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梅德韦杰夫:俄罗斯的新常态与全球挑战

2015-09-28 15:01:31 作者: 梅德韦杰夫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但是,俄罗斯无法单独制定全球发展日程,也不能只管本国的发展和公平而无罔顾全球日程。第三,社会不平等加剧将最终超越经济政治因素成为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也将制约经济增长。

俄罗斯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9月24日刊发梅德韦杰夫的万字长文《新现实:俄罗斯与全球挑战》,系统阐述这位俄罗斯总理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提出俄罗斯面临的8个主要任务。 论及国际形势,梅德韦杰夫写道:“任何人也休想切断我们和多样的欧洲文明的天然联系……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不仅能够,也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开展‘东线’合作。不仅要和中国、越南、韩国和亚太各国密切合作,也要和分布在世界各大洲的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成员国深化合作。把俄罗斯的这种合作意愿解读为‘转向’是错误的。” 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波翻译全文,并授权观察者网独家首发。

新现实:俄罗斯与全球挑战

结构性危机与俄罗斯日程

当今时代,俄罗斯和世界各国都面临层出不穷的优先方向、新挑战和新应对。本文将试析当前全球经济中直接影响俄罗斯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带来发展机遇,一方面设定限制,我们必须考虑。

因此,本文既不列出详细的行动计划,也不描述具体的经济工具。这些都是单独话题。我们首要关注总统和政府的日常决策。当然,《2018年前俄罗斯政府主要工作方向》已经确立了大政方针,而日常工作则遵循《2015年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保障计划》,即通常说的《政府反危机计划》。

当前世界还有多个紧张点,局部性、地区性危机和其他危机依然存在,这种不稳定局势短期内无法改善。俄罗斯的情况也是如此,迅速恶化(尽管不久前外界预测都持这种论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恢复新千年前十年发展速度的可能性也不大。问题不仅在于地缘政治和制裁,政治和制裁只能用来解释一部分问题。其实,地缘政治和制裁从本质上缘于国际秩序深刻转型这一更具共性和基础性的原因。

俄罗斯的困境和难题何在?问题不仅在于克服新老困难、危机现象、短缺和失衡。这些工作当然非常重要,当前情况的确相当复杂,但是,更重要的是确立我们的最终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即便这一目标看上去还很遥远,实现道路相当崎岖。这个目标其实不难归纳,就是跻身(其实我更想用“突破”一词,但是用军事术语可能欠妥)高福利国家行列。衡量高福利国家的标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劳动生产率决定的经济发展质量。

用社会经济指标、人力资本、文化水平等指标衡量,俄罗斯在无疑是现代发达国家。但是俄罗斯经济的质量还比较差,劳动生产率与最发达国家相比差的不是一点点,而是数倍。而且,这一局面甚至还不仅是去几年或过去几十年造成的。国家绝对主导的中央集权经济模式迅速瓦解,导致了巨大损失,此后依据惯性形成了原料型经济模式,这两种模式均未能有效缩短差距,尽管过去10-15年俄罗斯福利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

在这样的经济历史背景下,上文提到的战略任务的确称得上史无前例。如果仅凭经济发展的惯性驱动,或者只是不同程度地应对外部条件,未必能完成这些任务。实践证明,任何“赶超式发展”都是不可能的。而且,差距还可能继续拉大。

如果我们将主要精力都花在用客观情况解释既有问题上,差距加大的风险还将加剧。例如,国境长度、气候、领土跨度和人口密度,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他国实践可以为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人口都不多,大部分国土人口密度都不大,但两国都是发达国家。日本则正相反,人口多,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无论一个国家条件如何,情况如何,资源禀赋如何,都可以拿“客观条件”当说辞:土地多了不好,因为难以开发;土地少了也不好,无处安居没地种粮;资源少不好,进口依赖度高;资源多了也不好,其他工业发展不充分;人口少了不好,劳动力不足;人口多了也不好,粮食问题不好解决。

显而易见,要达成既定目标,就要下大力气改革,开启新的发展模式,显著提高竞争力。这绝不是传统的肉类、奶制品、拖拉机、钢铁生产全面“赶超”的发展模式。要学会让自身更快更强,这是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实现目标的唯一道路。

原料型经济模式也要改,但是,在当前原料型商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改革要慎之又慎,首先要考虑改革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哪些阶层在改革中无法独立生存,需要政府提供多少扶持,对这些都要有客观清醒的认识。

局势发展迅速,并非所有人都做好了应对变化的准备。有的人是心理上没准备,有的人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在决策时要优先考虑儿童、残疾人、老人、低收入家庭等社会群体。

