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死无葬身之地?殡葬“绿色”通道让领导先走

2015-03-31 12:21:15 作者: 郜倍倍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民政部28日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并还在随老龄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长趋势;按2010年死亡人口数量推算,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现有的墓穴只够使用6年,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

152279980

临近清明节,又到了一年中扫墓的高峰时间。伴随着这个特殊节日的到来,也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自己亡故后事情的讨论,特别是墓地的紧张与高价,让许多人觉得自己“死不起”。 民政部28日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并还在随老龄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长趋势;按2010年死亡人口数量推算,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现有的墓穴只够使用6年,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即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目前特大城市却还存在墓地价格虚高等问题。而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墓地涨价的步伐仍在继续,并且有一部分国人开始“囤墓”。

“入土为安”一直作为中国人传统的丧葬观念,而对于逝去的亲人,家人也都希望可以做出一个体面的后事安排,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一部分。正是由于中国这种特殊的国情,加上土地资源短缺,目前特大城市存在墓地价格虚高等问题。据绿皮书撰文称,相关调查显示92%的北京市区消费者认为公墓价格太贵。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课题负责人曾寒柳对媒体列举了2014年北京14家经营性公墓的最低单个墓穴价格,其中万安公墓甚至达到过单个墓穴25万元的高价。面对这样的数据,真是让人惊呼“生不如死”。事实上,殡葬费用过高,早已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然而,现在要面对已经不是单纯的“死不起”,还要担心“死在哪”的问题。针对绿皮书报告中提出的“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将在10年内用完”的结果,网民们也纷纷调侃“当人难,当鬼也不容易啊”,“看来得抓紧了,不然以后没地儿埋了。”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墓园开发企业早年就在大城市周边大量“囤地”,随着城市的开发和规划的改变以及地价的高涨,想要获得用于墓园的土地难度成倍增加,这就给新墓园的进入和开发带来困难。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殡葬事业的投资严重不足。以北京为例,2010年,全市遗体处理数为85705具,安葬数26642人,仅有约31.3%的死亡人口安葬在合法墓地。同期,上海的墓地安葬比例为38.4%,而广东仅为5.9%。

每个人都会有亡故的一天,如果到了“一墓难求”地步,那可就真的要“死无葬身之地”了。针对不断减少的墓地,国家很早就提出过要“绿色殡葬”。 所谓的绿色殡葬,主要指的就是不占用土地资源的殡葬方式,包括树葬、水葬、海葬、花葬等等。多城市为了鼓励大家接受绿色殡葬,也出台了可以享受费用减免的规定,其中北京海葬补贴已翻倍升至4千元。与传统的墓葬方式相比,这些殡葬方式既为国家和社会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还为子孙后代节省了殡葬费用,可谓是一举两得。但现实是,这些绿色殡葬方式所以至今没有形成气候,采用者对比墓葬人群还是“少数群体”。

产生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大部分生前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选择墓葬,甚至在生前就已经筹备买墓穴。为人子女者,一方面为了完成老年人的心愿,一方面也是怕别人的闲话,也都愿意主张为自己逝去的亲人选择墓葬的方式。因此,对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说,殡葬理念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人死为大,“殡葬”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件事,不论是逝者本人在世时,还是逝者的亲人都会十分重视。因此针对墓地紧张虚高的现状,必须要政府和民众一起努力。政府方面首先需要加大公共墓地规划建设力度,扭转墓地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其实,在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让公墓回归公益。要有严厉的调控政策和管理措施,去扼制公共墓地逐利行为,莫让“豪华公寓”式公墓,去绑架百姓的生与死。所幸的是,民政部已经开始为此努力,按照民政部的规划,到“十二五”期末,城市公益性公墓将满足公民逝后的基本安葬需求。

其次,各地政府会也要不断地调整公墓建设规划,增加新的墓位数量;同时,根据国际经验,墓地经过三代人循环后,部分墓位会荒废,可以得到重新的循环使用。因此,现实中应该针对墓地循环使用层面多加投入,让一块可循坏的墓地真正可以循坏起来,针对循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伦理难题也应该有因地制宜的处理方案。

至于“绿色殡葬”,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宣传。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李波表示,今年上半年,有望出台《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规划在全国城市建设一批公益性公墓,主要提供立体安葬(壁葬)、骨灰深埋、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服务。民政部虽然在积极推动出台修订后的《殡葬管理条例》,采取减免费用或奖励补贴方式,鼓励公众选择生态安葬,但仍然要根据地区和习俗的不同,阶段性的进行改革。这里面要重点提出的是,一些政府官员应该带头做表率,在自己的家人或者本人去世后,采用“绿色殡葬”的方式,不能嘴里宣传“绿色殡葬”,自己却早已买好了墓葬。同时,一些买得起墓葬的知名人士,除了在生前做慈善,也应该为“绿色殡葬”的发展担当一份社会责任,主动选择这种生态殡葬的方式,其宣传效果会比单纯的文字宣传要大的多。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人可以接受“绿色殡葬”,但相关部门仍然不可放松对“墓葬紧俏”这个难题的重视。只有双管齐下,既要做到鼓励宣传多种殡葬,又要考虑到墓葬的人群,才可以真正的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责任编辑:旺旺
来源: 独家网
相关推荐: 殡葬通道绿色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