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红旗文稿》:从学习西方到中国文化的自觉和复兴

2014-12-04 11:53:00 作者: 张西平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中国文化具有伟大的包容精神,它是世界上少有的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母体文化。从晚明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第二次伟大的文化吸收和融合,即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形成中国自己的现代文化。

中国文化具有伟大的包容精神,它是世界上少有的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母体文化。从晚明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第二次伟大的文化吸收和融合,即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形成中国自己的现代文化。在这期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而使中国文化有了新的形态,新的内容。

第一个阶段:从晚明万历年间到乾隆年间约三百年,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最初接触和学习。从晚明以来,中国文化和思想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消化经多种方式传入的西学。在明末清初之际,西学还是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在中文话语环境中扩展影响,文人举子们也是以平和的态度看待西学。虽然期间也发生一些文化的冲突,但士人在读“西儒”的书时,尚有自己本土文化的底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将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称为“两大文明之间文化联系的最高范例”,荷兰著名汉学家许理和将其称为这是“中西关系史上一段最令人陶醉的时期,这是中国和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高层知识界的第一次接触和对话”。在这个阶段,中西方文化在一种平等状态下相互学习,中国文化也开始了它的重要变迁。

第二个阶段:从晚清到新中国诞生,是中国在西方的压迫蹂躏下,痛苦地学习西方的过程。西方以殖民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从制度上瓦解,中国人的思想和政府体制,由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思想方面,中国的新旧名流(从高官到旧绅士、新工商业者与学生界),改变了语言和思想的内涵,一些机构以至主要传媒也藉此表达思想。在体制方面,他们按照外国模式,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建立的政府组织,改变了形成国家和社会的法律制度。在学术上,以“六艺”、“四部”为基础的知识体系和框架被解体,中国现代知识体系和学科建构开始逐步形成。这个阶段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人通过学习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使国家独立,完全摆脱了西方的压迫,中国的半殖民地时代结束了。

第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这是中国在学习西方,探索走自己的路的阶段,也是通过文化自觉使中国文化获得新生和伟大复兴的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赶走了占领中国领土的西方殖民者,恢复了国家的独立,并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上做了重要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新的阶段。中国经济以每年8%的增长速度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令世界惊愕,其发展之快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的发展有着自己的逻辑,它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非空中楼阁,中华文化是其伟大成就的思想支撑。中国的古代、近代和现代文化并不是一个断裂的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并未死亡,它以新的形态存活在当代文化中。中国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的道路实现自己的现代化,而是学习西方乃至世界各种先进和优秀的文化为我所用,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

中国文化从晚明以来的四百年历史有着一个一以贯之的逻辑和思想:学习西方、走自己的路,这样的自觉性使得中国文化获得新生。

从中国自己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沿着中国历史自身发展的逻辑,它也可以完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但资本的扩张本性促使已经现代化的西方国家在全球扩张,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70页)中国原有的自然成长的道路被西方所打断。从而,被动、急迫、短促构成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点。

责任编辑:东方
来源: 红旗文稿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