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文扬:“反占中”签名行动为什么能成功?

2014-08-01 10:09:24 作者: 文扬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保守的秩序主义者尊重威权和传统,并不意味着他们都缺乏勇气,甘做顺民。而激进的运动主义者颠覆威权和传统,也不一定都是英雄豪杰,恰恰相反,由于行事偏激、不循常理,其政治反对派的面目与社会反对派的本质常常令人分辨不清。

伴着维多利亚湾的夏日热风,香港街头的民意政治也热浪滚滚,针对6月份反对派“占中公投”78万票的先声夺人,7月份建制派“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高调反击,借势发起了“保和平,保普选,反暴力,反占中”签名行动。

超出很多人预料,“反占中”签名没费多少力就一举超过了前者的投票人数,第8天就收集到了81万多,截止到27日又超过了93万。据大公网消息,发起人之一的周融透露“现时过百万市民亲赴签名站支持”,“令人感到鼓舞”,今晚将公布具体数字。

单从战术上讲,“反占中”签名当然就是一次“反占中公投”,针锋相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是站在同一个舞台,唱同一出戏,用同一个唱法,技术层面的指责也就相互免除了。这次签名行动,相当于是建制派向泛民派的一个宣告:街头政治这个舞台不可能任由你独占,民意不会被你挟持,真要是同台唱戏,我的戏唱得比你还好。

为什么建制派这次积极反击能够一举成功?这首先还要从当前香港建制派的根本性质说起。

“反占中”签名相当于建制派向泛民派的一个宣告:街头政治这个舞台不可能任由你独占

“反占中”签名相当于建制派向泛民派的一个宣告:街头政治这个舞台不可能任由你独占

香港建制派就是保守派或称秩序派

建制派因为历史起源和亲中立场而被归为“左派”,政治光谱红色。这在几十年前是没有问题的,但从回归到现在,性质已经完全变了。

正像其英文名字Pro-Establishment Camp所体现的,当今的建制派维护制度、尊重威权、恪守法律、告别革命,已经是地道的“秩序主义”派别。因为今天的中央政府已成为威权、制度和秩序的代表,所以亲中Pro-Beijing与亲建制Pro-Establishment两者也就合流了。由于各派都以中央政府为坐标,所以“告别革命”的建制派留出来的“左派”立场和红色光谱位置,恰恰就由坚持其对立立场的激进反对派填补了。后者志在颠覆秩序、挑战威权、抵制北京,于是演变成行为激进的“运动主义”派别,正好与建制派的“秩序主义”形成了新的对立,成了两个针锋相对的阵营。

今天的建制派已不再属于街头和广场,当激进反对派动辄发起街头运动、挟民意以令威权时,建制派的“常规”立场只是简单的反对,耐心敦促对方回归法治途径和议会日程,轻易不会选择你来我往的非常手段。

但建制派的这个高姿态,不时遭到激进派的人格攻击,斥为奴颜婢膝、没有骨气。其实这两方面完全无关,或由于无知或出于故意,才会将其混为一谈。归根结底,秩序主义与运动主义,就是两大意识形态,自法国大革命以来两百多年世界各国普遍出现的两大政治分野,前者在政治上的代表就是各式各样的保皇派、保守派、建制派,后者就是各式各样的倒皇派、革命派、民主派。双方各执一端,都是出于各自的信仰。

保守的秩序主义者尊重威权和传统,并不意味着他们都缺乏勇气,甘做顺民。而激进的运动主义者颠覆威权和传统,也不一定都是英雄豪杰,恰恰相反,由于行事偏激、不循常理,其政治反对派的面目与社会反对派的本质常常令人分辨不清。

政治上的大智大勇与社会流氓的小打小闹从来就不是一回事。了解西方政治史的人都知道,英国的托利党就是秩序主义的鼻祖,但英国的军事天才和国家英雄也都出自这个群体,近代以来的历次对外战争,无一不是在托利党领导下打胜的。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了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一生参与了60场战役,而作为政治人物的他,是英国当时最大的保守主义者,历任首相、上院议长和托利党领袖。

