时代,中国对朝鲜关系的基本原则应该在“疏”和“远”之间掌握一个平衡。两个时代对朝关系的表象虽然不同,但也只是在平衡的中间点往左或者往右一点的问题,并没有彻底打破这个平衡。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打破。

更明显的类比例子是:美国对中东大国沙特,兼有爱恨情仇。美国人对9·11恐怖袭击案中有大量沙特因素而恼火不已,但美国政府和沙特依然维持了相对友好的盟友关系。虽然沙特是个王室政权,而美国并没有因为其政治属性和美国不同放弃批评该国,同时也没有因为国人对沙特的指责,而故意削弱和沙特具有共同的中东战略利益。当然沙特王室也把美国当作在中东最可靠的朋友看待,尽管这些逊尼大佬的心里肯定对美国人的指责不舒服。

有一天,中国和朝鲜的关系,调整到美国和沙特关系的状态,就不错了。

责任编辑:文尧木
来源: 凤凰网
相关推荐: 问题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