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郑若麟:叙利亚难民危机里有多少阴谋论?

2015-09-20 12:06:40 作者: 郑若麟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二是大量难民涌入正处于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衰退之中的欧洲,无疑会大大影响欧洲民众现有的生活水平,甚至导致其大幅下降……所以,欧洲最终将会在小艾兰照片的冲击波过去后,再度悄悄地关上其“人道主义”的大门…… 欧洲面对这股难民浪潮,实际上已经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了。

欧洲难民问题于中国人而言,绝对是一剂清醒剂,它能帮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特别是进一步理解欧洲文明的内涵;它能告诉我们,今天人类的悲剧是怎么产生的。当然,相对于欧洲而言,我们是局外人。我们的感想是局外人的感想。但地球不是成为一个“村”了吗?住在村尾的人对村头发生的事出言几句忠告,也还是可以的。

一张照片改变世界?

一张小艾兰倒在海滩上的照片震撼了整个欧洲,以至于欧洲各国群情激动,出现一股接纳难民潮,似乎不接纳难民者就是万恶不赦之魔鬼。问题在于,这样的照片,实际上过去就有过,将来也还会——非常不幸地——继续出现。惟一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这一张在这个时刻引起这样的轰动”。可惜,我们对此却并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

一句“阴谋论”就可以把这个疑问打入冷宫。但“阴谋论”却无法提供一个令舆论信服的答案。事实上,细心的观察家综合目前对此进行质疑的各种论点后可以发现,这股难民潮确实是有其诡异之处的。一种说法,是叙利亚战火陷入僵局,阿萨德政权、伊斯兰国和所谓的“传统反对派”(特别是以库尔德人为主的反对派,也就是这次难民的主要构成。小艾兰一家就是库尔德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态。更要西方“命”的是,在这叙利亚三国演义中,西方支持的反对派最弱,大有第一个被消灭的可能性。于是西方需要进行军事干预,如同在利比亚那样。但在什么样的借口下呢?在利比亚,当时是借口卡扎菲要在班加西大开杀戒而开始空袭利比亚政府军。今天要介入叙利亚,惟一能动员起西方舆论支持向叙利亚动武的,就是某种人道主义危机。曾记否,美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在出兵伊拉克前,曾蓄意制造了一起“伊拉克士兵将科威特新生儿从保温箱中取出任其死亡”的大谎言,从而使美国舆论一夜之间从反对美国出兵转为全力支持。小艾兰事件后,法国宣布开始对叙利亚进行空中识别飞行,为干预行动做准备。小艾兰与可能的西方对叙用兵是否有关联?我们不知道。但有人认为有关联……

另一种看法,目前世界经济面临最大潜在威胁,是美联储加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银行研究人士表示,美联储加息会立即造成全球市场震荡。如果这时欧洲难民问题突起,便会造成欧洲资本外逃。而欧洲这次主动借小艾兰照片加深难民危机(事实上难民问题已经存在好几年了。目前突然突出起来,确实有某种“可控加深”的迹象),进,可以将资本外逃的风险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先将其有意降低;退,可以籍机强化欧洲国家统一应对机制,如建立一个跨国财政调配机制,以难民配额为突破点,建立欧洲难民配额制度,并给接收难民的国家以资金补助。这其实是一套以帮助难民为名义建立的跨欧洲财政转移体制。欧盟建设史表明,欧洲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与危机有关。这次法德的积极态度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是否有其他考虑,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不再是查理?

