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数十所高校大学生涉毒 “象牙塔”怎么了?

2015-12-29 10:11:57 作者: 央视评论员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28日,浙江温州警方通报了一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特大网络贩毒案件,缴获毒品200余公斤。在侦查过程中,警方还发现大量高校学生买家涉案吸食毒品的情况,涉及全国数十所高校。另外,还有部分高中生涉案。现在的孩子们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28日,浙江温州警方通报了一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特大网络贩毒案件,缴获毒品200余公斤。在侦查过程中,警方还发现大量高校学生买家涉案吸食毒品的情况,涉及全国数十所高校。另外,还有部分高中生涉案。现在的孩子们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blob.png

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

根据《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吸毒人员低龄化、多元化趋势明显。截至2014年底,35岁以下青少年占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总数过半。

青少年吸食毒品与禁毒教育、家庭教育、网络传播毒品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禁毒宣传教育的方法、内容存在着不足,宣传覆盖群体不全面,部分青少年对毒品认知存在着盲区或误区;不良人际交往是青少年吸食毒品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朋友的起哄、劝说或者引诱是多数吸毒青少年首次吸食毒品的重要原因;青少年吸食毒品与家庭教育有关,父母离异、家庭解体,容易使青少年为宣泄不良情绪而吸食毒品;通过网络传播毒品使青少年吸食毒品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调查发现,青少年吸食毒品严重危害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当吸毒青少年没有毒资来源又无法忍受毒瘾时,就会诱发盗窃、诈骗、抢劫、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青少年吸食毒品行为要受到罚款、拘留、强制戒毒等行政处罚;持有毒品数量较大的构成持有毒品犯罪,应受到刑罚处罚

blob.png

大学生是毒品的易感人群

对于大学生涉毒,起初惊愕,然而仔细分析会发现并不意外。一方面,青少年本就是毒品的“易感人群”——年轻、好动、追求个性、易受同龄人影响、家庭管束力薄弱。另一方面,近年来大学生愈发有钱有闲,学校的管理也趋于疏松,不知不觉间让社会毒瘤逐步侵蚀了“象牙塔”。

blob.png

青少年吸毒已非单纯刑事犯罪

尽管法律已经就毒品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处罚与规定,但毒品使用低龄化、贩卖毒品网络化的趋势仍有所蔓延。这样的现实已经说明涉毒犯罪已并非单纯的刑事犯罪问题,而是形势严峻社会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都必须成为预防毒品犯罪的合力。《禁毒法》虽已专章规定了禁毒宣传教育,要求教育部门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但以目前的现状看,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对于家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只有父母更加警惕毒品危害,才能为孩子搭建其一片“无毒蓝天”。也许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关注,我们的孩子就能多一分保护,多一分惊醒。

blob.png

青少年拒腐 防变是关键

毋庸置疑,拯救莘莘学子免于毒品的侵害,时不我待。一方面,我们要从社会入手。时至今日,毒品泛滥已经成为社会毒瘤,校园并非具有“免疫力”。当娱乐明星一个一个在毒品面前倒下时,我们有理由对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而担忧。今天的青少年不可能像老一辈学子那样,接受严苛的、甚至准军事化的管理。因此,保护“象牙塔”要从社会入手。

另一方面,杜绝毒品的不良影响,也要做好“教育”这篇文章。从年龄而言,许多大学生已经成年,但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尚未养成,“大学生将脏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洗”的新闻更是说明了这一点。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往往在教育层面不断推动“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而到了大学阶段,许多学子还不会洗衣服、叠被子,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反过头来补幼儿园乃至小学该学的东西。

当高考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头等目标的时候,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中缺少了人生观的培养、缺少了世界观的养成,高分低能的孩子渐渐多了,拒腐防变的能力渐渐弱了。毒品侵蚀“象牙塔”,关键还是要我们的“天之骄子”能够从生命的高度自我防护、拒腐防变。

11月,北京迷笛音乐学校三百多学生集体涉毒,让人咋舌。今天,数十所高校的学生涉毒再次敲响了警钟。拯救“象牙塔”,并非危言耸听。保护校园免受毒品的侵蚀,家长、学校、社会的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责任编辑:翟帅
来源: 央视新闻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