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林书友:宣传部新来的徐姑娘遭遇了什么

2015-01-30 14:23:30 作者: 林书友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估计求是网的编辑们也挺纳闷,网站平时看的人也没那么多,有自己的读者圈子,怎么一篇稿子就突然红了?我看这有点像明星出轨事件嘛,狗仔队蹲几个月,终于逮到关键镜头,于是马上满城风雨。

宁波市委宣传部新来的徐姑娘可能没想到,自己一二线城市小公务员,和别人一样毕业迷茫过,只身闯荡过,爱过南周,转过周小平,写过爱情小说,怎么凭一篇2000字的短文,一夜间惹得意见领袖如云的社交网络知识界如此“骚动”?

1月24日,这位刚就职宁波国际互联网新闻管理中心不久的姑娘,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什么时候写的不重要,重要的是1月24日那天在求是网上发布了名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的评论。原本是对中央文件发表些看法,反思高校内“呲必中国”的现象、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建言献策:要设底线,提高认同,还要变成内心的标尺。顺手点了俩大腕北大教授贺卫方和画家陈丹青的名字,称前者在微博大谈宪政,后者的微信号对美国过度美化,诱导了普通民众。

宪政?性学专家、半吊子军事专家、艺术家都跑来谈宪政,堂堂法学教授说说也没什么嘛。

文章既出,正规媒体没啥好说的,最多去采访下陈丹青。不过微博、微信、论坛喊声骂声一片,兴许是徐姑娘有公务员身份,又或是党媒最近看上去跃跃欲试,批评者一概闻出了“文革”或“反右”的味道,纷纷挖出党媒历史,甚至人肉这姑娘,直指这是“21世纪的大字报”。徐岚连夜发微博谪问“骂我的人,是不是理亏?”。第二天更撰文《致所有的侮辱与恐吓》,自勉“我扛得住所有的谩骂,你经得起良心的追问?”还翻出了去年12月的旧文《被绑架的舆论,被玩弄的民意》在自己的主页高挂了一天。

这下更热闹了,冷嘲热讽、逐句拆解、一票人争前恐后规劝、商榷。陈丹青没有回应,贺卫方教授倒是第一时间连发6篇微博,既有澄清也有晒照。照片里贺、陈两人并肩出镜,图说是“平生最大的荣幸是能够与陈丹青、张鸣两位多次欢聚,而且一起探讨国家的未来。”

贺卫方教授微博连发6篇微博“自证清白”,晒出与陈丹青合照。

贺教授转活跃网友@李佳佳Audrey 的网文里,指点徐岚“《求是》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刊物啊!……你动用的是官媒公器,采取的是职业行为,行使的是公务权力”。复旦中文系教授@严峰 悉心指教“叙女士(观察者网注:徐岚微博ID为“@叙岚”)也不应该抹黑陈丹青,因他现在不是高校教师,没有你所说微信号,也没有写你所说的那篇文章……”平日便乐于谈民主的“网络公民”@杨恒均替挚友好不委屈“贺卫方我很熟,这人实在太爱国了……但公务人员在言论上要尽量与政府一致,在党国重要媒体上写文章,批评要慎重,点名应谨慎。不要动不动就把党国与官媒作为自己坚强的后盾来对付一两个手无寸铁的教授学者。”

看把大家乐的,特别是那些大喊大叫仿佛嗅出“走老路”味道的人。一见到官媒发这种文章其实都爽死了。1980年代人民日报不也点名批评一个搞朦胧诗理论的教师么,结果课堂上大学生都给他鼓掌。谁上了官媒批评名单那都是福利啊,每次都往自己身上按“迫害”,配合得真好。

瞧这一片声浪浩大,不知道的还以为徐姑娘写了怎样一篇雄文呢。

我屁颠屁颠跑来拜读这篇文章,一看其实就是一篇正直好学生的中规中矩工作心得嘛。徐姑娘刚做宣传部门公务员,难得初生牛犊不怕虎,像王蒙老先生笔下“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小林那样,还能认认真真写篇思想心得,思考工作中的问题,实属不易。但笔法和思考都还“图样”。

看看其中最纠结最平衡最深刻的两段,“什么样的言论是‘越界’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立的?是不是只要将中国作为负面案例就理所应该遭到炮轰?是不是只要批评中国就违背了中央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批评和抹黑的边界到底是什么?”“拒绝抹黑的同时必须允许适当、理性的批评,才能促进当今社会的进步,从而赢得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对党委政府的拥护。”边界、同时、适当……看上去多么正确,一分为二,左右权衡。全是提问,是不是、是不是,你说是不是?这么多问题不禁让我陷入了深思,准备让谁来回答呢?这种方式,还真有点像1950年代的小林。以为很注意边界、分寸,人家就不骂你了?

