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魏峰:“自由行”不再是香港的救生绳?

2014-10-01 01:19:33 作者: 魏峰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赴港自由行”起始于2003年7月,目前,共有49座内地城市属于赴港自由行范畴。自从执行以来,对自由行政策的批评和攻击就被纳入港陆矛盾之中,这让大多数内地居民觉得难以理解。

尽管最近香港“占中”喧嚣尘上,不少人还是把香港作为国庆长假旅行的目的地之一。预计国庆期间内地赴港游客将达110万人次。特区政府也表示,已经做好国庆黄金周接待内地游客的准备。

就在不久前,香港工商界组织了近十年来规格和成员最为豪华的访京团北上,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在会见时,习总书记主动提及了近两年来被部分港人及媒体一再批评的“自由行”政策,并表示“虽然欢迎更多游客是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一致政策,但如果香港确实有强烈的限制‘自由行’的要求,中央还是愿意协调内地予以呼应”。这让本就在陆港关系中最为醒目之一的“赴港自由行”(以下简称“自由行”)政策,进一步成为关注焦点。

内地游客在尖沙咀海港城一家名牌商场外等候

内地游客在尖沙咀海港城一家名牌商场外等候

去年内地游客消费占全部赴港游客消费额的78%

“赴港自由行”起始于2003年7月,目前,共有49座内地城市属于赴港自由行范畴。自从执行以来,对自由行政策的批评和攻击就被纳入港陆矛盾之中,这让大多数内地居民觉得难以理解。

以常理而言,对于纯消费的游客,当今世界各地无不举双手欢迎,多多益善。而2003年开放自由行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给连遭金融风暴和非典打击的香港经济提供助力。香港本地几乎没有自然资源,从开埠始就以商贸为命脉,现在却“有生意不做”,甚至公开攻击最大客源地游客,而大多数媒体舆论也都仅仅敷衍了事般,对这些行径草草谴责,实在是中外历史上都极其罕见的例子。

当然,主张限制甚至取消自由行的香港反对派也有自己的说法和分析,他们声称按其计算,内地游客对香港经济的助益并不很大。与过于庞大的人流给香港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压力相比,净收益可能已经发生了逆转。这种观点以立法会议员田北辰的言论最为典型。他认为: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据,2011年旅游业对香港GDP的贡献仅为4.5%。而内地游客赴港旅游消费总额占入境旅游消费总额的55.9%。也就是说,2011年内地游客消费对香港GDP的贡献低于2.5%。而当年香港扣除通胀因素后的GDP增长率也有4.9%,所以推导出结论,内地游客对香港的经济影响其实并不大,因此削减自由行对香港利大于弊。由于田北辰还有一个身份,是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田北俊的兄弟,颇有人认为他应该对香港旅游业较有了解,这番话也应该有所道理。

然而笔者查阅了香港特区统计处的权威经济资料《香港统计年刊2013》,其中游客入境消费开支表的数据(这些数据即来自于香港旅游发展局)记录却是:2011年内地游客消费超过1470亿港元,占全部赴港游客消费额的71%(见下图),大约是当年香港GDP的7.6%;而这一指标到去年更进一步上升到了78%左右(《香港统计月刊2014》),绝对金额达到2170亿港元,略微超过香港2013年本地GDP的10%。这个比例在任何当代经济体中,都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考虑到内地游客在港开支完全属于纯消费,意义还可能更大一些。可见,香港部分对“自由行”及内地游客对港贡献持批评或不屑态度的人,即使是其中表现的比较理性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仍然很有疏漏,甚至对原始数据的掌握也有问题,严重低估了内地游客对于香港经济的重要性。

赴港游客消费开支

内地游客挽救香港就业

当然,与贸易、物流、金融和专业服务这几个香港的主要产业相比,单论本身的规模,旅游业占香港经济的比例确实还要排在其后,甚至加上零售、餐饮等相关行业也不行。但香港旅游业仍然被公认是与前三者并立的香港四大产业之一。相对于本身的盈利和纳税能力,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大量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对于香港社会的意义明显还要更大一些。

