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环球视野 / 正文

于时语:乌克兰和加沙地区的‘苦肉计’宣传战

2014-08-06 08:29:19 作者: 于时语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扫描到手持设备

乌克兰内战和巴勒斯坦加沙地区的以巴交锋,都是血腥的悲剧事件。更可悲的,是围绕这两场冲突同样激烈的宣传战,可以说已经演化成现代版的国际“苦肉计”,以此“妖魔化”对手,取得暴力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甚至年初的“乌克兰革命”,也可以说是“苦肉计”的结果。这便是许多和平示威平民被身份不明的狙击手射杀,被怪罪到民选亲俄总统头上。可是新政府掌握乌克兰国家机器至今,欠下血债的这些狙击手的身份下落,仍然是个扑朔迷离的疑案。

马航Mh17班机在乌克兰叛军地区上空坠落遇难的近三百名无辜乘客,成为最新的“苦肉计”宣传战材料。美国政府马上一口咬定:击落马航班机的是俄罗斯支持的叛军,普京总统必须对此直接负责。欧盟虽然没有直接指明“凶手”,因为遇难者多数是欧洲公民,也被迫加入华盛顿的“苦肉计”宣传战,认为俄国至少要对此间接负责。

必须承认,这场“苦肉计”宣传战有相当的效用,普京在国际上陷入相当大的被动,乌克兰政府军得以“名正言顺”强化对叛军的攻势,而欧盟也不得不在华盛顿的压力下启动对俄罗斯的下一轮制裁。

对比山姆大叔在马航Mh17班机坠毁惨剧上的宣传优势,加沙地区战争的爆发,却在国际上同时上演了另一台“苦肉计”宣传战,对华盛顿十分不利。

首先是以巴双方伤亡数字的悬殊比例,使得美国政府不断强调的“以色列自卫权”日益失去说服力。其次是巴方伤亡的主体是平民,更有大量的儿童妇女。连联合国有关官员都被迫宣布以色列可能犯有战争罪行(同一官员数日后又说击落马航班机也可能是战争罪行,显然出于华盛顿的政治压力)。

问题是即便如美国认定,马航班机遭乌克兰叛军击落,所有论客都同意这是叛军的误判,而不是蓄意打击非军事目标(反过来,如果根据莫斯科指控,是乌克兰政府军有意上演“苦肉计”,那就是货真价实的战争罪了)。然而以色列对学校、医院等平民设施的轰炸,却都是有意的主动,难以误判来推诿责任。

在强大的犹太游说势力之下,华盛顿固然继续高唱哈马斯军事人员利用平民作屏障的老调,但是美国之外,这种宣传的作用非常有限。即便在乌克兰危机上与美国一起构成“国际社会”、谴责莫斯科的欧洲,加沙战争的“苦肉计”效应也日益增大。

以美国最坚定的盟友英国为例,保守的伦敦《经济学人》周刊不仅承认在以色列和埃及军政府的联合封锁之下,加沙地区早已是“世上最大的露天监狱”,更客观指出最新的加沙战争,乃是以色列硬把三名以色列殖民地少年被绑架撕票归罪于哈马斯,在西岸大举抓捕哈马斯人员而触发。

英国著名四频道电视台记者斯诺(Jon Snow),从加沙现场报道巴勒斯坦妇孺遭到大批残杀的同时,宣布“地球上其他任何国家如果做出(以色列)在加沙的行为,会遭到全世界的抗议”。

即便是在美国,巴方平民妇孺的大量伤亡,也引起传媒的尴尬反省。亲犹太势力开始以新的论点来转移战争责任,特别是以色列对巴方平民的“集体惩罚”,明显违反国际法而构成战争罪。最突出的是《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公然提出因为加沙平民投票选举支持“恐怖组织”哈马斯,而丧失了他们作为平民受到保护的资格权利,而成为以色列战争行动的“正当目标”。连《华盛顿邮报》都不得不把上述说法,批评为“最卑鄙的(most vile)”评论。

总之,利用马航班机被击落事件上大唱道德高调的华盛顿,明显在加沙地区上演更为惨烈的“苦肉计”宣传战上陷入相当尴尬的被动,迫使国务卿克里强化推动停火协议的努力。

如《经济学人》周刊指出,这次加沙战争最初并不是哈马斯组织的主动,但是哈马斯目前的不妥协态度,未尝没有看到继续这场“苦肉计”宣传战的优势。外人难以对此作出道德判断,更何况如上述《华尔街日报》评论,加沙平民的民意支持,是哈马斯的行为基础。

至于哈马斯组织在埃及穆兄会掌权时的政策误判,与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反目,陷入今天在整个区域孤立无援的状态,这只是整个现代阿拉伯世界悲剧(《经济学人》周刊语)的一部分,而超出了本文评论范围。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联合早报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