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台学者:台湾不缺乏解放思想 而是如何实事求是

2014-08-07 02:22:56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台湾《中国时报》6日文章,作者为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特聘教授童振源,全文摘编如下:

马英九上台后推动不少内部改革与两岸开放政策,但总是心存顾忌而绑手绑脚。改革与开放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方式,但却经常失败、甚至以悲剧收场。改革与开放难免冲击既得利益者与弱势者,他们可能站在反对立场。更麻烦的是,改革与开放效益的不确定性,甚至连个人都不确定会落在赢者圈或输者圈,多数人民也会倾向反对。这便是台湾遇到的困境。

有时候,危机真是转机,因为大家会痛定思痛、不改变不行。然而,今天的台湾真像温水煮青蛙,面对国际环境剧变与严峻挑战,大家没有警觉性与改变的决心。很多人害怕改变,因为还没到无法生存,但又感到外在竞争,所以寻求政府的保护。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问题。

大陆的改革开放经验非常值得台湾借鉴,包括试点、渐进、增量与双轨作法。1980年代,大陆农村的成功改革与个体户的蓬勃发展,初期都不是大陆规划推动的政策,而是大陆人民为了生存、冒着生命危险实行的试验,人凭借藉的便是大陆领导人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氛围。

台湾缺乏的不是解放思想,而是如何实事求是。要改革与开放,便需保护既得利益者与弱势者,但又要改变他们的惯性。这不是容易的工作,是台湾当前最大困境!以试点的方式,特别是从落后的地方开始推动,比较不会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大陆开放初期选择厦门、深圳等4个城市,都是相当贫困地区,这些居民都支持开放。即便如此,大陆还是戒慎恐惧,厦门特区初期只开放2.5平方公里,而且这4个城市都是向华人(包括台湾)开放,避免被说走资本主义路线。同时,这些特区没有国有企业,不会侵害社会主义的正当性与既得利益。

“试点”与“渐进”可以降低改革与开放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展现确定的经济获益,使其他地区效法推动改革与开放。再透过“增量”方式,由计划经济外的经济领域先进行改革,避免伤害既有的计划经济既得利益者。等到计划外的经济力量已经远比计划内的经济力量要大时,再改革计划经济便不会招致太大抵制,甚至国有企业看到改革利益早就积极自我改革。

即便如此,改革计划经济仍会面临既得利益者与弱势者的反对。尽管“试点”与“渐进”呈现的经济利益可以降低反对者的力道,但是仍难以避免这些人的反对。“双轨”便成为重要的改革机制。例如,在不伤害计划经济体制的既得利益前提下,对新进的雇员采取不同聘任制度。新聘员工无法享有铁饭碗,但薪资报酬高。久而久之,“新轨”的人员逐渐成为多数时,政府便可以推动全面革新。

要推动台湾的改革与开放,面对阻力可能比大陆更大,因为台湾还没有遇到迫切危机。但是,马英九不能再以先知者的傲慢态度推动政策,而要以适当的政策机制化解人民的疑虑与反对,才能真正推进改革与开放。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环球网
相关推荐: 台湾学者而是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