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终于有中石油的人来和柴静谈谈石油的事了!

2015-03-02 21:22:37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最近认真的看了一遍“穹顶之下”,虽然我很低调,但是还是想和你谈谈一些石油的事!毕竟我在这个现在似乎已经成了众矢之的的企业从 事环保工作,我们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u=146577621,281734570&fm=11&gp=0

柴静女士,你好!

我是中石油一名从事环保工作的员工。

最近认真的看了一遍“穹顶之下”,虽然我很低调,但是还是想和你谈谈一些石油的事!毕竟我在这个现在似乎已经成了众矢之的的企业从 事环保工作,我们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赞扬的话已太多,不必赘述;质疑的声音也不少。应该说不管对这个片子本身的评价如何,你是做了件好事,只要能推动人们环 保意识的提高,哪怕能劝阻一些人少扔点儿烟头也是有意义的。对于一件事情本身的评价,就事论事就好,也不必有诛心之论。

从环保宣传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是成功的,女性、母亲加文艺青年和知名记者的多重视角,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但是客观的说,从纪录片本身的水平而言,这部片子并没有给出超出我认识水平的内容。关于雾霾,或者说环境问题的宏观原因也 就没有太多可争论的,但是片子的一些刻意的导向我并不认可,先说其中一点。

纪录片举伦敦的例子,认为天然气替代煤炭是伦敦雾霾治理成功的关键,这个当然很容易理解,然而话锋一转,以美国有700多家油 气开采公司作为对比,将中国天然气缺乏归咎于中石油的垄断。这个结论出现在严肃的纪录片里,未免太过肤浅。美国的数据我一 定花时间求证一下,我们一般的了解美国也就是埃克森和雪弗龙、康菲几家大石油公司,不知道其他的700多家产量占比有多大。

并不是说我在中石油工作,就一定为中石油说话。纪录片将矛头引向中石油、中石化,固然迎合了一般民众的心理,但就事论事的 说,如果真的按照纪录片的潜台词,彻底放开油气生产行业,那绝对是中国环境不可承受之重。证据根本不用再找,纪录片大力批 判的煤炭和钢铁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山西的煤炭行业过去全面放开,民资引入可谓彻底,结果呢?矿难几乎成了中国政府的耻辱 ,在安全掩盖下的环境问题更加触目惊心。最近几年,煤炭行业全面整顿,国企收购小煤矿,才有所好转。有哪个煤炭企业的环保 做的比神华这样的央企好?钢铁又是一例,纪录片中的环保官员也承认,河北的钢铁产业已经大到了关闭不了的地步,那些关闭不 了又污染严重的钢企都是民营企业,你也可以去做个调查,对比一下宝钢这样的央企做的如何?

大气污染只不过因为老百姓感受比较直观,所以共鸣最强,但其实相对来说还是容易治理的,比如apec蓝,关停华北地区的企业, 一个月就见成效。而采油采气的环保问题搞不好就是地下水、土壤的全面污染,且容易掩盖,但是治理起来,可就不是关停企业一 两个月能解决得了。美国为治理土壤污染,建立1000多亿美元的超级基金,现在也承认失败了。并不是说中石油、中石化的环保就 做的有多好,你可以指责国企有腐败、效率低下的问题,然而央企还决不至于为了钱丧心病狂,但是那些私营的油老板、气老板真 能,煤老板的示范就在不远,陕北地区就有不少私营老板在开采石油,有心的人可以去调研一下。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我也不认为靠加强监管就可以了。

总体上我自认为是个自由主义者,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也不能迷信。全世界的石油行业都是垄断的,主要的石油公司不超过10家 ,这是行业性质决定的。煤炭行业教训不远,如果决策者真的在这种所谓民意的裹挟之下,全面放开油气开采,任谁都能在中国找 块地打几个眼,看看有没有石油天然气,那才真的是环境的灾难。

责任编辑:旺旺
来源: 微信朋友圈
相关推荐: 石油柴静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