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时政社会 / 正文

聂文娟:当今国际社会反恐战略的几大误区

2014-07-02 20:08:43 作者: 聂文娟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编者按:在反恐战争中,我们一贯主张“无论恐怖主义以何种方式出现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国际社会都应采取一致立场,坚决打击。”但殊不知,这条路恰恰是一条不归路。在历史长河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当今社会许多国家和民族或政党都曾采取过一定程度的恐怖主义行为,以冷静的视角审之,会发现某些所谓的“恐怖组织”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展成为反对党,再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执政党。

自从2001年9.11事件爆发以来,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而这十年来很难说反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效。近些日子,伊拉克ISIS恐怖组织横扫伊拉克北部之势几乎是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的脸上重重闪了一巴掌,奥巴马政府曾承诺从伊拉克撤军,奥巴马本想以结束伊战的历史功绩被载入史册,但现在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困境,要么撒手不管,让伊拉克陷入互相残杀的内战状态;要么自食其言,重派军队回到伊拉克的泥潭中去。而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其他各国对美国的反恐不力也很难幸灾乐祸。在西亚中亚地区,恐怖主义几乎常态化,与此毗连的中国印度深受其害,国内恐怖主义出现增长之势。甚至在遥远的非洲,恐怖主义借着阿拉伯之春的“春风”,也开始在非洲大陆大肆蔓延扩张。非洲恐怖袭击和人质绑架大案频发,2014年4月15日,尼日利亚恐怖组织“博科圣地”绑架了276名少女,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一片哗然,国际社会似乎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那么到底哪个环节出错了吗?尼日利亚政府与“博科圣地”的互动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

第一,反恐行动手段的任意化。确实,以主流的价值观判断,“博科圣地”的罪行罄竹难书。它袭击目标的任意性以及手段的残酷性,甚至连基地组织都自愧不如。正如华盛顿大西洋理事会的非洲问题学者布朗温·布鲁顿说:“同多数非洲叛乱组织的暴力活动相比,‘基地’组织简直成了一群小女生。”但是这些罪行是否意味着尼政府能够采取任何必要的反恐措施呢?显然不是。而尼政府在反恐中不但投入重兵和大批重型武器,造成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甚至把反恐置于人权之上。据经济学人报道,在3月14日迈杜古里的一次军事行动中,尼政府军队自身就造成了500多人的死亡。军方也多次曝出报复当地平民甚至屠村的丑闻。另外,未经审讯的处决、虐待囚犯等情况也屡见不鲜,尼政府甚至关押部分博科圣地嫌疑犯的家人子女和亲属等等。尼政府对人权的漠视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当地人民群众并未在价值和情感上未站在政府一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人士投入到博科圣地的阵营中,以获取保护。   第二,反恐行动的政治化。明年2月,尼日利亚即将迎来总统选举,政治集团为谋取自身政治利益,互相推诿指责,反恐被严重政治化,大大弱化了反恐战争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这也必然使得反恐战争的成效大打折扣。在绑架事件发生后,北方多个州的州长纷纷发难,指责乔纳森政府反恐不力,救援不作为,而乔纳森政府则想方设法为政府开脱,甚至一度要掩盖真相。正如乔纳森夫人在电视节目中指责游行的两名领导人捏造绑架事实的报道,认为这些报道是抹黑政府的行为。在5月4日的电视节目中,第一夫人再次说道,“你们居心叵测,别再打着学生和女孩的牌子进行别有目的的游行示威了。”这种政治内耗鼓励了“博科圣地”的猖獗行为,甚至出现了向政府内部渗透的现象。   第三,反恐行动的模式化。尼日利亚政府的反恐行动几乎套用了现有了的国际社会反恐的标准模式:第一步,恐怖主义的定性,当然,实现这一步的最佳途径是找到这一组织或事件与基地组织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确立了这一联系,就基本争得了美国和国际社会的认可。第二步,争取国际社会的资金、信息和情报支持,与恐怖主义这一敌人斗争到底。5月17日乔纳森总统在巴黎召开的安全峰会上公开宣布了“博科圣地”是基地组织在西非的分支机构,至此第一步已经成功完成。而针对“博科圣地”提出的“人质换俘虏”方案,尼日利亚政府则予以坚决拒绝,这一行为也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国内有学者也认为,“依据反恐原则,这没有错。   ”确实,在反恐战争中,我们一贯主张“无论恐怖主义以何种方式出现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国际社会都应采取一致立场,坚决打击。”但殊不知,这条路恰恰是一条不归路。首先,这是一种典型的对手思维,背后是一种零和博弈的逻辑,而在反恐战争中,是不可能有绝对的输家或赢家之分的。抛却任何价值观的干扰,我们会发现恐怖主义活动在历史中已经存在了很久,很难说它在未来会完全消失。其次,这种反恐模式也抹杀了恐怖主义自身内部的复杂性、恐怖主义的可变性以及争取中间支持的可能性。恐怖主义内部是否具有不同的层级,是不是一旦和基地组织有联系就具有不可赦性,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正如尽管“博科圣地”和基地组织具有很多相似性,但它们的政治诉求和价值信仰也并非完全趋同,针对这种差异性,是否该采取一些特有的战略。   而在历史长河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当今社会许多国家和民族或政党都曾采取过一定程度的恐怖主义行为,以冷静的视角审之,会发现某些所谓的“恐怖组织”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展成为反对党,再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执政党。正如南非国大党在60、70年代也曾进行过一些扔炸弹、袭击政府设施的恐怖行为,并造成多起惨案,而且直到2008年,包括曼德拉在内的国大党及其成员才从美国的恐怖主义列单中除去。回顾历史,我们会感谢南非当时的德克勒克政权对所谓的“恐怖主义组织”采取了和解的政策,而非斗争到底“处之而后快”的政策,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南非了。

责任编辑:沙枣花
来源: 共识网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