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2014,互联网舆论场的转折年

2014-12-27 16:19:16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互联网上的违宪言论和各种谣言都逐渐变得收敛,被一些人当成“法外之地”的网上江湖更多受到秩序的约束。

2014年中国舆论场的变化相当明显,由互联网大V为舆论设置话题、甚至引导网民好恶的情况大规模消退,主流价值观重新在网上变得枝繁叶茂。历史将证明这是一次积极的转折。

这一切的发生过程或许有争议,但它的实际效果却是这个国家需要的。互联网上的违宪言论和各种谣言都逐渐变得收敛,被一些人当成“法外之地”的网上江湖更多受到秩序的约束。这样的互联网与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中国更加匹配。

互联网上依然能够听到各种意见,包括很尖锐的意见,也仍有一些人去网络社区发泄情绪,展示非主流的价值观。此外网上爆料的渠道继续畅通,互联网作为表达意见的平台和作为舆论监督的利器都没有受损。

过去一些大V真正发挥的作用并非提意见,而是他们通过联合制造声势,形成“舆论示威”。由于大多数网民都选择沉默,那些大V和他们的粉丝、包括水军的“舆论阵”显得格外突出,他们可以轻易把民间具体摩擦上纲上线,扩大成公共舆论事件,并且经常把矛头最终指向国家政治制度,制造社会的动荡感。

还有一些人利用互联网的开放空间散布谣言,打击异己,危害公共利益,一些大V对政治寓意强的谣言情有独钟,大加传播。

事实上这些表现都远远超出了表达意见、进行批评的范畴,它们是互联网时代一些人和力量开展政治斗争、包括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形式。这种斗争与中国的宪法秩序是背离的,同宪法的精神是抵触的。

互联网的意见表达和舆论监督作用非常宝贵,必须得到保护。过去一些人对互联网的滥用决非对它的发扬光大,他们给一些著名的网络社区抹了黑,败坏了那里的风气,吓走了很多严肃的使用者。

依法治理互联网不是要堵塞言路,那对改革开放的中国无益,只会把社会的不满不断堆积起来,维持表面的祥和。与此同时,依赖于互联网的非法政治斗争必须受到抑制。这当中是有边界的,由于一些人对它不熟悉,这条边界有一定的模糊性。对它的澄清很难做到快刀斩乱麻,大概需要通过更多具体案例,逐渐统一社会的认识。

这其实也是言论自由问题在互联网上的逐渐摊牌过程。没有言论自由就成其不了真正意义的互联网,但言论自由决不是漫无边际的,更不是挑战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自由。消化这个中国意识形态的“最大问题”,需要各方都表现出建设性的态度,积极促成它在中国的全面软着陆。

一些西方媒体将中国互联网2014年的变化说成是“黑暗的”,这是它们对华政治态度的原声原态。它们所推崇的中国互联网自由如果无限放任下去,就将成为巨大的陷阱。中国有能力及时作出调整,这是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幸运。

当然,互联网的调整恐怕并没有走到尽头,中国仍处在大变革的时代,舆论场与现实的互动将不断面临新问题。客观、理性,扮演好包括公众与政府之间各种重大关系的沟通桥梁,促进社会的总体和谐,而不是挑动、激化社会内部的对立,舆论场新涌现的平台需要在这些方向上不断探索。这是时代的呼声,我们谁都无法回避。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环球时报
相关推荐: 转折舆论互联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