根据香港特区统计处提供的1997到2013年的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的历年数据,可以轻易发现,1997年香港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仅有2.2%和1.1%,但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到1999年就飚升至6.2%与2.9%,其后刚有所恢复又遭到非典的突然重创,到2003年时已经创下了7.9%和3.5%的历史高位。这意味着加上因灰心而放弃寻找工作的人,香港当时有多达八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这段萧条时期的困难,恐怕大多数港人自己还是记忆犹新的。

香港失业人数及失业率

香港就业不足人数及就业不足率

直到2003年,自由行以及CEPA相关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实施,香港失业率才开始重新转头而下,到2007年降至4%,重新回到较为安全的边界内。目前,香港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一直维持在3.3%和1.5%左右,至2014年8月,全港的总就业人数和劳动人口更分别升至379万和392.6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截止2014年3月,除了旅游行业直接雇用了超过23万人,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零售业、饮食业分别聘用了约27万人和24万人(《香港统计月刊》2014年9月刊)。

香港至8月的三个月失业率

2013年,内地访港人数近4100万人次,约占所有赴港游客总数的75%,平均每名过夜的内地旅客在港消费8813港元,不过夜内地旅客在港平均消费2721港元(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都超过全部赴港旅客的平均数。根据澳新银行“大中华区每周经济观察报告”的相关研究:去年香港4950亿港元的零售总额中,内地游客的贡献可能高达34%。可以大致推算出,内地游客仅在这几个部门就为香港贡献了至少17.4万个工作岗位(注)。

而且内地游客赴港,还有力带动了香港的金融、地产、保险等经纪业和各种娱乐行业的发展,甚至对通讯和运输等行业也有相当贡献。虽然目前无法对此进行完整统计,但这些行业因为内地游客的到来而在香港增加了雇员,显然是凭常识就可以确信的事实。由以上分析大致可以推算出,内地游客可能使香港的失业率整整降低了4.5-5%甚至更多。而这个数据确实也与推动自由行之后,香港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下降的幅度大致相符。

香港反对派一直极力宣扬,“自由行”等与内地更密切的交往合作,给香港虽然带来了一些工作岗位,但大多数却只是售货员、服务生、厨师这种相对低技术且低薪的职位,绝大多数利益都被富豪阶层截流。代价却是香港的商铺租金大涨,普通香港市民的生活便利受到影响,生活成本也被抬高,得不偿失。

但自由行在金融、地产、专业服务等行业和管理阶层中产生的高薪职位,却被反对派有意忽略了。无论是香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还是中间经济阶层的萎缩,原因都完全不在内地,而在于香港的经济分配体制,在于香港劳动力的技能结构,在90年代后就已经跟不上中国乃至全世界经济大格局的转变了。坦率说,香港其实非常需要自由行带来的大规模的低技术含量工作,否则高失业率必定会卷土重来。连锁反应之下,整个香港经济都很难逃脱类似2002-2003年的那种全面萧条状况。

暂时设置冷静期未必不好

实际上,包括自由行在内的内地游客给香港带来的巨大利益,连多数明显倾向反对派的香港本地媒体,都不好意思明白否认。然而现下反“自由行”和反内地游客的舆论甚至激进行为,在香港社会仍然占据主动和上风,以“驱蝗广告”等近年的典型事例来看,把持着香港诸方面主导权的多数精英人士和主流媒体,对这种极其恶劣的歧视与挑拨行径,不仅谴责力度又慢又轻,许多甚至给人以言不由衷之感。但凡抓住内地游客的一些黑点有意夸大的消息,却往往立刻应者如云。

这种反常现象最危险的迹象还不是鼓吹日渐公开化,而是越来越长期化。一定意义上,这是否意味“反内地”情绪正在香港逐渐赢得阳光下的“道德合法化”基础?这不能不引起有识者的深深忧虑。再简单地用“沉默的大多数”来搪塞,是对香港对祖国前途的不负责任,虽然在“反占中”签名等活动中,我们也听到了普通香港民众的声音,但现在更应该问的是,什么时候香港“沉默的大多数”才愿意更积极地反对这种逆流呢?

