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中国父母插手的婚姻不幸福?

2015-02-16 22:30:14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父母想要插手子女的婚姻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家长里短的婆媳剧总是中国屏幕上的大赢家呢。人们能够想得出来的理由也有很多,例如怕子女遇人不淑、包管一切的思想太重

 

过年父母逼着相亲,造就了很多恐归族,视频中的人回家七天,五天都在相亲,索性不回

成功插手子女婚配的父母,普遍带有强烈的养老诉求

父母想要插手子女的婚姻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家长里短的婆媳剧总是中国屏幕上的大赢家呢。人们能够想得出来的理由也有很多,例如怕子女遇人不淑、包管一切的思想太重……不过,要说成功插手,主导子女婚配,就不那么容易了。那么,是什么让这些父母“排除万难”、走向成功呢?世界银行的学者们比较了分布在中国的7个省市的6334对夫妇数据。

根据中国传统家庭的特点,学者们主要是从丈夫一方来进行考量。有33.8%的男性是被父母安排的婚配,农村青年占比略多。根据丈夫们的养老观念、妻子们的学历和家务负担,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世界银行的学者们认为这些被插手婚姻有一个共性——养老诱因。养谁的老呢?自然是这些插手的父母。

插手子女婚配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意味着可能需要更多养老保障(图片来自《老伴》剧照)

插手子女婚配的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意味着可能需要更多养老保障(图片来自《老伴》剧照)

不过,这份报告有个缺陷。尽管是2015年新鲜出炉的,却利用的是1990年中国一次大规模社会调查的数据。20多年过去了,会不会又是一番新光景?答案是否定的。在历次人口普查中,都会有关于中国家庭结构的调查。1990、2000、2010年这几次人口普查中,中国的直系家庭(即由两代及两代以上夫妻)共同组成的家庭比例保持稳定,并没有下降。再举个例子。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梁海艳研究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通婚圈,结果发现,无论是已婚者还是未婚者的意愿通婚圈,独生子女的地域通婚圈明显小于非独生子女。这当然也是因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更想把孩子留在身边。父母对婚姻的干涉作用依然强劲。…[详细]

中国家庭中直系家庭的比例很稳固,多年来不降反升

中国家庭中直系家庭的比例很稳固,多年来不降反升

被插手的婚姻中,“媳妇的养老功能”胜过情感,因而幸福度较低

需要钱来养老:城市父母注重的是婚配后能否提高家庭收入

城市的老年人,更多的是靠钱来养老,也就是说花钱买保障、服务。世界银行的学者们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那些成功插手子女婚配的城市父母更看重的是,在组成新家庭之后,夫妻双方能够带来更多的家庭收入。

现实经验中,一说到婚配对象的收入和经济状况,往往都是在说女方如何要求男方。不过,世界银行这个报告里着重分析的是男方父母对女方的想法。对于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对经济状况的要求是双向的。而在这份报告里,为数不多的“包办婚姻”的积极面是,在城市里那些“包办夫妻”的收入要比“自主夫妻”多。…[详细]

需要人来养老:农村父母注重的是老后能否得到儿媳的服 

农村父母更看重媳妇能否亲自动手照顾好家庭

农村父母更看重媳妇能否亲自动手照顾好家庭

农村的情况要比城市里复杂得多。农村的父母养老要的不是纯粹的金钱,而是人工照料、服侍。所以,他们在替儿子择偶的过程中,看重的是这个女人会不会服侍老人,能不能干活料理好家务。在这种“择媳养老”过程中,选择的是温顺服从的妻子。钱就没那么重要了。所以,和城市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农村的“包办夫妻”整体收入要比“自主夫妻”少。而“包办婚姻”里的妻子们也普遍文化程度低——比自主婚姻里的妻子,平均要少上2.4年的学。最有意思的是,该份报告中算出了一个指数来衡量妇女温顺服从的程度,“包办妻子”是1.232,“自主妻子”则只有0.937。…

感情让位于养老,夫妻之间满意度低不奇怪

什么样的人愿意服从父母的安排进入婚姻呢?答案是那些不太能干且相对弱势的人。不管男女,在受教育程度、所能够掌握的社会资源等方面都要逊于“自主婚姻”里的那些人。有些人的原因甚至是父母有更多的“相亲资源”,能够降低寻妻成本。

尽管这样的婚配比起自主的寻寻觅觅来说,麻烦少得多,不过满意程度却不高。当夫妻之间的关系被放在了与长辈的关系之下时,自然婚姻质量不高。有意思的是,调查时这些家庭尽管夫妻关系不是那么好,父母与子辈的关系却更好。