今年年初惨遭恐怖袭击的法国《查理周刊》继续有选择性地挖苦着这个世界。这次不幸找到了小艾兰的头上。两幅漫画消费小艾兰,再次触怒了亿万公众——这次不再仅仅是穆斯林,也包括了众多基督徒和不信仰宗教的人。人们同情一个不幸过早逝去的幼小生命的神圣感情,突然被劈头盖脑地砸了一板砖,于是“我们不再是查理”顿时传遍全球。这时,“捍卫言论自由”的说法再也无法说服舆论了。

问题是,讥讽一个不幸的儿童伤害了亿万民众的感情,羞辱一个宗教的先知不同样是伤害亿万信徒的感情吗?作为局外人,我们还真很难理解其中的“巨大”区别到底何在,为何前者曾将数百万人变成“查理”,而后者被“我们不再是查理”淹没?这就使很多评论者神经分裂。于是一些“专家”就以为《查理周刊》真的是讽刺一切……从纯理论角度来讨论的话,我们是无法拿出逻辑上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的。

但如果我们了解《查理周刊》从来就是有一条从不逾越的红线的话,这就完全没有什么可以稀奇的:讽刺先知与讽刺小艾兰实质上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在讽刺红线以内的,都是以穆斯林为对象的。只是这一次打击面过大了一点,毕竟小艾兰比默罕穆德更易激起人们——包括非穆斯林民众——的同情心。仅此而已。

从小艾兰到“我们不再是查理”,欧洲的核心价值观让我们越来越难以理解。只有当我们找到那条红线时,我们才会真正理解……问题是,红线在哪里,你找到了吗?

欧洲的人道主义很伟大吗?

欧洲面对难民,在小艾兰照片的冲击下,开始时表现出一副慷慨激昂的神情,博得了一片喝采声。“欧洲的人道主义真是伟大”——一位中国朋友如是对我说,我也同意;“我们中国就不行……”我的中国朋友继续说,这,我就不同意了。

我在法国时认识很多难民。他们有的从越南逃到法国。有的从伊朗逃过去。有的从北非过去……其中不乏华裔难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们曾从祖辈生活的印度支那被赶出来,其中有一部分海上难民逃到了欧洲。他们当中有很多是华裔。他们大约在七十年代中期抵达法国。当时他们几乎一无所有。今天巴黎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像模像样的“唐人街”,或日“中国城”。他们中间出现了很百万富翁。大多数人都成功地融入了法国社会。他们对我说,他们对法国充满了感激之情。在他们人生最为困难的时候,法国接纳了他们,收到留了他们,使他们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其实中国又何尝不是。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一下子接收了20多万越南难民。当时我们的国家奉行的是“为每一个来到中国的越南难民提供永久性难民庇护”的承诺,在联合国救助难民史上绝无仅有。联合国难民署对中国政府当年安置这些难民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称之为“世界上难民安置和融入社会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中国才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国家。

小艾兰照片之后仅仅几周,欧洲实际上已经表现出了尬尴的面孔。即便是当时一口承诺要开放边境的德国,今天也重新开始封闭了边界。欧洲“伟大的人道主义”正在现实面前开始出现裂痕。事实上,以中国的人口和土地面积,接收20万人比欧洲要更为困难。我认识的欧洲,以法国为例,其实真正是一个富裕得流油的国家。法国的人口密度也非常低。人均可耕地却非常高。法国的农业要再养活两三百万人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法国仅仅承诺接收24000名难民。

法国和欧洲其实担心的是两点,一是这批难民大多为穆斯林。大量伊斯兰教信徒涌进欧洲,很有可能改变欧洲之文明的性质,使之出现在欧洲、特别是法国的右翼和极右翼选民谈之色变的“伊斯兰化”;二是大量难民涌入正处于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衰退之中的欧洲,无疑会大大影响欧洲民众现有的生活水平,甚至导致其大幅下降……所以,欧洲最终将会在小艾兰照片的冲击波过去后,再度悄悄地关上其“人道主义”的大门……

欧洲面对这股难民浪潮,实际上已经黔驴技穷、束手无策了。作为局外人,倒是要劝一句:其实这次的难民潮都是欧洲自己制造出来的。如果法国没有挑头攻击利比亚、挑头支持叙利亚的反对派……何致于今天面临这股被法国著名“大嘴”记者艾利克·齐姆尔——即畅销五百万册的《法国自戕》作者——所说的,法国被“难民入侵”的现象出现呢?现在是总结为什么欧洲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四月网
相关推荐: 难民小艾兰欧洲查理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