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蔡昉:人口红利用完,改革红利如何挖掘

2015-09-12 19:23:34 作者: 蔡昉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据我们模拟估算,如果相应的改革都能够到位、取得最好的成果,比如说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力资本增加、全要素生产速度加快、生育率提高,这些都可以对未来产生一个正面的劳动力供给效应。或许我们改革是一步一步释放的,不太可能一下子全部把改革红利都给释放出来。

或许我们改革是一步一步释放的,不太可能一下子全部把改革红利都给释放出来。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在经济增长减速过程中,延缓减速、保持中高速。

到“十三五”,如果还是依靠原来这些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进步速度,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可能会降到6.2%。不过,改革带来的红利能为GDP增长贡献1到2个百分点。加起来,仍能达到8%左右的增长水平。

中国经济见底了吗?这是个经典的宏观经济学问题,经济学在讨论周期问题时,自然会问“这个周期是否到最低点”。但是,宏观经济学除了周期问题外,还研究一个问题,即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在我看来,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个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而不是周期性问题。

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对于这个过程,中央对其做出了一个“三期叠加”的概括,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换挡期、调整期和阵痛期都是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周期性问题。

周期性问题表现为两个特征:一是上升周期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下行周期可能会导致周期性的失业;二是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交替出现。

去年中国通货膨胀率为2%,今年前三个月是1.2%。很显然,没有通货膨胀压力。去年到今年基本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1%,与200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基本是一致的。企业还反映有招工难的问题,工资持续上涨的现象也都在发生,说明没有周期性的失业问题。所以,很显然,可以说我们并没有出现周期性的经济下行。

经济增长下行,却没有出现失业现象,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由于生产要素的供给,特别是劳动力的供给以及生产率的提高,由它决定的潜在增长率本身是下行的。

AFvA-fxhupin3444749

追根究底,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行是因为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2010年中国15-59岁的劳动人口达到峰值,之后就呈下行趋势。新成长劳动力也好,甚至新毕业的各个领域的学生也好,要么已经达到峰值现在处于下行阶段,要么是即将达到峰值。经济活动人口到2017年会达到峰值,之后也会绝对减少。

这个因素会影响到多个方面:第一,会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第二,会影响到人力资本的供给。这两个影响对于我们改善劳动力存量并没有正面的效果。第三,会导致资本报酬递减的现象,投资回报率是要下降的。第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放慢了,将来甚至有可能停下来,资源配置会减弱。所有这些因素汇合在一起,就是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从总的判断来说,在2012年之前,总体上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10%左右。“十二五”时期,是7.6%。到“十三五”,如果还是依靠原来这些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进步速度,我们只能降到6.2%。

但是,是不是就这么降下去了?我的看法比较乐观。目前来看,影响劳动力供给、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以及生产力提高还涉及一系列的制度性因素。因此,通过改革可以扩大劳动力供给。比如户籍制度的改革,让农民工在城里工作直到退休,以及进行提高生产率、鼓励竞争的改革,都可以带来改革红利。

改革红利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据我们模拟估算,如果相应的改革都能够到位、取得最好的成果,比如说劳动力供给增加、人力资本增加、全要素生产速度加快、生育率提高,这些都可以对未来产生一个正面的劳动力供给效应。所有这些好的改革加在一起,给我们带来的改革红利可以为经济增长贡献1%~2%。

或许我们改革是一步一步释放的,不太可能一下子全部把改革红利都给释放出来。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在经济增长减速过程中,延缓减速、保持中高速。

◎蔡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新华思客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