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文化评论 / 正文

社科报:甲骨学研究精密化发展迎来新契机

2014-11-19 10:36:00 作者: 张清俐 张杰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1899年,甲骨文首次为学人所发现。百余年来,甲骨文研究薪火相传。作为人类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甲骨文的重要价值日益为学界所揭示,并形成以“甲骨学”为名的新兴学科。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与山东博物馆承担的项目“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获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第二批)立项。这是21世纪以来对国内收藏甲骨文材料的又一轮大规模整理、研究,成为推动甲骨学深入前行的契机。

目前国内收藏甲骨文材料整理情况如何?新世纪甲骨学研究呈现怎样的生机,又面临着哪些瓶颈?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学者。

甲骨学研究揭示中国上古文明奥秘

在中国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考古学者不断发现大量距今3000多年的古文字材料,这些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被学界称为“甲骨文”。

“据考证,这些文字应该是殷商王朝后期王都内的王室贵族占卜和记事的文字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宋镇豪告诉记者。

正如宋镇豪所强调的,甲骨文厚实的原始素材,使有古文字可资考索的中国上古文明史相应上推到3000年前。“甲骨学研究为我们近距离观察殷商社会、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加强中国上古史构建、文物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人文演进、科学发展的认识,乃至甲骨文书法篆刻艺术的推陈出新,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宋镇豪表示。

伴随着甲骨文宏富的学术文化内涵与其反映的殷商社会历史奥秘的逐渐揭示,“甲骨学”这门国际性显学影响日趋广泛而深远。

甲骨文价值还体现在文字学研究上,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陈年福告诉记者,通过对已识甲骨文字的造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揭示其文字符号构造本身所蕴含的语义与文化信息,可以发现甲骨文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与其一开始便有相当比例的字符以意音(即形声)这一方式来记录汉语是分不开的。利用甲骨文,我们基本上可以揭示汉字形声字的形成原因及其构造规律。

集成性成果引导正确释读甲骨文

百余年来,一代代学人努力对甲骨文进行整理与研究,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陈年福看来,近年来,甲骨学研究非常重视甲骨文材料的再整理,如公私藏家对旧有甲骨的重新墨拓或照相著录、甲骨的缀合、甲骨文的组类考察、甲骨文文本的释读整理等实际上都是对材料的二次整理。宋镇豪告诉记者,近数十年来国内深浅不一的各种甲骨文与甲骨学研究课题纷纷立项,宏观、中观、微观并具,选题新颖,有目不暇接之感。

记者从山东博物馆获悉,目前,“山东博物馆珍藏甲骨文的整理与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山东博物馆馆长郭思克向记者介绍,当前课题组已完成甲骨传拓,传拓过程中缀合甲骨几十组,这对甲骨文字研究和内容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比如有两片卜骨的缀合,确认了商代方伯名;还发现了很多新的资料,如一批军事性质的特指信物、可系绳佩戴的甲骨、人头骨卜骨2片(人头骨卜骨全球仅见15片)。

甲骨学研究方面,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成绩。陈年福表示,这主要体现在文字考释、卜辞的语法与词汇研究、商代史、商文化、商代历法、书法等方面。甲骨文语言文字及商代史研究的专著就有几十部;在甲骨文文本的释读整理方面,甲骨文发现一百多年来,为充分利用甲骨文文献,国内外学者在甲骨文拓片著录、刻辞摹释、文字类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著录的甲骨拓片累计已有10万余片。

宋镇豪表示,与之前的甲骨文研究相比,现在甲骨文研究日趋精密化。过去的研究基本是粗放式的,研究者往往只能依据自己能收集到的有限资料,进行“射覆”猜谜性的探索,现在各种甲骨著录信息及过去各种考字说法都能比较便捷地获得,集成性研究成果的整理不断涌现,对甲骨文的正确释读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1 2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