虽然今日香港难比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建制派也远非托利党,但在保守主义这个政治哲学基本面上,仍有一脉相承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建制派就是今日香港秩序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主要代表。

至于为什么身为英国保守主义大将的末代总督彭定康不仅不支持香港建制派的立场,反倒站到了泛民派的背后?这又是另外的问题了,读者可以自己分析。

激进反对派注定失败

明辨了建制派的基本性质,也就容易看清当前香港政治斗争的形势了。

根据一般的历史经验:当激进派诉诸民众时,保守派总是处于守势,世界各国莫不如此。其中道理很简单,由于普通民众天然具有反威权、反秩序的倾向,又极容易受到民粹政客的煽动,所以一向都是激进派的同盟军,不大会出现积极拥护保守政治方案的情况。即使保守派的方案实际上更加符合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但往往因为短期的阵痛和表面上的牺牲,遭到民众的反对,并难免被激进派抓住把柄,恶意利用。

香港当前的情况,若放在世界范围上考察,并无多少特殊性,无非也是因为威权缺失和法律不完备,被激进派和外国势力钻了空子,使激进主义占了上风,保守主义退到了角落。这种看似“东风压倒西风”的情况,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可以找到很多类比,尤其是法、德、俄这些发生过大革命的国家。

然而,尽管各方面形势都对香港激进派十分有利——因为“一国两制”的承诺使北京政府的威权不能落地,因为23条立法未果连叛国活动都不能入罪,因为普选年限临近令闹事有了大好时机,因为美国的“重返亚太”让香港重获地缘战略价值,等等——但他们还是没能得逞,而且正在面临大大的失败。

这一次“反占中”签名活动就是建制派的一个胜利标志,近百万的签名征集说明了什么?说明激进反对派的民意基础极为薄弱,连先天本不占优势的保守派都可以在这个阵地轻松取胜。

“反占中”是民心所向

“反占中”是民心所向

其实,香港激进反对派的失败基本上是注定的。

首先,如前所述,他们并不是真的出于某个坚定的政治信仰,很多人的反中情结另有其他方面原因,他们只是钻了香港当前的政治和法律空子,顺势装扮成了政治反对派。这些人本质上是民间社会产物,天然的社会反对派,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会因威权缺失应运而生,在香港就更不可能没有。

第二,他们也并不是香港本地政治环境的一部分,因为他们中很多人都直接或间接接受外国势力的资助和指导。“祸港四人帮”与美英情报机构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仅此一点,就足以将他们那些冠冕堂皇言辞的虚假本质暴露无遗,令他们那些慷慨激昂行动的险恶动机大白天下,其他也就不用再说了。

第三,天然存在的社会反对派,难免出现的外国代理人,在香港这个“一国两制”社会里,原本都是不可能没有的社会群体。既然23条立法一直空白,这些人就算是公开将香港当成了颠覆基地,公开充当美国制华战略的先锋战士,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法律暂时还管不了。但是这些人错就错在太忘乎所以,太高估自己的力量了,当他们想要填补权力真空,想要挟持民意,想要瘫痪社会,甚至想要借助美英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时,他们实际上已经力量透支了。就像一个人站在高凳子上打拳,拉开了吓人的架势,却没发现凳子本身腿脚不齐、摇摇欲坠。

这一次建制派发起“保和平,保普选,反暴力,反占中”签名行动,就犹如是一脚踹到了摇摇晃晃的凳子腿上,不用费多少力气,激进反对派就失败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回合,激进反对派不会就此罢休,让他们继续装扮成政治反对派的舞台还在,可以供他们继续挟持的社会民意基础还在,在背后继续支持他们的外国势力也还在,新的政治斗争篇章还将在香港上空展开。

但事物自有内在规律,人们早晚也会认清这些规律。若问“反占中”签名行动为什么能成功?真正原因,倒是可以在激进反对派为什么失败这个问题中轻易找到。

作者是《新西兰联合报》社长,合著《中国力》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观察者网
相关推荐: 行动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