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徐焰: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中苏配合

2015-05-10 00:11:53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每年5月9日,是苏联及其后继者俄罗斯最隆重的节日即“胜利日”,击败德国法西斯是俄罗斯各族人民几十年如一日都引为自豪的胜利,在这一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日照例要举行阅兵,今年作为70周年的庆典仪式自然会更隆重。

1431158022333513

每年5月9日,是苏联及其后继者俄罗斯最隆重的节日即“胜利日”,击败德国法西斯是俄罗斯各族人民几十年如一日都引为自豪的胜利,在这一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日照例要举行阅兵,今年作为70周年的庆典仪式自然会更隆重。令人注意的是,中国军队首次派出了检阅分队参加红场阅兵式,这显示了中俄一致肯定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性贡献,同时也是共同缅怀当年双方的盟友情谊。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二战最早的序幕

上世纪30年代,国际上法西斯势力猖獗一时,日本和德国成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西方两个策源地。中国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对日抗战,实际上已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早的序幕。随后苏联也受到德国和日本两面夹击的威胁。斯大林出于俄国“西主东从”的传统战略,集中主要军力防范德国,在东方加强对日防御的同时又帮助中国对日作战。对中国在东北的抗日联军,苏联给予了秘密支援,并提供了境外“庇护所”。

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美国和英国在三年多时间内都实行对中日都不提供军用装备的“中立”政策,只有苏联对华提供军事援助,其主要项目是贷款2.5亿美元(1936年国民政府年财政收入只相当3.8亿美元)用于军购,并派出2000多名空军飞行员和1200架飞机以“志愿队”身份参战,此外还在边境上的诺门坎以集团军级规模的作战重创日军。1941年苏联对德作战后虽停止援华,不过在远东还保持100余万军队,仍有力地牵制了日本关东军。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对促使日本投降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对苏联这些援华行动,中国人民从来都是感念不忘的。

国际间的援助通常又是相互的,援助别国也是为了自身利益。记得十多年前,彭德怀元帅的最后一任军事秘书王亚志曾对笔者回忆说,解放初期彭总审阅大会致辞时凡看到感谢苏联“无私援助”的提法,都会提笔把“无私”二字勾掉。1954年赫鲁晓夫首次访华时也曾坦率地讲,“我们援华并不是无私的,因为中国能强大起来对苏联也是一个帮助。”

中国拖住日本,帮助苏联避免了两面作战

回顾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以弱敌强的条件最艰苦,还以持续14年而成为作战时间最长的国家,这样能拖住日本也帮助苏联避免了两面作战。苏联正是看到中国抗战的重大国际意义,在1936年德日意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结盟后,便于翌年开始大规模援华。日本陆军原先的想法是以三分之二兵力对苏,以三分之一的兵力对华便能“迅速解决支那事变”,结果在中国战场却深陷泥潭。1939年日军动员起的34个师团中,有24个投入中国关内战场还久拖不决,能在满洲准备对苏作战的不过9个师团。

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在中国关内的“支那派遣军”中还留有三分之一的兵力,再加上对美英作战,实在无力对苏再开辟一个战场。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日本也未能对苏开战,这样苏联就能将远东军精锐西调而以二三流部队填补空缺。假如没有中国战场牵制日军,苏联在对德战争初期就会处于更危险的境地。同样,若是苏联被纳粹打垮,日本精锐的关东军在夺取俄远东之后肯定会增强到关内战场,中国抗战的困难又不知会增大多少。苏联在西方、中国在东方的反法西作战,事实上形成战略上的相互配合,当时进步的中国人听到苏军的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取得会战胜利并最后攻克柏林的消息后,都感到欢欣鼓舞。因为中国人清楚地知道,苏联一旦击败了德国法西斯,很快就会挥师东向打击日本法西斯,中苏两国人民的胜利是联系在一起的。

中苏人民为反东西方法西斯付出了最大牺牲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间,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唯一战场,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据日本统计,从1937年至1941年在“支那事变”作战中便死亡18万人,负伤53万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苏人民为反对东西方法西斯势力付出了最大的牺牲。苏联以伤亡5000万人(其中死亡2650万人)居首位,中国以伤亡3500万人(其中死亡2000余万人)居第二位,这种以无数鲜血取得的胜利成果是两国都要维护的。

几十年间西方总在贬低苏联的战绩,甚至把苏军与纳粹并列,中国人民却始终承认苏联军民为战胜威胁全人类最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做出了最重大贡献,至于战时存在的一些阴暗面则属于历史支流。苏联及其后继俄罗斯联邦也肯定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时做出的伟大贡献,并反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近年来俄罗斯领导人在同中国领导人会见时也一再强调,两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完全一致,这恰恰也是警告那些想为当年侵略行为翻案的人。

笔者在幼年时便熟悉“中苏的人民是永久弟兄”那动人的歌声,长大服役后又亲历过在北疆面对面的剑拔弩张对峙。回想这巨大的历史反差并思考现代国际关系史,可以深切地感到建筑在意识形态一时相同基础上的友谊都是十分脆弱的,以国家共同利益纽结的关系才真正长久可靠。当年中苏两国以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利益结成了战友关系,如今中俄双方在争取世界多极化和反对一超独霸方面又有着共同战略需求。现在两国通过共同纪念“胜利日”,能进一步彰显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双方既有历史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者是国防大学专业技术二级教授、少将)

责任编辑:旺旺
来源: 环球时报
相关推荐: 法西斯主战场徐焰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