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文化评论 / 正文

刘仰:艺术的源初与当代艺术的质地

2014-07-21 17:36:00 作者: 刘仰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注:去年9月5日,在北京服装学院参加了一个座谈会,讨论“艺术生长点”。这个座谈会的缘起是因为吾友黄纪苏、祝东力先生主编了一本《艺术手册》,不定期出版。在准备第二辑时,召开了这个座谈会,讨论现代化条件下,新的艺术生长的可能。我并非艺术界人士,对文学艺术只是适当关注而已,蒙黄、祝二位抬举,本人忝列座谈会,说了点自己的看法,也听了大家的意见。如今,《艺术手册——未来生长点》已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我把我在此次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贴出来。我觉得,黄、祝二位主编《艺术手册》表达了一种态度:在喧闹的当下社会,我们能否静下心来,做一点不那么吵吵嚷嚷的事情?即便我们做不到“旁观者清”,我们是否也可以力图保持一个旁观者的心态?以下为座谈会发言整理内容:

如果要说文艺的新生长点,我想可能就要说旧文艺的衰落。在我看来,有些衰落确实是已经发生了,是否有新的生长点,目前还看不太清。比方说现代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代诗的潮流一点都不压于邓丽君,当年一个现代诗人的崇拜者其数量之多和狂热程度甚至不亚于当今周杰伦的粉丝。那时候,诗人可以在工人体育场开朗诵会,爆满,警察都要出动维持秩序。相反,今天中国现代诗的处境非常可怜,谁还会注意有什么新诗发表、新诗集的出版?前几年赵丽华的“梨花体”引起了一些混乱和反响,主要是批评意见。沈浩波今年新出了一本诗集,有多少人知道?沈浩波现在是出版商,出了很多畅销书,但像另一个出版商张小波一样,忘不掉自己的诗歌情结。有一次我在微博上与沈浩波互动,我问他:你们出版商出了那么多畅销书,为何现在没有一本现代诗集是畅销的?他在微博上跟我讨论了半天,说诗歌是小众的,一直强调这个。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人投身诗歌领域就是因为当时它是大众的,如那时候诗歌就是小众的,还会有那么多人投入吗?今天的现代诗的确是小众的,某些诗人号称以梦呓来写作,摆出一副彻底拒绝大众的架势,安心地自我陶醉于象牙塔。另一个极端是“下半身”诗歌,无非是想以庸俗的方式重新赢得大众,阳春白雪没戏了,就彻底下里巴人,结果也无人喝彩。现代诗的所有努力似乎都已经跟大众无关了。这种艺术形式的衰落已经很清晰,要想有新的生长点,就必须发生转折。

今天写现代诗的人依然很多,能够拿得出手的好作品是寥寥无几,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这个领域花时间、花精力,觉得诗歌是了不起的一件事。这种现象其实也预示着现代诗有可能在中国获得新生,但必须调整思路和方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现代诗理论,我认为是没有出路的。我写过几篇文章,对现代诗很不客气,现代诗歌过于模仿西方翻译诗,大大忽略了中国自身的语言文字的特色与规律,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感在现代诗里几乎体现,现代诗只能走入深奥、虚幻的意念,让人看不懂,诗人也故弄玄虚,其实是“以艰深文浅陋”,被中国读者淘汰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诗歌艺术未来能否在中国重新繁荣,这是很严肃的问题。历史上有唐诗宋词的高峰,现在的诗歌几乎臭不可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海有一个诗人写了一首现代诗,里面有一句话,大意是:随便捡起一个石头往人群里扔,一定能够砸中一个诗人。我觉得现代诗歌和很多其他艺术门类都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艺术有表现手段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赵丽华的“梨花体”走向一个极端,不需要任何表现手段,好像到了无为而治的境界,没有任何文字上的技巧,什么都不要,除了“回车键”什么都不要。这样还能成为艺术吗?但是,她是对现代诗的逆反。那些让人看不懂的现代诗,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什么值得让读者花时间体会的东西?任何一种艺术,思想性和技巧性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我觉得在今天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很多现代诗人广受欢迎,本质上并不在他们的诗歌技巧,而是内容思想性。那时候的现代诗实际上承担了很多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让人误以为现代诗可以忽视技巧。到今天,现代诗原先承担的思想性功能,要么被其他方式取代了,要么是自身的思想资源已经枯竭了,无法再承担广泛的社会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诗再没什么文字和语言上的技巧,谁还会再需要它呢?