现成就有两个最好的例子——“奶粉禁售”和“占中”。前者特区政府似乎只想息事宁人,对反对派的要求步步退让,结果却是事不息人不宁,荒唐的禁令严重撕裂了内地与香港的互相信任与感情,民众间甚至发生了激烈的隔空对骂,小麻烦办成大坏事。后者尽管反对派不惜公开勾结外国势力,一再摆出要鱼死网破的架势,大批的香港媒体、商人和团体也以所谓寻找妥协为名,不断替反对派打边锣敲边鼓,造势要价。然而中央坚持原则寸步不让,一方面对各种威胁见怪不怪,任其自生自灭,一方面抓紧办好自己的事务,结果“占中”的荒谬显露无疑。

然而由于长期得到香港主流媒体的实际支持和广泛传播,确实有相当部分香港居民受到蛊惑,或多或少赞同和相信反对派的反内地宣传,以为排斥了自由行游客,就能“追回原来安逸、便利的生活环境”。尽管他们之中很多人其实就处在最容易受到冲击的经济阶层中。坦率地说,现在只用逻辑和道理作解释,他们恐怕很难听进去。最能改变他们思想的,还是事实。而且他们之所以听不进解劝,恰恰是因为实际相信,无论他们如何折腾,内地、中央总会对他们包容忍让。如果能寻到机会,打破这种错误观念,对于一国两制在香港更好的落实与推进也会大有益处。中央在自由行问题上出人意料的表态,也许就是另一种督促港人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更多、更快、更好地承担起治理好、发展好香港的责任。至于效果如何,就要看香港务实勤奋、不怨天尤人、唯自强不息的精神如今还剩下多少了。

注:

香港旅游行业现在直接雇用人员达到23万,由于赴港游客人次数已经接近香港居民的六倍,所以在扣除约4万人的住宿业服务人员之后,认为其余旅游业人士为赴港游客提供的服务不会少于他们向香港本地居民所提供的服务,应当是合理的估计。而内地赴港游客的平均消费金额全面高于全体赴港游客的平均消费,也可以合理假设内地游客平均创造的旅游业工作机会至少不低于平均水平,由此可以推算,内地游客给香港的旅游行业带来了不少于10.1万个岗位。

以澳新银行的研究,内地游客2013年在香港零售业的消费支出约为1683亿港元,与特区统计处的游客境内消费开支数据相对照,约占内地游客在香港境内全部消费开支(2170亿港元)的77%,符合对内地游客消费习惯的观察,也与其他机构的多项同类研究数据基本相符,可基本采信。考虑到内地游客在港购买商品以奢侈品、高级消费和民生品为主,在大型商场消费为主,同等消费金额下需要的服务人员很可能少于香港零售业平均水平。虽然手头缺少相关研究,但笔者认为,给予其50%的折算率应能保证推算结果的稳妥性。则可以认为内地游客消费为香港零售业提供的岗位不少于4.6万人。

内地游客在香港的饮食消费开支,现在还缺少详细的直接数据。但与2003年6月饮食业仅雇用了168000人相比,现今香港饮食界多雇用了约73000人,不过考虑到2003年是香港经济低谷,本地居民很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压低了当时饮食业雇员人数。笔者改采用2001年6月数据(为1997-2003年间的雇佣高峰,全港景气程度也与现今接近),为228000人,与其比较,现在仍多雇用了近43000人。同期香港人口增长了6.7%,而游客数量几乎增长了三倍,其中接近九成都是内地游客。在假设香港本地居民饮食习惯没有明显变化的条件下,香港饮食业得到内地游客支持的工作岗位大约在2.7万个左右。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观察者网
相关推荐: 自由行香港救生魏峰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