这样的婚配模式并未走开,反而可能出现新的“不幸福”

先看一个代表现象:“养老倒逼早婚 

腾讯《活着》栏目记录的“早婚少女”腾讯《活着》栏目记录的“早婚少女”

去年年底,媒体报道了云南金平县的早婚现象。那里的孩子十多岁就早早结婚。尽管没有一个全面的统计,这两年屡屡有早婚在农村抬头的信息。学者王德福2012年在《南方人口》发表的学术论文写道,“早婚依然普遍存在并且有加重趋势,有数据表明早婚比例已达20%~50%,个别地区甚至高达80%(韩沛锟,2011),应当引起研究者高度关注。”王德福考察了河南的一个村子,早婚率在2000年—2003年连续4年保持在0之后,开始上升,2010年达到了50%。

为什么早婚?王德福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最大的原因是养老。这些90后孩子的父母还年轻,着什么急呢?原来,父母想得很多。“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婆婆遭到儿子儿媳的冷落甚至虐待是非常普遍的。这些老人的晚年遭遇在村庄中形成了示范效应,它告诉更年轻的父母们好好思量自己的养老问题。”所以,趁着年轻,给儿子娶媳妇。这样,自己能够提前为子女做更多的事情,比如积极地为子女看孩子、种地,以便老来还有恩情在。此外,娶媳妇是要花钱的,趁着自己年轻有力,赶紧把这笔钱给花了,好挣回来。而对于子女来说,尽管不想那么早就被捆绑,可是,也希望通过婚姻,从父母那里获得大量的财物。

这样的“养老倒逼早婚”其实也是“父母为养老插手子女婚配”的最新变种。

总结起来是一个新概念:“恩往下流”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中国社会“养儿防老”的传统称之为“反馈模式”,而西方则是“接力模式”。于前者,上一代抚养了下一代,等到老了,下一代来赡养反馈上一代;对于后者来说,上一代抚养了下一代,下一代无需反哺,只用接着抚养他的下一代。“反馈模式”中,财产的传承是典型的家庭式,婚姻也超越了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传统的中国家庭养老是一种“反馈模式”传统的中国家庭养老是一种“反馈模式”

付出是有回报预期的。正如早婚现象中,父母给子女花钱盖楼、办婚礼、带孩子,期待年轻时做多点,老了能被照顾一样。事实却不这样。有学者将这样的现象称之为“恩往下流”,即父母拼命地照顾子女,单向付出恩情,缺乏双向的回馈。究其原因,学者们认为,一是现代子女的观念中对物质利益更看重,二是因为农村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让子女不在父母身边,也就难以说照料与孝道了。学者们主要把这个概念用在农村的情况上。不过考察都市情况,也符合。中国的城市父母往往也花掉很多的积蓄来给子女买房子,但是独生子女多,“421”的家庭结构依然造成许多养老难题。而独生女父母的养老问题还要微妙,更是“恩往下流”。《“倒金字塔”养老困境下——中国已婚独生女儿养老问题探析》调查了西部某地的状况后发现,独生女的父母为女儿、女婿做得更多,却往往也难以求到什么回馈,反而自己需要独立解决好养老问题。

怕的是一个共输的结果——父母插手婚姻,不仅让夫妻二人痛苦,未来也让父母难过

世界银行报告中的“父母插手婚姻”夫妻关系不和谐,但是与父母辈关系和谐,很可能也会起了变化。和中国一样,韩国也是个注重家庭养老的国家,本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并不好。在最新的社会民调中,随着与父母同住或负担父母生活费的子女人数日益减少,自行解决养老问题的老人的比例也首次突破了50%,达50.2%。在韩国,由于贫困、晚景凄凉等问题,老年人的抑郁病得病率和自杀率都很高。这无疑是一个警醒的例子。

所以,20多年前父母插手婚配倘若是苦了夫妻,而巩固了父母养老的话,现在再谈这个问题,很可能是个“共输”的局。

为了防止“夕阳红”变成“老来穷”,许多父母都希冀通过干涉子女的婚姻,“养儿来防老、靠媳度晚年”。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行为逻辑并未消失。但是如今这种想法除了可能带给子女不幸福的婚姻而外,对于父母自身来说也不可靠,“恩无反哺”“恩往下流”。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腾讯网
相关推荐: 中国父母婚姻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