经济社会领域和就业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总不免带来阵痛,加之外部因素导致的困难,政府改革的任务可谓难上加难。既要在如此复杂的条件下推进结构性改革,又要兼顾人民生活水平不明显下降。

俄罗斯的发展是全球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俄罗斯就没有全球发展议程。但是,俄罗斯无法单独制定全球发展日程,也不能只管本国的发展和公平而无罔顾全球日程。

我们所处的世界

我们在讨论全球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时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New normal这一术语。五年前,全球金融危机最尖锐的阶段结束后出现了“New normal”的提法,并迅速流传开来。New normal,“新常态”,或者可以翻译成“新现实”。所谓新现实,就是今后一个时期,到下一次大型结构性危机到来前,全球经济的主要特征。其实,新常态这个提法本身值得商榷,但是,过去几年,这个提法不仅在政治经济话题中频繁出现,其指涉的概念也有所拓展,在地理和内涵上都有所拓展。世界主要国家都开始进入新的发展轨道。不仅仅是速度的增长,也有质量的增长,新的生产领域不断涌现,其分布的地区也日渐扩大。

发展中国家也在向新的发展模式过渡,并对世界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过去,美国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就会波及所有国家,所以,美国市场始终处于关注焦点。如今,即便美国市场不衰退也会出现危机,例如,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很有可能,我们正在见证这种新危机的第一阶段。最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表现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全球股市无一例外地对中国股市的震荡做出反应,多国货币汇率也受到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国际原油市场行情不稳定也是一个因素,当然,国际油价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亦有关联。显而易见,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态势将引起更多关注。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向新阶段过渡的主要特征,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结构性经济危机可能导致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拉大既有差距的危险。但是,危机也创造增强经济实力,加大政治分量的机遇。危机,总是“危”与“机”并存。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李光耀如此概况新加坡经验)的飞跃通常是在结构性危机期间通过勇于创新实现的。而且,这里所说的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世界各国摆脱落后状况的实践可谓佐证,如德国、日本、苏联、芬兰、韩国和新加坡。

全球经济图景正在迅速改变,从与我国经济最息息相关的能源行业的变化就可见一斑。

那些过去听起来十分新鲜的,广告宣传般的局部因素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体系,改变全球政治平衡。液化气的大规模运输使各大洲孤立的市场连成整体。页岩气的开采正在使能源进口国变成能源出口国。几百家中型创新企业对全球能源市场(包括多国经济)的影响几乎可以与大型能源集团相匹敌。而且,这些企业的表现相当稳定,国际油价降至原有水平的三分之一也没有导致其大批破产。当然,如果油价持续走低,情况或将发生变化。但是,新技术的活力超出的确超出了各方的预期。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教训:如果已经看到第四头鲸鱼的身影,就不要固执地声称大地驮在三头鲸鱼背上(译者注:一些古代文明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鲸鱼驮着)。

同样,也不能忽视太阳能开发,以往重我们对此重视不足,要鼓励电力、混合动力、水动力发动机的研发。如果这些领域的研发工作顺利,油气价格不再下跌,世界将会见证比“页岩气革命”规模更大的革命。

大型能源公司正在调整发展战略,分化产能,倾向于开设经济体量不大,市场应对灵活的小型工厂,这是能源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昂贵的大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回收周期长,投资回收期内,市场需求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能源价格可能大幅波动,所在国政策也可能调整。以往,上述因素都更稳定些,如今,计划周期和预测周期均大大缩短,正如能源战略师所言“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快”。

创新遍及技术、经济、人文等各个领域。一篇文章显然无法列举所有趋势,但是以上问题还是值得分别阐述。

技术创新趋势。第一,技术不可预见性增强,加大全面技术预测的难度。第二,数字技术实现物质世界全覆盖(如需要,也可以说对个人、企业,甚至国家虚拟生活的全覆盖)。第三,新工业化。新涌现的工业技术和工业行业更依赖高品质研发和近便的消费群体,劳动力支出因素权重下降。第四,新技术转换的方向更多从民用转向军用,以往新技术推广的方向正相反,多从军用转向民用(创新多见于军事工业综合体)。

社会领域的创新决定人力资本的质量和国家竞争力。社会创新趋势有:第一,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成为国家战略决策的关键要素。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可以预见,今后几年,这种竞争将引发全新突破。例如,机器翻译的质量问题若能解决,语言障碍将不复存在,这将极大促进劳动力资本的跨国流动。第二,将出现符合发达国家国情的新型福利国家。其突出特点在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个性化服务。第三,社会不平等加剧将最终超越经济政治因素成为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关键要素,也将制约经济增长。

最近一个时期出现的经济创新趋势有: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观察者网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