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别让“段子”对社会的伤害超过杀人犯

2014-09-13 14:56:52 作者: 李天阳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提到杀人犯,人们往往不寒而栗,说到“段子”,大家常常兴趣昂然。但一些“诛心”的“段子”对社会的杀伤力真的比手持钢刀的人小吗,我们很难下这个结论。

0b02aee3-03ce-4993-b299-1b8b04a3d2e7

哈尔滨越狱杀警案的最后一名案犯高玉伦11日落网。亲人举报、无处藏身等细节让高度关注此事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法网恢恢、善恶有报。然而,网上迅速冒出的一些“段子”被大量转发,此类“逆向调侃”制造了所谓的“笑点”,但在这些“笑点”背后是对生与死的嘲讽,是对人性蔑视,是对事件受害者和当事人的二次伤害。提到杀人犯,人们往往不寒而栗,说到“段子”,大家常常兴趣昂然。但一些“诛心”的“段子”对社会的杀伤力真的比手持钢刀的人小吗,我们很难下这个结论。

针对高玉伦落网,有“段子”竟然说他“杀了一个渎职的警察,让两个腐败的看守所领导入狱”,“最后给自己的儿子儿媳(举报者是其亲戚)多留了15万。”他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辈子“值了”。其间还掺杂着跑得了初一,跑不了十五之类的调侃。在这样的“段子”后面,有网民留言——“唉,英雄被捕”。

对此,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感到气愤。杀人、杀警、越狱,一个重罪叠加的人在一些“看客”眼中成了配角,他们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死者、看守所领导和罪犯的亲属。且不论遇害警察是否渎职还没有定论,即使有违规行为,能说他的遇害是高玉伦做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吗?这样说的人不感到自己无耻吗?再说高玉伦的亲属,即便他们拿到了这15万,能弥补此事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吗?有记者问举报人,“后来网上有人说你家大义灭亲,你怎么看?”他说:“我也看到了,说的太……唉,心都碎了。”举报人的妻子也就是高玉伦的亲戚为了这件事,一直在痛哭。他们只求“守法”,但现实是,他们还将长期生活在一些负面舆论特别是这些“段子”的阴影中。

这种“段子”的流行有其社会土壤。在媒体的报道中,高玉伦的孝顺、越狱后在商店中拿东西留钱等细节令人印象深刻,而该案的受害者与责任人的负面内容也被放大。此外,对司法体系的抱怨与仇官、仇警、对人性的猜疑等一系列社会情绪都为这种“逆向调侃”积累了“人气”。有人认为,这种调侃无伤大雅,不用上纲上线。但看到这种“段子”的人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看完后先是觉得可笑,笑过之后又会觉得说得“有些道理”,之后再顺手发给别人。一个黑白分明的社会事件在这种调侃的冲刷下会不断“韵染”开来,最后变得模糊不清,黑不再是黑,白不再是白。

此次杀人越狱案后出现的这些“段子”,只是当下民间舆论场中存在现象的一个缩影。每逢有类似社会事件发生,各种“段子”总是紧随其后、受到“热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反客为主”。在充分认识其内容危害性的同时,也应看到,这种调侃的方式是有传播力的,但希望每一个收到这种“段子”的人都多拿出一两分钟去想一想,别让“调侃”变成“调砍”, 别让“段子”对社会的伤害超过杀人犯。(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部编辑)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环球网
相关推荐: 杀人犯段子社会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