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李清晨:那些看起来可怕的检查

2015-06-07 22:08:00 作者: 李清晨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越是发病典型的情况,医生动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就可能越少;越是发病不典型诊断有困难的时候,医生需要的证据就越多。

宝宝生病时,父母往往心急如焚,恨不能替宝宝痛苦换成自己生病,尤其是当宝宝需要接受一些看起来很可怕的检查时,情绪激动的父母往往不能冷静地判断,甚至会拒绝一些必要的检查,有时候会酿成本可避免的悲剧,因为这种情况引起的医患纠纷屡屡见诸媒体。微博出现以后,这种新时代的自媒体也成了患儿家长向公众“投诉”“无良医院”的有效手段,比如2012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珠海市某医院的一起纠纷就是典型的一例,患儿的母亲在微博说该医院因不负责任误诊误治导致了患儿的死亡,一时间引得数万网友口水声讨,可当该医院也在微博发出声音,出示证据表明恰恰是这个不冷静的母亲拒绝了腰椎穿刺术才是导致悲剧的最关键因素,事情又出现了反转……那么腰椎穿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些家长会拒绝?还有类似的看起来好可怕的检查到底都有什么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每一个就诊的家长都希望医生能够妙手回春迅速解除患儿病痛,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每次诊疗活动都能一帆风顺手到病除,病情千变万化,要想获得良好的诊疗效果,最首要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有准确的诊断,否则治疗效果则无从保障,所谓的“治愈”也只能是瞎猫碰死耗子了。

对于那种发病过程临床表现非常典型的疾病来说,诊断往往不是难事,可问题就在于并非每一个病人都那么典型,否则,只要会背教科书(教科书中描述的多为典型情况)就能当医生了。相对而言,越是发病典型的情况,医生动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就可能越少;越是发病不典型诊断有困难的时候,医生需要的证据就越多,很多家属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就比别人做的检查多,其实多数情况是因为这个,为了明确诊断,缉拿“元凶”。

由于中国的国情问题,多数患儿家长对辅助检查的接受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经济因素,这个检查贵不贵,医保管不管;第二就是检查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像留尿、粪便等检查自不必说了,采静脉血虽然也会导致宝宝嚎啕大哭,但因太过常见多数家长也能欣然接受,可如果是那些看起来比较吓人的检查,很多家长就很容易犯嘀咕了,可偏偏是有些有创检查对诊断某些疾病不可或缺。

像化脓性脑膜炎(亦称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这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脊液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甚至出现意识障碍,体格检查出现脑膜刺激征(比如医生会搬动患儿的脖子来查这个体征)、眼底检查发现视乳头水肿等,医生都会建议检查脑脊液。脑脊液标本的采集一般通过腰椎穿刺术获得(极特殊的情况下会采用小脑延髓池活脑室穿刺术)。

19078

【图片出处:walgreens.com】

这个检查在我国台湾地区民间有一个更为恐怖的名字——抽龙骨水,这名字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很容易让人产生极痛苦的联想。脑脊液不过是循环流动于脑和脊髓表面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抽取几毫升对人体基本没太大影响,想不明白台湾同胞为啥管脑脊液叫做龙骨水,好像有多神秘似的。其实多数人担心这个检查,可能跟一个错误的认识有关,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那跟长长的腰椎穿刺针会扎到脊髓上,其实,在人的发育过程中,脊髓跟脊柱的长度是不一样的,后者要长一些,而腰椎穿刺的区域恰好就位于没有脊髓的区域,只能穿到脑脊液里面去,不可能伤及脊髓。但在实际工作中,那个要求家属签字的操作同意书确实列举了太多的可能的危险情况,但这并非是医生要推脱责任,事实上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无论签了什么字家属都可以追责的,那个签字过程,只是满足家属知情的需要,并非医生的挡箭牌。因为合格的医生施行的腰椎穿刺术本身给患儿带来不良后果的,极其罕见,更关键的是,跟拒绝腰穿带来的潜在危险相比,腰穿本身的风险小到可以忽略。不过,任何检查都有一个阳性率的问题,不能指望任何一次腰穿都能带来确定性的结果,有时候,通过腰穿只是能排除一部分凶险的疾病而已。

通常情况下,腰椎穿刺术成功之后需要先测一下压力,而后要采集三管脑脊液,每管1~2ml,第一管做细菌学检查,第二管做生化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做细胞计数和分类(怀疑恶性肿瘤时,还需另行留一管做脱落细胞学检查,这在小儿很少涉及)。通过这一检查,通过包括脑脊液检查在内的辅助检查,结合体格检查,医生将作出诊断,指定治疗方案。以化脓性脑膜炎为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患儿的预后非常关键,错失诊治的良机,后果堪忧。所以发热的患儿,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的异常症状和体征时,应尽快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让有些家长可能会费解的是,为什么昨天都做过这个检查了,今天怎么又做!那是因为有时候在疾病早期,脑脊液常规检查可能没有明显异常,而其他线索又高度怀疑化脓性脑膜炎,这时候就不得不在24小时后再复查……临床工作异常繁重,如果这时候沟通不畅,碰巧家长又以疑邻窃斧的心态去审视医生的处置,恐怕处处都将充满疑点,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

类似的,像骨髓穿刺之于白血病,胸腔穿刺之于胸腔积液都是必不可少的有创检查手段,家长拒绝这些检查的时候,其实都是将患儿置于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我们必须承认,在诊疗的过程中,做到可以恰到好处完美无缺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最可能的就剩下俩种情况,一是"过",二是"不及"。通常医生主要根据疾病的一般规律、发生概率以及临床经验结果作出判断,这个过程未必都有所谓"金标准",相当多的时候是在做选择题,排除了ABC那么选D,可有时候选项却不只4个,而这个排除的过程就很容易将医生置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了。检查过多,有过度医疗的问题;检查过少,则很可能漏掉小概率事件,危及病人安全。作为家长,当然希望的是花最少的钱获得最佳治疗效果,那么我只能建议你充分相信医生,并让医生感受到你的信任。一个医生只有当其被充分信任的时候,他才可能自己适当地涉险从而少动用医疗资源做出判断,毕竟少用医疗资源的结果是医院的收入少了自己冒的风险大了,如果不是医患有着充分的互信,哪个傻子会这么干呢?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科学松鼠会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