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经济民生 / 正文

贺雪峰:农村价值体系严重荒漠化

2014-06-24 13:42:47 作者: 贺雪峰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最近十多年,农村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落。笔者在农村调查中,听到和看到各种令人痛心的现象,诸如留守老人和儿童遭遇性侵,丧事上跳脱衣舞,非正常死亡的老人增多,地下六合彩泛滥,等等,都表明,农村价值失落已很严重了。

农村价值失落,甚至由此带来农村道德溃败,原因很复杂。首先是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及因此农村人财物的流出。一个稳定的系统应是能量输入与输出大致平衡的系统。人财物的流失,使之前相对稳定的农村系统难以保持持续。也正是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村庄边界开放,农村共同体瓦解,维系传统村庄社会和价值秩序的基本规范解体。

更根本的问题则是,构成农民生存原动力的本体性价值受到冲击。中国历来缺乏西方那样的宗教信仰,中国人将生命意义安置在此岸。因为积极入世,中国人特别重视现实生活,为做到超越,中国人必须要寻找赋予现实生活意义的一套价值系统。对于儒家传统知识分子来说,这套系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传宗接代”。通过传宗接代,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到子子孙孙向下传递的无限事业中,产生永恒意义。农民这种传统价值与现代社会中个人奋斗、自我实现的价值并不相容,正被作为愚昧落后观念被遗弃。旧的安身立命的价值失去了,新的现代价值未确立,构成生命意义和终极关怀的价值缺位,农民难以完成有限生命与无限意义之间的转换。

离开对生命高贵价值的追求,中国人积极入世的传统就转变成为对物质生活的高度关注,中国人就变得俗不可耐。当前中国人的“物质性”在城市表现为,中层阶级价值观的兴起,即在广告和时尚带动下通过消费行为获得主观体验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传向农村,立刻被农民所接收,并引起较城市更严重的负面后果。现实中,很少有农民能变成中产阶级,中国农村不能为大多数农民提供实现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经济基础。

由于农民不具有从容消费的能力,这种中产阶级价值观便以“变态”形式实现。比如,当前农村中“笑贫不笑娼”的现象已很普遍,不少农民认为,无论钱的来路如何,只要能在村里盖楼房就是有本事。在农村熟人社会的语境中,农民的“物质”追求还因社会竞争而加剧,比如农村丧葬跳脱衣舞的现象,我就在农村调研中多次见过,农民将为父母所操办的丧葬仪式变成自己参与村庄竞争、获得面子和被他人承认的手段,抛弃“慎终追远”的精神内涵。一旦构成安身立命基础的本体性价值缺位,个人奋斗的深沉动力丧失,农民的行为就会如脱缰野马失去约束,由此在农村出现各种极端的不可理喻事情。

这种以物质消费为内容的生活方式,在农村中只有少数富裕阶层才能实现。绝大多数农民尤其是贫弱阶层,自然寻求另外一套价值观。宗教许诺虚幻的彼岸幸福,以填补当下的价值虚无。因此我们看到,与传统价值失落相伴的是,各种原教旨色彩的地下教会及其变种邪教组织,在农村大范围传播。农村价值荒漠化产生出宗教扩张的土壤。

农村价值失落已造成很多严重社会问题,国家进行农村建设时,不仅要关心农民的经济收入,更要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通过文化建设,重塑健康、适合农民需求的有主体性的农村价值体系,刻不容缓!▲(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环球时报
相关推荐: 雪峰体系农村价值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