当今各种艺术形态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现在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不讲思想内容性,只讲技巧,走娱乐化、流行化路线。事实上娱乐化也需要内容,只不过内容粗俗一点。二是忽视技巧,刻意追求思想性,希望一句话就能达到艾略特的高度,一首歌就能拥有列侬的时代感,什么现代、后现代之类,等着艺术评论家给他们在艺术发展链条上确立一个地位。有一句话说了可能会得罪人,我觉得艺术想主动承担思想性,可能就它根本就承担不起。历史上可以找到很多具有丰富思想性的艺术作品,但是,这些艺术品的出现不是艺术的自身规律决定的,而是时代发展命运决定的。某些重大的时代性思想内容被艺术家抓住后,以比较独特的方法放到作品里,使得作品体现的思想跟时代整个巨大的思想变迁高度吻合,它才成为一个广泛传播的艺术家。除此以外的大部分历史时间里,各类艺术家主要依靠的是技能。艺术家要创作思想,除了极少数的天才有可能,大部分的艺术家是不可能的。今天中国有各种各样艺术门类,例如张艺谋的电影,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很多,有的很吸引人,但是思想性非常缺乏。思想性的缺乏在各种艺术门类都存在,但这个问题并不是艺术本身能够解决的。

缺乏思想性的根本原因跟当今中国社会整体上缺乏思想性有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几乎就没什么新思想,整个思想界要么一片狼藉,要么就是完全抄袭、照搬西方。因此,各类艺术家在思想上也大都如此,中国整个思想学术届就没有提供与中国发展和地位相符的新思想,艺术家在这个问题上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串。我认为,提供新思想不是艺术的第一要务,艺术的本质在于用很好的技巧表达某种思想。艺术想要为社会提供新思想,那是本末倒置。因此,对于艺术来说,如果时代有新思想出现,敏感地抓住它,用艺术手段表现它,这会成为一个重大的机遇。但在历史的长时段中,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这种现象只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艺术家的常态就是把你的技术手段磨练、提高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时代没有新思想的时候,技艺纯熟的艺术家最保险、最受欢迎的方式就是表现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老思想、老观念。例如,好莱坞电影其实不创造任何新思想,它只是用精湛的技术手段表达爱情、亲情、战争、犯罪、个人奋斗等等古老的话题很成熟的思想结论。中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自己追求的、观众希望的,主要就是他们唱腔、身段等,并不指望他们有什么新思想。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很多畅销的流行艺术,都是以技巧来呈现保守、成熟、普遍的旧思想、旧观念。我必须指出,这种状态才是艺术的常态和本分。

