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魏峰:金砖银行挑战了谁?

2014-07-17 08:38:38 作者: 魏峰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15日在巴西召开的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必将是自“金砖国家”会晤机制建立以来,各国间在合作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最大突破的一届高峰会议。标志就是讨论多年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及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在历经多年磨练后,终于正式落地。

世行和IMF有了新伙伴

自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的概念一被提出,这两个新金融机构就被普遍认为是世界银行集团(WBG)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翻版,或者说竞争者。虽然现在公布的资金规模与WBG和IMF还有很大差距,成员国数量更是完全不在同一比较平台上,但它们蕴含的巨大潜力是所有人都不敢稍有轻视的。

不难看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WBG、IMF内始终处于边缘的地位,即使是相对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国,在最新的2010年投票权改革方案后,也只占有世行4.42%的投票权,居于美日之后。而IMF的投票权改革由于美国国会的故意拖延,更至今没有得到落实。在这种背景下,金砖银行和基金作为WBG和IMF一种可能的替代品,不仅对于现在的五个金砖国家,而且对于其它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恐怕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吸引力。

7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福塔莱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这是金砖国家领导人集体合影

7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福塔莱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这是金砖国家领导人集体合影

尤其是金砖开发银行的主要任务从一开始就被设定为:“为金砖国家、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筹集资金。”鲜明地表示了不局限于金砖国家内部,而会将全球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都纳入服务范围的态度。虽然无论是由于财力的限制,还是经验、资料和人才积累的不足,在可预见的将来,金砖开发银行确实仍只会是“对全球增长和发展领域的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的补充”。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全球还是区域性的多边国际金融发展机构,管理权都被西方实际垄断,作为第一家真正不受西方控制而又资金雄厚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它出现本身就是向池子里扔进的巨石。

应急储备基金的建立虽然没有设立金砖开发银行那么夺人眼球,但从长远上看,其意义甚至可能会更超过开发银行。WBG和IMF都是维持现代全球金融秩序的主要机构,可在这二者中,IMF很可能比WBG居于更核心的地位。作为“央行的央行”,它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影响力,而这一特殊地位的来源,就在于IMF60多年来一直扮演着危机中唯一的最后借款人的角色。可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的设计,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削弱甚至排挤IMF的这一功能。或者直白说,如果除了IMF之外,陷于经济危机的国家还能从应急储备基金里借到贷款,IMF恐怕也就没有本事自己关起门来编写一套紧缩方案,然后把它强制塞给求援国全盘执行了。

平均和不平均的分配,优解的多赢

根据目前所知的消息,金砖开发银行核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金500亿美元,由五个成员国平分出资和股权。首任行长将由印度提名,首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提名,首任董事会主席由巴西提名,首个区域办公室将是设立在南非的非洲区,银行总部则预计将设立在中国的上海;而金砖应急储备基金的初始规模也为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出资410亿美元,俄、印、巴三国分别出资180亿美元,南非出资50亿美元。

将以上的股权和重要职位分配,与以往的相关消息比较看,现在这个方案应该较多地考虑了中国之外四国的感受。毕竟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其它四国的总和,外汇储备等指标更是占了压倒性的优势,如果按这些标准划分出资额,中国在新银行内独大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那样的结果无论在政治影响上还是实际利益分配上,另四国的领导人都很难向各自国内交代,西方也必然会大力挑拨整个计划只是为中国做嫁衣而已。

目前这个分配方案里,中国承担了应急储备基金这块“骨头”的最大份额,而“肥肉”较多的开发银行却被五国几乎完全平均的切分,对于其它四国来说应该是近于最理想的安排了。这并非自大,而是基于客观的事实。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于国际金融界最为看重的资金和信用来说,中国不单是金砖国家中最强的,甚至可以说是主要的信誉保证来源。没有中国强大经济实力的背书,其它几国即使同样筹集1000亿美元,设立的金融机构也不太可能拥有相同的影响力。如果暂时困难的成员国,初始资金可能来自于中国贷款的传闻属实,搭上“中国便车”的印象恐怕就更坐实了。

