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环球时报:请莫在网络时代对华搞“文化冷战”

2015-01-26 13:38:39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中美之间不需要冷战,中西之间也要避免“文化冷战”。西方一些精英不能因为有话语霸权就任性,就搞妖魔化中国的大合唱。如果21世纪成为中美对立的世纪,那么那些西方鹰派精英是第一批需要揪出来的历史罪人。如何应对西方一些力量的意识形态进攻,尤其是那些力量与中国“网上反对派”的呼应及联合,这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考验。

1

中国同美国及西方主要国家的关系从没有像当前这样微妙、复杂。一方面,中美关系丰富、全面,而且像是很难动摇。中欧关系在政府接触和经济交流层面更令人鼓舞。另一方面,“西方”作为一个整体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攻击非常活跃,而且常常显得“凶狠”。如果单看西方媒体的报道,还有美欧一些议员、社会精英对中国说的那些话,它们合成的简直就是对中国的“文化冷战”。它对美欧同中国关系的破坏力正变得日益严重。

美欧一些人在对华问题上的冷战思维十分顽固,但由于时代变了,全球化深刻影响了大国打交道的方式,对华冷战变得不切实际。合作成为美欧与中国关系不可回避的内容,它因为带来了双赢的好处,逐渐获得战略上的合法性。

但是随着中国日益强大,西方一些人的不适感与传统的意识形态偏见加速合流,主导了美欧对中国认识的方向。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态度不像是对一个与其多方面合作伙伴应有的样子,很多西方意见领袖和主流媒体把中国树成对立面,以对待“冷战对手”的态度谈论中国发生的事情。

这让中国颇为为难。我们很清楚中国同西方不是冷战关系,对有可能引导冷战出现的各种因素保持警惕,即使美欧有一些人在那样干,我们对如何接招也难免犹豫。但是西方一些力量通过种种途径,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对华搞“文化冷战”,会对中国国内的一些思想及舆论领域产生作用,强化中国的问题,引导、诱发一些危险的倾向,中国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总体上对西方采取了文化开放态度,对于西方舆论一再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中国公众既很气愤,也在不断劝自己要“豁达些”。中国有不少人提出西方舆论“对自己内部的问题也很狠”,他们对华毫不客气实属“难免”。无论如何,中国社会对西方的不满是防御性的,我们的反击也算得上克制。

说实话,我们不希望西方部分力量对中国的“文化冷战”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中西之间文化上毫无回旋余地的对立。那样将侵蚀中西合作的基础,不断诱导中西双方审视、评估各种摩擦时“往最坏的方面想”。

由于西方仍是对华文化关系的主导方,美欧主流精英应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多发出一些有利于中西沟通的正面声音,平衡他们那里制造敌意的力量。不要以为这些都是虚的,中西之间的合作在自发成长,现在最缺的是战略互信,而放任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针对中西关系施放慢性毒药。

中美之间不需要冷战,中西之间也要避免“文化冷战”。西方一些精英不能因为有话语霸权就任性,就搞妖魔化中国的大合唱。如果21世纪成为中美对立的世纪,那么那些西方鹰派精英是第一批需要揪出来的历史罪人。

如何应对西方一些力量的意识形态进攻,尤其是那些力量与中国“网上反对派”的呼应及联合,这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考验。中国对这些进攻不能不防,同时又不能让这种防备扩大成我们对西方的总态度,影响我们对外开放的坚定性。中华民族决不能被这张考卷难倒,中国需进一步发展,积累随之而来的更多自信,这或许是破解难题最关键的那条辅助线。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环球时报
相关推荐: 文化冷战网络时代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