艺术本质上是一个技能,用来表现其他内容。现在有些人搞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在我看来顶多是一个灵感而已,根本谈不上思想性,也谈不上技巧,这些东西早晚会被淘汰。今天我们讨论中国的艺术形态是不是到了一个转折点?我觉得从思想性的角度,艺术的转折点可能还没到,它是滞后的。艺术思想转折点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在学术思想领域发生转折之后才有可能发生,才有可能影响到艺术的具体形式上。当今中国学术思想领域没有这么一个转折,中国的、西方的,一片混乱,对于艺术来说估计这种混乱的局面还会延续。但是,从技术手段的角度,艺术的转折的确可能发生。比方说诗歌,当它没思想、没技巧,只能被淘汰。但是,新的艺术表现手段的出现,会带来它的兴旺。所以我们会看到与现代诗的没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行歌曲的广受欢迎,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老百姓都很喜欢,在我看来也算不错的现代诗。当然,学院派诗人看不起流行歌曲,要么依然不讲技巧,要么依然追求他们所谓的个人新思想,那是一条绝路。现在流行歌曲的热度有点降低了,但自从手机普及后,手机里面编的短信段子、顺口溜,有的不一定完全都是黄段子,思想性虽然不强,但文字语言技巧还是不错的,也很受欢迎。它们通过新技术得到很大的传播。尤其是现在很多好的广告里面,有些文字可以称为好的现代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很重要的技术手段。我们说,因为有了纸张、有了毛笔,才有了书法这种艺术,那么,有了网络以及其他新技术手段,在中国的现代诗歌领域,会出现什么新的转折?这也值得期待。

网上有诗歌创作的软件,我曾经试过,挺好玩的。软件操作很简单,输入几个关键词,其他的辅助词电脑给你填。你设定多少行、多少段,电脑一分钟之内就写完一首诗。它还可以分类,什么爱国诗、边塞诗、豪放派、婉约派、鸳鸯蝴蝶派、朦胧诗、上半身、下半身、闷骚诗、猥琐诗、政治诗等等,一共有上千种诗歌风格模板。如果电脑写出来的你不满意,可以一次次重来,直到满意为止。做出来的现代诗不比任何一个现代诗人写的差,放在一块分不出比现代诗人写的有什么差别。甚至包括古体诗,有曲牌的,菩萨蛮、满江红之类,它都有做诗的软件。这个网站上网友的留言也很有意思:“诗歌的掘墓人!”“可以去骗女孩子啦,谢谢!”等等。换句话说因为现代诗没技巧、没思想,机器都能做了。所以,如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没有技巧,诗歌什么都不是,所以叫我说现代诗确实该完了。

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著名的诗人,我看当时他们也未必认为自己是诗人。中国最早《诗经》里面很多诗都不知道是谁写的,在我看来都是刚才李云雷先生说的“农民工”写的,后来有一些知识分子收集起来变成了名作。它的美感在今天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与那时候相比,时代已经变化很大,和我们今天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情感相通,这个有一定的美感。我不认为诗歌的发展有语言文字之外的规律。唐朝的诗歌能够兴盛,道理很简单:是政府创造了一个需求,创造了诗歌的实用性,导致读书人把聪明才智用到了写诗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说?唐朝有科举制度,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地位,诗歌就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文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考试只能用相同的标准,律诗的标准比较容易评判,所以读书人把聪明才智都投入到些律诗上去了,所以律诗在唐朝就很兴旺。为什么后来律诗不流行了,水平也降低了?因为宋朝科举不考写诗了,但是,宋朝的市井文化开始大发展,商业文化很发达,宋朝流行写词,是因为当时的商业文化决定了它的实用性。宋代的词大都是给楼堂馆所里唱小曲用的。宋朝的柳永没有考上科举,当时有一个人跑到西北去,回来说,西北凡是有水井的地方都有人唱柳永的词。这就是社会需要导致艺术的创造,艺术存在、生存和发展。如果我们不从这样的社会需要或者是艺术实用性的角度来观察艺术,恐怕难以找到艺术发展的真正规律。现在的诗歌缺乏生存空间,关键是社会不需要它,没有实用性。我刚才讲流行歌曲甚至是广告可能有对诗歌的需求,诗歌也就的确可能在那个地方出彩。当今一些学院派诗人说自己是“梦写作”,没人要的,没有实用性。