这文章如果不发表,至多会在基层宣传部门间作为交流文章,比比谁提问更正确,比比谁思考更积极,哪能承载诸如辨析宪政、分析中国人的美国观之类重任。

再看发文的单位,不知看客们是真糊涂假糊涂——求是网并非《求是》杂志,别说两者定位有差,影响力也与50年前全然不同。市场化媒体和学院体系兴起以后,意识形态领域早就是市场意识形态、知识分子观念和官方意识形态三分天下,前面两者甚至更有影响力。求是作为媒体,在互联网世界和其他媒体一样都只是舆论界的一个平等主体而已,声势还比不了市场化媒体,就算发表批宪政的文章,也得凤凰网这类非官方媒体给转了才能引起别人注意啊。

前面说了徐姑娘的点名显得随意,现在不是两年前,人家贺卫方陈丹青最近也没得瑟啥,现在突然点人家名,慢了半拍不说,也没说人家谈宪政错哪了,说陈丹青吹捧美国也没抓到重点。难怪引来更多半吊子的批评、谩骂。微博“群众”批评徐姑娘都有模式了。百度搜索,第一条就是点名批判她的两条微博。

文革、反右、迫害、宪政……知识群众就想到这么几个词。

两条微博十分典型。一条说徐姑娘让他想到了文革写作班子,一条说依法治国是党和政府的方针,咋就不能说宪政了?说得对,共和国一直有自己的宪政方式(真有心学习的去参考一下甘阳、强世功、朱苏力、寒竹、田雷等学者的相关文章),咋就不能说宪政?错的是借“宪政”挂羊头卖狗肉。但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也多了去了,咋不能谈,能谈啊,去年最热闹那会儿,性学专家、半吊子军事专家、艺术家都跑来谈宪政,那么堂堂法学教授说说也没什么嘛。贺教授不是还有“把执政党分成两个党”、“将执政党改造为社会民主党”、“要为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开辟一条‘威虎山小路’”的豪言吗?都说了好多年了。而陈画家不是早就曝出有台湾、美国双重“国籍”嘛,如果人家是中华民国和美国公民,就算追捧美国那也只是爱国啊!

维基百科显示双重“国籍”,陈老师怎么说?

不少网友批评徐姑娘只有结论却证据不足,批评得对。证据不足大家可以帮忙填。姑娘要不是限于字数没写仔细论据,要不就是刚入行还没仔细学习。但姑娘既然担当了就要好好学习。

说小姑娘扼杀言论自由的,就别担心了。不是她抛砖引玉,大家哪里能喊得这么欢?人家2000字抛出来,不是硬生生被几万字檄文给丢回去了嘛。不会是觉得只能在微博、凯迪之类发发不能上求是网所以很委屈吧?担心被迫害的还是省省吧,谁都知道公务员队伍里喜欢贺卫方陈丹青的人也多了去了,贺教授不是刚应邀去南方某地方政府演讲么。旁观者年年喊着人家被迫害了,人家其实远比你滋润呢。公务员队伍里骂体制捧美国的也多了去了,担心啥啊。说句自由掮客的话:人家共产党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传统,贺卫方也是党员,人家党员之间互相批评,党外人士急个啥?

这么着急,背后恐怕还真是某种焦虑。看大势,有些事情暂时已经没啥好谈的了,不甘者急需寻找缝隙,开拓出新的讨论空间,能揪住党字头的媒体最好了。我只希望,揪住了就一定要谈出水平谈出风格,不然又是一地鸡毛。

估计求是网的编辑们也挺纳闷,网站平时看的人也没那么多,有自己的读者圈子,怎么一篇稿子就突然红了?我看这有点像明星出轨事件嘛,狗仔队蹲几个月,终于逮到关键镜头,于是马上满城风雨。出轨也好、言论自由也罢,追捧的人多有些“寂寞”,胸中有垒块需要吐出来,各方也要互相理解。宣传部新来的年轻人要了解,批判你的人当中不知道有多少过去因极左政治留下创伤的老大爷呢,不知道有多少看似凶神恶煞其实到了你面前会很羞涩的民主宅男呢。

本来这些天,我和大家伙一样,都在关心朋友圈有没有刷出宝马广告、vivo手机,都在关心日本马桶圈哪里买,能为徐姑娘这文章上串下跳的人,微信下次专门给他们推荐类似文章好了,别人就别去凑这个热闹了。

当年王蒙的小林同学去组织部,满腔热情,却撞到了官僚主义的墙壁,作者后来被打成右派。时过境迁,现在宣传部新来的年轻人撞上了远比当年热闹的舆论之墙和更加暧昧的官僚体制,看样子是要被打成文革派了。不过都是说说而已不用担心,只是“物非人似”,令人唏嘘啊。

责任编辑:旺旺
来源: 观察者网
相关推荐: 宣传部书友姑娘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