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影视书评 / 正文

丁雄飞影评:《一步之遥》为什么“难看”

2014-12-26 14:33:00 作者: 丁雄飞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不知道《一步之遥》现在票房有几亿了,当代“武七”王思聪已经在微博上吼了:赶紧下线吧!咱有钱人受不了啦!

小编:不知道《一步之遥》现在票房有几亿了,当代“武七”王思聪已经在微博上吼了:赶紧下线吧!咱有钱人受不了啦!

来,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比《一步之遥》还“难看”的影评。虽然“难看”,但是有人爱看“难看”的啊。而且啊,看完这篇,据说姜文的片子哪怕《太阳照常升起》你也全懂了,所以难熬这一下还是值得的嘛!哎呦喂,原稿这难看的,作者已经被小编我抽了一百鞭子了,稿费也要折水了,大家就别抱怨了。嘿嘿,俺把部分删改痕迹也贴出来啊,大家找吧。

丁雄飞同学正文在此:

不管是这么着,还是那么着,姜文老师事先怎么着都没想到,《一步之遥》的豆瓣评分,竟一路探底到了6.2(补充:格瓦拉上只有5分,连《男人不能穷》这种你听都没听说过的同期都到9分了)。呵,对姜老师,大众评分这种东西“太不算事儿了”,可,终究,它还就算回事儿了。

评价《一步之遥》:一方面,不能一句话,哦,它不是好莱坞商业片,它是欧洲艺术片,就想当然以为它不低俗,很牛逼,也不能断章取义看出它有某某政治立场,针砭了什么时弊,就立马把姜老师看成是自己人;另一方面,不能看没看电影,就马上开骂,姓姜的是余孽,自恋,自大,直男癌,矫揉造作,荷尔蒙过剩,也不能即便看出一些电影的锋芒,还揣着明白装糊涂,跟着喊看不懂的口号。那种抓住个别字眼,肆意联想,神神叨叨说这电影影射了什么的搞法,以及那种抓住某些印象,无限放大,言之凿凿给电影贴上某某主义标签的搞法,也都不太有聊。姜老师肯定会马龙白兰度兮兮地说:“你不尊重我”。好吧,我来尊重一下姜老师,既琢磨电影文本,又考虑观影效果,顺便再说说这二者间的关系。

从《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到《一步之遥》

想“懂”《一步之遥》,一条可能的捷径是默默脑补姜老师以前的电影。姜老师作为电影作者,总会先搞来一篇小说,比如王朔的《动物凶猛》,尤凤韦的《生存》,叶弥的《天鹅绒》,马识途的《盗官记》,以及,这次逼格更高的“阎瑞生王莲英案”,然后以该小说为引子,自己开始组剧本,拍影像,剪片子。最终,被翻译在银幕上的电影,已经离开最初的小说N步之遥。集中看姜老师的五部片子,一来能发现其中的整体感和连续性,二来又可根据某种父子关系的隐喻,把它们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子),第二阶段的《鬼子来了》(成人),第三阶段的《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父)。我以为,《一步之遥》处在了《太阳照常升起》和《让子弹飞》的延长线上,三部电影同在一个结构内部,基本是一回事儿。

姜老师的编剧述平老师曾经说过:“《子弹》其实就是把《太阳》翻译成大家都能懂的”。姜老师自己也讲,《子弹》和《太阳》“其实就是一个片”。怎么一个片了?先看《太阳照常升起》:疯妈、唐老师、梁老师这些在1976年是父母辈的人,由于各自不同的机缘,纷纷记忆起了自己在1958年青年时代的理想、激情、浪漫,觉得1976年的世界陌生了,于是,这些人统统选择了死亡,并且,是笑着死。再看《让子弹飞》:土匪张麻子(六子之父)在1920年阴差阳错当上了鹅城县长,先和“南国一霸”黄四郎斗智斗勇,最后,他记忆起自己十七岁时“追随过松坡将军”(=1911年辛亥革命的理想),恨极了1920年的世道,便烧掉张麻子的面具,做回张牧之,推翻了黄四郎的秩序。什么是这两部电影的共通点?它们讲的都是:“父亲”在一个“背叛”了的秩序里,记忆起自己年少时的崇高理想,他(们)决心忠诚于这份记忆,选择杀死自己在当下这个“背叛”秩序中的符号,以此呼唤当下秩序的终结,这,同时还意味着一种呼唤未来、盼望太阳(=崇高理念)再度升起的姿态。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步之遥》,它能不能也是这么回事儿呢?(小编:上面这几段挺有意思的。我删了好多“可能的”“于是”、“或许”、“如果”、“这里”、“差不多”、“换言之”……论文癌啊论文癌,还好不是直男癌。注意:下面两节也比较论文,但值得看,忍过去就好了。)

太阳照常升起和一步之遥

《太阳照常升起》海报:叫你丫写论文,毙了你!

 

责任编辑:旺旺
来源: 观察者网
1 2
相关推荐: 步之遥影评丁雄飞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