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文化评论 / 正文

余果:我国文学教授千千万,为什么国际学术界引用最多的是申丹

2015-02-11 22:29:08 作者: 余果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不久前,拥有全球最大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Scopus的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4年中国高频率被引用学者榜单。这份榜单在网友中间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因为大家发现平时舆论场上叱咤风云的大V学者基本都榜上无名。

不久前,拥有全球最大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Scopus的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了2014年中国高频率被引用学者榜单。这份榜单在网友中间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因为大家发现平时舆论场上叱咤风云的大V学者基本都榜上无名。

榜单以理工科为主,不过爱好文学的我,还是发现艺术与人文领域学者排名躲在一个小角落里。墙角的小花也动人,打开榜单链接一看,四位上榜者有两位是考古学教授——倪喜军和袁靖,另一位是哲学教授——刘清平,都不认识。唯一一位与文学打交道的是北京大学的申丹教授,想必很多读者都没听说过。很巧,我读过她的著作。

申丹教授

申丹教授现为北京大学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一搜材料,发现她是名门之后呢。1958年生于湖南长沙,母亲张文庭是钱钟书的学生。1977年恢复高考,申丹是第一批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的学生。1982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深造。1987年学成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等职。1992年,被!破!格!提!拔!为!教!授!次年成为博士生导师。

母亲是名师还不够,公公也是名师——我国著名西方语言学学者李赋宁。2004年,李赋宁教授因病辞世,申丹在《国外文学》季刊上发表《我的公公李赋宁》一文,深情追怀这位同王佐良、许国璋等同辈一道建立我国外语文学教育体系的老学者,回忆其人格魅力,称李先生不是自己的父亲但亲如父亲(提醒注意下这里“自己”的用法,申丹教授在她的叙述学作品里对此有大段研究,我后文贴给大家)。

中科院博士后研究员韩晗,曾进行过一项大型人物访谈项目“学人录”。其中有一篇名为《申丹:驰名西方批评界的中国女性》的文章。据他介绍,与西方人研究英语语言文学相比,中国学者自然处于劣势。往国外期刊投稿,难度较大;即便能够被国外期刊转载,也往往是介绍中国国内研究西方语言文学现状的文章。“西方学者在英语语言文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也相当不易。英美国家的英文系相当于国内的中文系,从业人员甚众,而英语语言文学期刊不收版面费,文科经费又紧张,这方面的学术期刊为数不多,每期一般又只发四至六篇论文,因此稿件接收率很低。”

在西方人文领域影响更大的是老牌的A&HCI(全称为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人文与艺术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据了解,创建于1976年的A&HCI收录期刊绝大部分为美国和欧洲的顶级学术期刊,即便少量收录了亚洲等地区的学术期刊,也以英文期刊为主。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外国文学研究》是中国大陆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一份被该数据库全文收录的人文类期刊。据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官网介绍,申丹有三十余篇期刊论文被A&HCI数据库收录,几乎都是欧美相关领域的顶级期刊。

说了半天,申丹大神到底研究什么东东呢?

三个字:叙述学。

一句话:研究人类怎么说话写作讲故事的。

说开来那学问可就大了,叫我怎么“叙述”才好呢?

先引用:

申丹在接受《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乔国强的采访时解释,叙事学主要“对作品的情节结构、时间安排、视角种类、叙述层次和种类等各种形式技巧进行了系统分类,探讨了其不同的结构规律和文本功能”。

大概了解了,申丹教授的研究主要是讲叙事作品是怎么叙事的。我这不等于啥都没说吗?怎么给文学圈外读者交代呢?记叙文大家小学都学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嘛,已经有点叙事学了。这六个点再拓展下,每个点里都有学术G点。比如时间,“很多年以后”这句话总知道吧,自打郭敬明从《百年孤独》里搬过来,早已经被玩坏了。还有很多可玩的,倒叙、正叙、插叙都知道,循环叙述则流行于科幻作品。叙述的时间和故事的时间的长短对比是门写作技艺。有时候,叙述时间快于故事时间(一个小时讲完一生,两小时穿越银河),有时候慢于故事时间(唉嘛乔伊斯先生、伍尔夫小姐的意识流啊,主人翁才走了两步,文字已经流了一地了啊)。这些已经足够文学专业的人写一卡车的论文了。不过别小看,叙述学研究对文艺生产还是很有用的。比如美剧《24小时》就是个典型嘛,剧情长度和故事长度完全一样,一天二十四小时全在,这么个叙述时间成为这部剧情片的最大卖点之一。作家的叙述技巧常常改变了我们的时空感觉。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大概是用小说创造的叙述迷宫经典。作家能叙述出花来,甚至还能得诺贝尔奖。

关于人物的学问也是多了去了,比如小说作者和叙述者什么关系,叙述者和主角什么关系,全知视角还是有限视角。有次在中文系的课堂上听一个mm发言谈《狂人日记》,她说鲁迅好虚伪啊,一边批判吃人,一边又写自己吃人……唉嘛,这是不了解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啊。当然,我觉得理解这些不一定要靠叙述学教材,靠基本情商也是可以的。不过我凑巧阅读过申丹教授的作品还写过论文,深切体验叙述学真是博大精碎啊。人称你我他里有学问,引语加没加引号有学问,心思不够细的都能被叙述学专家给叙述晕了。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观察者网
1 2 3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