不过,中国在其中赢得的只有更多。行长、理事会主席、董事会主席都有任期,都会换人,而总部一旦确立几乎不可能再挪移。如果没有搞错的话,这是真正第一批将总部设在中国境内的国际重要金融机构,开先河的作用和意义无庸赘述。而且,在最有象征意义和现实利益的总部所在地争夺中获胜,从侧面也反映出,尽管在开发银行中各国名义上股权均等,但多数成员国实际还是默认了中国的领头位置。

如果说别的收益或者有些虚无飘渺,或者还在很远的未来,那么金砖银行和基金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很可能就类似于大力一推了。有必要知道,根据WBG和IMF的先例,虽然多边金融机构的股本一般都按美元计价,但各国认缴的资本金只有一部分是必须用美元或黄金立即支付的。以WBG为例,各成员国认缴的资本金中只有20%需要随即缴纳,其中又只有2%需用美元或黄金缴纳,其余18%可用成员国货币缴纳,而另外80%的股金在WBG提出催缴后,才需以美元、黄金或WBG需要的货币支付。

不难看出,在未来金砖开发银行的框架下,主要的实际结算与支付货币完全可以逐渐转变为成员国货币,而在金砖五国中,其它四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都是中国,而四国之间的投资贸易联系则多半只能称为一般。相比于卢布、雷亚尔、卢比和兰特,人民币实际正占据着最有利的出发位置。

不多余的想象

当然,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很多宏大的想象现在就冀望已经制订好了详细可行的计划,既不客观也不理性。不过,中国既贸易、投资两大领域之后,在金融布局上,同样坚持“走出去”,打造和掌握一部分自己信得过、拿得住的国际金融网络的决心显然是明白无误了。

除了与在全球和地区都有相当影响力的俄印巴南共组“小WBG”的金砖开发银行外,中国现下同时还在发起设立与亚洲开发银行(ADB)有相当重叠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也已经有多达20余国向中国表达了参与的兴趣。而且和金砖开发银行相比,中国对于亚投行的主导权更加当仁不让,甚至一度传闻中国欲直接握持亚投行50%的股份。虽然最近的相关消息,楼财长暗示了中国可以不绝对控股,但同时又计划将亚投行的初始注册资本再扩大一倍,也达到1000亿美元规模。

顾名思义,亚投行的关注重点会集中在亚洲地区。实际上,大多数的分析都认为,亚投行一旦成立,就将是欧亚“新丝绸之路”最有力的金融助力。与金砖开发银行一起,构成中国在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内最可信赖的两大臂膀。再加上早就因年度放款额甚至超过同年度WBG规模,而在整个国际金融界赫赫有名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这至少三驾马车的形式,不仅可以各有精项专攻,一旦联手合作,对于中国在成为净债权国后,分散国际放贷风险,也是相当有好处的。

最后不出意料的,西方对这种削弱他们控制能力的变化总是酸溜溜的。但因为实在找不出能放在台面上的反对理由,只能老生常谈的“告诫”:千万不要降低治理透明度、人权、环保标准……

其实,即使这几家新金融机构发展一切极其顺遂,情况也只不过类似习主席评论中美关系时所说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国际增长和发展领域仍然完全足够容纳下原来的WBG、IMF、ADB。而且,根据这些机构最喜欢教育他人的理论,更多的竞争(更不用说是打破实际垄断的新竞争者)一定会使顾客——这里是借贷或受援国——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至于国际金融秩序的平等化,在全球经济重心持续的、不可逆转的向东方,向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转移之下,不管既得利益的西方愿不愿意,终究是不可阻碍的趋势。金砖银行的建立是其中的一个开始,不是一个结束的开始,但也许是一个开始的结束。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观察者网
相关推荐: 银行魏峰金砖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