冼星海在延安的时候创作了交响乐,他的技巧完全是西方的技巧,相对于西方来说,他在技巧上的独特性并不明显,他为什么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关键是他的思想性,延安体现了当时中国很独特的思想性。冼星海用他熟练的技巧,很好地体现了延安的思想,使得他成为那个时代的标杆。芭蕾舞也一样,从技巧来说,“一红一白”(《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技巧未必比西方高多少,但是,它们能够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反响,并且在历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关键是承载的思想性非常的独特,加上中国特色更具有独特性。但必须指出的是,冼星海音乐作品和“一红一白”的思想性都不是艺术家本人创造的,而是艺术家用交响乐、芭蕾舞这种独特的艺术工具,加入了时代新思想体系这个庞大的队伍,很好地表现了时代的思想。我认为是在那个思想体系里面产生的一种新的非常充沛的情感。回到八十年代的现代诗,现代诗标志的思想性对于中国前30年的思想状态来说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是突破性的,爆炸性的。但是,把现代诗当时的那个思想性放到西方社会,也没有多大了不起。因此,当中国日已融入西方文化,现代诗思想性的光芒就立即暗淡了。

我认为艺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技巧,二是思想。技巧是首要的,思想是次要的。因为艺术难以创造思想,艺术只是表现某种思想,艺术是为思想服务的。世界上的新思想本来就不多,以为艺术能创造新思想,那是艺术自大的错觉。现代派艺术经常陷在这个错觉中,以为自己能创造新思想,结果都很平庸。为了创造新思想而搞艺术,那是死路一条。技巧不高而为思想服务,艺术也不能长久。说艺术是独立的,因为它的技巧是独立的,说艺术是附庸,因为它的思想的确是附庸。今天的中国整个学术界都认为西方的思想是普世的,艺术也跟着附和。结果,中国的学术思想界有多差,艺术就有多差。思想性和技巧性都超不过西方,只能跟在后面,没有什么新东西出来。但是,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拘泥于西方的思想模式正处于被打破、被突破的状态,西方思想体系的缺陷,在西方社会内部都开始暴露,这是又一个会产生新思想的时代,艺术家应该敏锐地抓住这一点。

从艺术门类上小说会长期兴旺的,讲故事、说故事,这是人类一个很悠久的习惯,从没有文字、口口相传的时代就有,小说肯定要长期兴旺。我没有读过《三体》,但是这个介绍的确让我很感兴趣,这个事情也许跟我自身也有关。我是学理工出身的,中国这几十年国力的增强跟理工科的发展非常有关系。例如中国航天这一块,全世界都认为中国现在的航天很了不起,再如航空母舰,以后还要造几个。在理工科领域,搞理工的人在和世界做比较的时候差距感很明确,我用什么样的努力、什么样的手段可以赶上,甚至都也可以算出来。美国前两天有一个消息,他们的科技投入要降低,点名生物科学家要失业。这两个一比较,中国赶上它的可能性就在眼前,很明确。所以搞理工的人产生重新描述世界的东西,我觉得很正常。中国文科领域最落后,多年来强化了一个印象:除了洗心革面完全接受西方就没有出路。文科不像理工科的距离感那么明确,总觉得永远赶不上西方,因为西方的观念和思想体系是人类社会唯一的标准。这种观念导致文科永远难有出头之日。所以我觉得像这样的一个科幻小说以这种方式出来,某种程度上也是思想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在理工科人的身上开始出现了一个鲜明的表现,但是,我们整个思想界在这一块没有跟在第一线做理工的那些人的步伐,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值得注意。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原来在证券交易所工作。他曾经说,把他在证券交易所工作的几年经历写一篇小说肯定好。我说,你写啊。他说,我要写出来会有人把我杀了。我有一个朋友做房地产,他说过一件事。有一块地政府要招拍挂,已经和政府沟通好了,做个戏,铁定是他的。结果出了一个人要争。他给我讲怎么在几个小时里,想方设法把那个搅局者赶出去。讲了好几个小时。我说讲得太生动了。这种东西没人写。

注:由于是座谈会,发言并不连贯,有些是插话。完整的,大家可以看《艺术手册——未来生长点》

3

3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生长点座谈会艺术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