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子政:中非“朋友+伙伴+兄弟”关系是怎么来的?(2)

2015-12-11 08:53:24 作者: 子政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诚然,即使是“兄弟+朋友+伙伴”,中非之间也不可能没有问题和困难。重要的是,只要认识到中非关系的特殊性、唯一性、无可替代性,就会坚定地向前一步步走下去。

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发展

12月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发表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中写道:“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始终是风雨同舟的好朋友、休戚与共的好伙伴、肝胆相照的好兄弟。中非传统友好深得人心,已成为中非双方的宝贵财富。长期以来,中非双方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这是中非关系历久弥坚的精神内核。新形势下,中非双方将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中非关系赋予新的内涵,注入不竭动力。”

略带文学化的语言,其实也深刻地描述了现实。“半个多世纪以来”,也就是二战后,也就是“第三世界”出现之后;而“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非始终命运与共,就是说无论世界格局如何变化、阵营如何划分,中非始终都在同一个阵营,即“第三世界”阵营、人民国家阵营、反帝反殖阵营。

半个多世纪前的世界,东西方两大阵营已经形成,冷战开启。表面上,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是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而真正的本质,其实是“第三世界”政治新的进程。新中国属于1955年的万隆,不属于1947年的华沙,这一本质,长期以来被“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含混概念掩盖了。

二战后形成的北大西洋集团和苏联-东欧集团,分别称为“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但其实都是殖民国家,不包括任何一个前殖民地国家。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二战的结束并未宣告帝国主义的终结,新帝国主义刚刚化茧成蝶,也包括前苏联的“社会帝国主义”。两大集团的对峙,同时仍剑指亚非拉殖民地,跃跃欲试要展开新一轮争夺,与历史上的帝国主义战争并无本质不同。

之所以这一本质被掩盖了,是因为大多数刚刚独立的亚非拉前殖民地国家,在建国后也都实行了社会主义,结果,“第三世界”与“第二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了,都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其实,“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与“第二世界”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从传统国家(部落、村社、王朝、帝国),利用马列主义这一意识形态工具,转型成为新式的民族国家。而后者则是在早已建成的民族国家当中,实行基于马列主义理论的社会制度。

欧洲国家早在17世纪中后期就建立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本质上是国王世俗权力对罗马教皇神权体系的颠覆,与人民大众无关,不需要大规模的社会动员,通过“谁的王国,即谁的宗教”(cuiusregio,eiusreligio)这种发生在最高权力层之间的政教分离,即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框架建构。但在反抗西方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中建立的新式国家,却是人民解放运动的产物,是充分政治化的,充分运动化的,最根本的诉求体现为“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一部分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十分贴切地迎合了这个根本诉求。

以最不发达的黑非洲各国为例。在埃塞俄比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该国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国家领导人告诉人民:我们必须阻止富农阶级的形成,否则这个阶级会滋生一种破坏社会主义的“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而在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功让人民相信:剥夺私人农场主、建设国营农场是经济组织形式的革命和进步,因为国营农场创造了无产阶级,所以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另外国营农场还有助于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更大的政治作用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说明了为什么刚刚独立的非洲国家要实行一党制,而且要致力于建设严肃的、由精英分子组成的“先锋党”,而不是社会民主党。而正是通过让先锋党同其它民族组织和地方团体相结合,以及利用妇女、青年组织、工会、居民委员会、乡村农民协会、公社与合作社、企业的工人委员会、各种群众团体以及民族运动,非洲的社会主义国家成功促进了公众对于国家政治生活的广泛参与。

据资料,从1955年至1990年,非洲先后有34个国家实行各类社会主义,约占非洲国家的三分之二。一类是“阿拉伯社会主义”,主要是北非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另一类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如埃塞俄比亚、贝宁、刚果、莫桑比克、安哥拉、津巴布韦等国;再一类是“非洲社会主义”也叫“村社社会主义”,包括马里、几内亚、加纳、坦桑尼亚、赞比亚、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几内亚比绍、肯尼亚、佛得角、塞舌尔、扎伊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还有一类是“民主社会主义”,有早期的毛里求斯、塞内加尔以及1979年之后的突尼斯,1989年之后的莫桑比克、刚果、安哥拉等。

图:莫桑比克共和国国徽

但无论分为多少类型,都属于“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第二世界”的社会主义,都是殖民地独立运动的继续,而绝无新帝国主义的色彩。

毫无疑问,中国也是“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第二世界”的社会主义。这就是为什么会发生中苏分裂,为什么中国会在60-70年代发起团结第三世界共同反对“美苏两霸”的国际斗争。

所以,归根结底,中国与整个“第三世界”、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命运共同体联系,与其说是一种主观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客观注定。中国不是殖民国家,而是殖民地国家;中国不是霸权国家,而是亚非拉国家;中国不属于“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只属于“第三世界”。这都是客观现实,那种总觉得中国更应该和西方国家保持一致、不应该再提“第三世界”、不应该再与非洲国家互称朋友的种种论调,是完全忘记了历史。

这就是中非之间“朋友”关系的来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共同的政治阵营决定了相互的紧密关系。

三、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意义

如前所述,大部分非洲国家在独立之后都实行了社会主义,而正是这个独特的“非洲社会主义”,让中非之间的当下关系带有了一种新的意义。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非洲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大多数都失败了,很多国家是越搞越穷。截至2015年,全世界经联合国批准的最不发达国家共45个,非洲国家32个,占71%,其中大多数都是“非洲社会主义”国家。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观察者网
1 2 3
相关推荐: 中非伙伴兄弟朋友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