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又见领导高度重视,人民需要怎样的“灾情通报”?

2015-01-04 20:45:57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1月3日凌晨发布消息,公布“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库房火灾基本情况”,全文585个字,“领导高度重视”占去258个字。

又见“领导高度重视”。

据东方早报消息,1月2日,哈尔滨市发生大火,5名消防战士在救灾中不幸牺牲。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1月3日凌晨发布消息,公布“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库房火灾基本情况”,全文585个字,“领导高度重视”占去258个字。

这则来自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共分三段。第一段用69个字对事件进行了简单概括;第二段用258个字强调了“领导重视”,提到名字的领导有9位,详细介绍了他们的12种头衔,以及他们是如何高度重视、如何具体指挥灭火的;第三段同样是258个字,简要介绍了灭火工作过程以及人员伤亡情况,对于当时已经确认牺牲的3位战士和已经失联的2位战士,仅仅一笔带过。最有意思的是,消防总队沦为排在最后的参与机构,却谦虚地成了“协助指挥”。

为什么一个灾难性的新闻,往往是领导占据了主要位置,似乎在这个时候,总能让人感觉到领导们的亲切与存在,而忽略了所有痛苦的存在。

《钱江晚报》在《领导重视应让位于灾情》一文道破了其中的秘密:“领导们通过表达对灾情的重视,无非是成则邀功,败则减罪,向上级和群众表示,领导是重视的,灾难是巨大的,牺牲是难免的。若成功处置灾情,是我们指挥得当,处置有功;若没能有效处置,也足以说明已经尽力而为,事后追究责任,也可算‘戴罪立功’“。

新华网博友碧翰烽对此深有感慨:“在当前的现实中,官本位也一直影响着媒体的传播,不少的新闻报道几乎都是以“领导为中心”,大小新闻都是领导如何如何。当然在灾难面前,也是如此而已。”

按照新闻传播规律,通报应该是把人们最关心的内容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公众迫切希望得到的信息是那些伤亡的生命、是现场瞬息万变的险情、是事故的原因、是哪些人因此承担责任等等。这是常态社会的一种正常需求与心理预期,也是信息时代真相与谣言博弈的常规模式。

《香港商报》认为,哈尔滨官方的这则通报,显然在主次轻重上背离了民众的需求与信息披露的规律,更具体地说,是“领导重视”抢了灾情通报的戏份,导致民情汹涌,引发了公共事件在舆论上的“次生灾害”。

当然,这样的通报模式绝不是哈尔滨的首创。发布这则消息的哈尔滨公安局官方微博,只不过使用了一则通用模板,对号入座,填上了一些在关键时候应该出现的领导名单而已。

2014年12月15日零时20分左右,河南新乡长垣县蒲东街道皇冠KTV发生火灾,有1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中一篇《我县一家KTV发生火灾》报道只有126个汉字,其中讲述当地县领导如何高度重视、亲自到现场指挥内容的文字数量,占到了74个。

还有一篇《我县全力做好皇冠KTV火灾事故处置工作》报道共有9行文字,其中有8行内容是讲当地县领导如何处置火灾事故的,其中有4行是当地县领导的讲话要点。

这样的报道公众已经见惯不怪,记者已是深入骨髓,不这样写的话,不以领导为中心,记者就不会写灾难报道了。

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大灾大难,在突发新闻时,只要记住了这些高频词和套路,再改一下时间、地点、人物、伤亡数字,一篇灾难报道就此完成。

官方一再强调新闻报道要改作风转文风,要求接地气,如果我们的宣传报道如果还是墨守成规,跟着感觉走,那不仅报道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还适得其反,由正能量变成负作用。

在1月3日团结湖参考微信公号的《有人践踏职责,就有人践踏生命》一文,谈的虽然是上海外滩发生的践踏事件,但舆情上却是相通的:“每一次事故发生之后,我们都在谈反思,谈吸取经验教训,在谈‘举一反三’。”“重复的话已然说得太多,而言论的无力更让我们痛苦。如果一次血的教训只能为某一个地方在某一个时间段提供借鉴,别的地区、部门无法从他处的教训中得到警醒,制度化、系统化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无法建立并得到有效实施,那么‘举一反三’就是一句空话,是另一种形式的“语言腐败”,它麻痹了公众的神经,也在为下一个悲剧埋下伏笔。”

领导高度重视救灾没错,但不尊重新闻规律,将“领导高度重视”凌驾于救灾之上就不妥了!如此报道,群众能点赞吗?

希望在以后灾情通报中,多一些实在,少一些套话,少一些假话。也许领导们根本还没有那么重视,只是有了一些焦虑,所以就多了些“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旺旺
来源: 环球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