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李昌平:关于扶贫之三——扶贫是大学问

2015-10-04 20:01:38 作者: 李昌平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我们政府的扶贫,去扶贫的官员即使对村民的物质生活有所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精神层面的改变可能是相反的!我的建议,扶贫最好交给社会去做。政府采购专业扶贫机构的服务就行了。公民给专业的扶贫机构捐款,抵税就好了!

4

扶贫是一门大学问,各级政府的扶贫办不应只对花钱感兴趣,特别要对扶贫学问感兴趣。

十几年前,我在云南贵州做扶贫的时候,写过一些扶贫日记。在我的扶贫日记里,讲过一个四川的“穷”小伙子在云南做建筑工最后留在当地做了云南拉祜族农民的上门女婿,从而改变一个村庄的故事。在这个拉祜族村庄不远的另一个拉祜族村庄,是上海政府对口支援的一个贫困村,花了上千万的钱,所起到的作用和带来的改变远远不如这个“穷”上门女婿。

在农产品短缺的贫困农村,扶贫首要的是追求农产品产量增长,因为增产就可以增收。增产的关键是要有人住在贫困农村手把手的教贫困者技术,并要在示范中教。这个四川籍的上门女婿会种交稻、会养猪,同等条件下能够提高产量一倍。

帮助村民增产增收,有技术的上门“穷”女婿比高大尚的钱多任性的官员们管用。

更重要的是,这个四川籍的上门女婿,他的到来给村民们精神上的鼓励是巨大的。对当地人而言,上门“穷”女婿可以做到粮食亩产超千斤、四个月出栏肥猪、可以自己改厕改灶改房子……我们当然可以做到!精神的力量其实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是主体性建设的一部分!高大尚的官员扶贫,花钱越多,可能对贫困者的自主性精神建设越不利。

现在不同20年前了,不是短缺,而是生产严重过剩了,增产和增收不同步了,如果扶贫依然追求农产品产量增长收益,扶贫投入的钱越多,有可能导致穷人更严重的贫困。

譬如:给贫困的人免费提供猪仔,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是很多政府官员爱干的扶贫。这样做的结果,一般会导致接受猪仔的穷人更加贫困。这是因为,劳动力的比较效益是上升的,打工收入是稳定增长的,不养猪出去打工一年赚几万是大概率事件。而养猪已经进入“高度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养猪行业是以追求稳定的市场份额收益——打垮竞争对手为主要目标,猪价大幅波动是常态,小农养猪亏本是大概率事件。

在今天,凡事以发展生产为主要脱贫致富手段的扶贫,都可能导致穷人更严重的贫困。而我们政府的扶贫最近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几乎一直在重复这样的错误。

今天的这个时代,贫困地区的人们,不仅缺钱,更严重的贫困是精神的贫困,精神脊梁已经被主流社会的主流话语给打断了。四川籍的上门女婿不是去做扶贫的,他在自己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了,村民和他一同也收获了精神和自信。而我们政府的扶贫,去扶贫的官员即使对村民的物质生活有所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精神层面的改变可能是相反的!

扶贫是一门大学问。

没有做扶贫的大学问,想做扶贫的人和组织,不如给有信誉的专业扶贫机构捐款就行了。

严格意义上讲,政府各级扶贫部门,应该是由扶贫专家构成,而不是随随便便抽调几个人去农村花钱,这很大的可能是好心干坏事。还不如采购专业扶贫机构的服务。

各级政府如果真的重视扶贫工作,就应该高度重视专业扶贫机构和队伍的建设,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政府和社会把扶贫资源配置给专业的扶贫机构就好了。鼓励众多的专业扶贫机构竞争起来做扶贫就好了。

扶贫还是有情怀的事业。

没有情怀,不要做去扶贫。政府的官员极不情愿(命令去的、安排去的,不是心甘情愿的)的去做扶贫,在一种压迫的状态下去做扶贫,最好不要做。不如,把扶贫资源给有情怀的人和机构,让有情怀的人做有情怀的事业。

其实,这个社会有情怀的人还是很多的。但体制内少!

譬如我,过去在体制内,特别没有情怀,自己不知道。出了体制才知道!天天被上级逼迫造假的干部,如何有情怀呢?!有,也是假的!

一个官员,出了体制,就不跟任何人攀比了,体制性就淡化了,人性就回归了。只想通过自己的力量(而非体制的力量)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同,实现自我,情怀就被激发出来了。

我的建议,扶贫最好交给社会去做。政府采购专业扶贫机构的服务就行了。公民给专业的扶贫机构捐款,抵税就好了!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微博
相关推荐: 扶贫女婿养猪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