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文化评论 / 正文

刘书林:社会主义的本质决不等于美国的“中产阶级化”

2015-03-28 23:53:44 作者: 刘书林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王占阳企图抓住“共同富裕”的提法否定公有制,歪曲社会主义是“中产阶级化”、“美国化”。殊不知,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有消灭剥削等前提条件。王抛开真理判断的前提,只在价值层面对社会主义给出定义结论只能是荒谬。

本文批驳了某人那种企图抓住“共同富裕”的提法否定邓小平坚持公有制,进而歪曲邓小平设想的社会主义是“中产阶级化”、“美国化”的观点。作者指出,邓小平提倡的共同富裕,具有消灭剥削等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与美国中产阶级的富裕不可同日而语;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福利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出发点根本不同;不照搬苏联模式不等于简单地“告别苏联模式”,更不等于离开科学社会主义“另搞一套”。某人企图抛开真理判断的前提,只是在价值层面对社会主义给出定义结论只能是荒谬。

16

《上海思想界》2014年第1、2期(合刊)以《当代中国思想状况》为题刊登了一组座谈会发言实录。其中有署名王占阳的一篇发言(以下简称“王文”)。“王文”说:“原来社会主义的头号口号是公有化,邓小平把它反过来,改成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什么意思?我研究后发现,共同富裕就是现代中产阶级化。中产阶级化是什么意思?邓小平去美国等地看了,那些地方不都中产阶级化了?共同富裕变成那样就是社会主义。所以,邓小平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是搞社会主义,当然更发达的就更是社会主义了。所以邓小平在这里面有极重要的思想解放,他自己也不敢直说。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说不清,什么事情说不清?因为在那种政治环境下,邓小平没法把话说清楚,所以他说‘说不清’,我要是说了你们就得把我打倒了,其实他心里明白他搞的目标是什么。”这些说法涉及重大理论问题,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要澄清是非。

一、邓小平讲社会主义本质的落脚点是“共同富裕”,从来没有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这里讲的社会主义与实现“中产阶级化”的社会,没有任何联系。

邓小平讲的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来阐述的,是有前提的。不能取消前提,作出曲解。社会主义制度作为高于一切剥削制度的崭新社会制度,与人类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都不同。要实现这样一个制度,首先要创造一个前提条件,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离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前提,去谈论“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就是偷换概念。

“王文”硬说邓小平把决定社会主义本质的“公有制”改为“共同富裕”,这就是搞另外一套社会制度了。其实,邓小平讲的“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就意味着坚持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以“中产阶级化”为标准的社会制度。正是在这次视察南方的讲话中,邓小平提到了坚持“公有制”的优势。他说:“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我们有优势,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邓小平在这里对公有制地位的强调是明确的。这怎么能说邓小平放弃或者改变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标准,变成了以“共同富裕”取代了“公有制”呢?

在整个改革中,邓小平一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把它作为一个突出的原则问题强调。他绝对没有以“共同富裕”取代“公有制”地位的意思。

1985年8月,邓小平在同外宾的谈话中说:“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他还说:“总之,我们的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过去四年我们就是按照这个方向走的,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在这里,邓小平是把公有制与共同富裕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来强调的。

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再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邓小平又一次把公有制与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原则一起来强调。

1985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企业家代表团时说:“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我们吸收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邓小平在这里进一步强调了改革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

1986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所以,可以说邓小平从来就没有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他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思想是一贯的。“王文”对邓小平思想的歪曲,没有根据。

二、美国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吗?

按照“王文”的观点,撇开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现的革命前提,然后用抽象的“共同富裕”作为衡量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标准,而且进一步把这种“共同富裕”转化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中产阶级化”,最终又把“中产阶级化”作为衡量社会主义的标准。这样就出现一个连等式: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中产阶级化=现今美国社会状态,简约地说:社会主义=现今美国社会状态。这样一个标准的建立,就出现了十分荒谬的结论。在“王文”那里,资本主义发达的美国,比社会主义的中国更加有“资格”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美国更加“中产阶级化”。20多年前,有个别的所谓理论家早就公开发表过这种热昏了头的胡话,这只能在历史上留下反面教材,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1 2 3 4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