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翟东升:四处输出“颜色革命”的美国NGO

2015-03-02 20:31:04 作者: 翟东升 雷伯勇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最近几年来,欧亚大陆的中部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所谓“颜色革命”,较早的有南联盟米洛舍维奇政权的垮台,较近的有2003年的格鲁吉亚“天鹅绒革命”和去年的乌克兰“橙色革命”,还有前不久浮出水面的吉尔吉斯斯坦“黄色革命”。

综观这些所谓“颜色革命”,大致有以下特征:革命对象大多是不听美国使唤的国家政府;由美国国务院国际开发署拨款资助并派人在该国建立网络,指导反对派活动;以非暴力的宣传、动员、集会抗议、舆论施压为主要手段;通过策划选举运动来达到政权更替的目的;每个国家的反对运动都有自己统一的标志性颜色,比如塞尔维亚抵抗运动组织在发动推翻米洛舍维奇的政治运动时,用黑色拳头做标志,而尤先科领导的乌克兰反对派,所有道具都使用橙色,“颜色革命”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颜色革命”正在改变欧亚大陆上的政治地图,而美国政府用来调制这些“颜色”的调色板,正是无处不在、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NGO)。

美国政府资助的“第三部门”

非政府组织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同时又不具有企业的营利性质,所以被称为是继政府和企业之后的“第三部门”。恰恰是这种独立性、社会性和非营利性特点,吸引了美国政府某些部门的注意。

美国利用NGO来输出美式“革命”,具有以下显著优点:美国政府可以躲在幕后,避免吓跑那些厌恶美国霸权的老百姓;NGO的亲和力与独立形象,更具迷惑性和号召力;数以万计的NGO及其相互之间的复杂联系构成了遍布世界的巨大网络,可以为美国力量传输提供现成的平台;NGO本身的资本积累和融资能力可以放大美国政府投入的“种子资本”的力量,形成一种“杠杆效应”。

从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国际开发署官方网站透露的情况看,目前美国政府倚重的组织主要有国际共和党协会、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和平协会等,并通过这些组织来发展和资助下游组织。但是,从媒体所反映的情况看,美国政府直接联系的NGO远不止这几家,至少还包括在独联体活动频繁的“自由之家”,以及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索罗斯旗下的开放社会研究所。索罗斯虽然是布什的“对头”,曾出资1000万美元资助民主党选举,但是在推进其他国家的“民主化”改造方面,他与布什有着“共同兴趣”。应当注意的是,索罗斯及其资助的组织仅仅是一个典型代表,还有许多实力雄厚的相似机构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投资”与“收益”

美国政府每年“为推动全球民主”开列的预算高达10亿美元,而通过上述组织向目标国的反政府组织输送的资金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1998年到2000年,为了搞垮米洛舍维奇,美国提供5500万美元支持南联盟的反对派,法、德等国提供了另外的2000万美元。美国民主基金会官员公开宣称,仅2003年和2004年,美国就花费6500万美元资助乌克兰的反对派。假如算上民间获得的资金(比如索罗斯的投入),再考虑到目标国远低于西方的物价水平,美国通过NGO送来的钱的确足够办很多事情。

问题是,这些钱果真是无偿的吗?

当我们扩大视野,考察资金的使用过程就会发现,美国政府的这笔支出其实是一种非常合算的投资。美国国际开发署每年从国会得到财政拨款,分配给几家主要的NGO,通过他们的网络在几个主要目标国进行再分配。这些钱被用来组建反政府网络、出版各种政治性论著、免费发放教人如何推翻政府的小册子、把选中的积极分子送到美国进行培训等等。这些努力的最终结果是导致目标国的政权更迭。国际开发署官员毫不掩饰地透露了他们的如意算盘:“给改革派提供资金,让其创立联盟发动群众。当政局变化使改革派掌握大权后,前期提供的资金援助就成了对未来的一笔投资。”

美国人收回投资的途径非常多:地缘战略和地区安全关系的改变将使本地区的军备需求显著增加,美国无疑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省钱就等于赚钱,同样是对付米洛舍维奇政权,军事手段比起NGO的非暴力手段来,花费的美元多出了成千上万倍。

柔性政变花样百出

美国NGO对他国的渗透,其战略总体上可以用柔性政变一词来概括,其中除了发掘、扩大和利用目标国国内政治矛盾外,还有以下一些惯用伎俩:

一、灌输新概念 乱国先要乱思想,美国NGO系统地创造和传播一系列新概念,为即将采取的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比如把号召人们制造大规模骚乱称为“非暴力抵抗”等,其目的就是所谓“占领道德制高点”。

二、传播谶语 公开预言将出现政权更迭,以此来吸引公众的注意,改变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

三、打造组织 最初是建立一些“青年俱乐部”,用免费的小东西和奇谈怪论吸引年轻人参与他们的活动,然后逐步政治化、组织化,形成一批骨干队伍。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缘故,年轻人对生活存在浪漫的幻想,希望建功立业,同时政治辨别力较低,易于冲动。他们是各种政治运动的首选动员对象。

四、培养和扶植反对派 一方面他们把选中的未来领袖们接到美国面授机宜,另一方面非常重视实践出真知。格鲁吉亚被选中的基佳·波克里亚本身就是一家本土NGO的创建者,他同时获得了索罗斯的“开放社会”以及有美国官方背景的欧亚大陆研究所的资助。受索罗斯的派遣,他曾多次前往塞尔维亚,向当时正在“倒米”的组织学习反政府“非暴力”斗争的实际经验。此后还多次将塞尔维亚的骨干分子请到格举办培训班,传授诀窍。

五、民意测验 他们搞的民意测验,目的不是获取信息,而是在私底下误导民意,是一种全面的政治心理重塑。

六、非暴力手段 他们把行动刻意保持在“非暴力”的界限内,为的是能够“让普通人敢参与到其中来,同时,国际社会也因此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道义支持”。前美国军官、国家民主基金会塞尔维亚项目主管丹尼尔·瑟沃就曾对受训人员说:“非暴力的战争是和平的战争,但是作战使用的各种基本原理也是非常适用的,比如在决定性的点上集中最大兵力,应当采取进攻而不是防守策略……”显然,他的训导被忠实地反映到各次“颜色革命”的策划过程中,比如在搞游行的头一夜从几百里外雇来大量示威者以实现关键时刻的战略集中。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西征网
相关推荐: 美国输出革命颜色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