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观点 / 影视书评 / 正文

刘仰:《十送红军》抄袭了《拯救大兵瑞恩》吗?

2014-06-24 11:29:37 作者: 刘仰 评论: 字体大小 T T T

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之前,我曾经说过,第一个故事,即刘威饰演的钟石发在战场上带回一个儿子的情节模仿了斯皮尔伯格的获奖影片《拯救大兵瑞恩》。该电视连续剧播出后,《十送红军》的编剧李修文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明:“关于第一个故事是否模仿了《拯救大兵瑞恩》?我的答案是,绝对没有!”有朋友特地把李修文先生的回应发给我,我没有太在意这事。后来发现报道李修文先生针对我的回应的文章在很多地方转载,所以在此回应一下。

《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大致如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一位美国母亲同时接到三份死亡通知书,她的三个儿子在不同的战场阵亡。她还有一个小儿子也在欧洲战场,不知死活。美军高层领导念诵了一封很多年前林肯写给一位失去五个儿子的母亲的信,然后决定派人把那位名叫瑞恩的二等兵找回来,优先送回美国,送到他母亲的身边。一支八人组成的小分队被派往欧洲战场寻找瑞恩,最终找到了他,美军小分队的大部分士兵在这次行动中战死,瑞恩得救。

《十送红军》的第一个故事内容大致是:钟石发与他的四个儿子一起参加红军,分在不同的部队。红军从江西根据地突围时,军团首长为了保证钟家延续香火,让钟石发从前线带回一个儿子,与军团总部一起行动,以期最大限度地避免牺牲。结果,钟石发找到的每一个儿子都不愿跟他走,宁愿冲锋打仗,或坚守自己的职责。钟石发等于目睹了每一个儿子的牺牲,最终他自己也战死。

如果要说模仿,两个故事的确有较大区别,例如,瑞恩的母亲还在,但钟家孩子的母亲早已去世;寻找瑞恩是八人小分队,寻找儿子是钟石发一人;瑞恩最终得救了,但钟家父子全牺牲了。然而,在核心理念上,两个故事的确是一样的,都是给一个家庭留一个独苗,在残酷的战争中体现人性的关怀,都是表现“为谁打仗”的哲学思考。因此,我说《十送红军》的第一个故事“模仿”了《拯救大兵瑞恩》,也是从故事理念上而言,并非具体情节。

《十送红军》的编剧李修文先生之所以否定“模仿”,还因为他写的这个故事有真实的原型,李修文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有来源,它来源于我的老师邓一光,其父兄弟四人被叔叔带领,踏上长征之路,最后只活下来其父一个人。事实上,这部电视剧我一直在用我的方式向邓一光老师致敬,……”。我相信,红军中这样的真实故事并非只有这一例。事实上,《拯救大兵瑞恩》也有真实依据,其原型是美军101空降师的士兵尼蓝,他的三个哥哥阵亡后,美军将他送回了国。但是,李修文对邓一光先生的真实故事做了改编,原型有一人活下来,但在剧中全部牺牲了。而《拯救大兵瑞恩》对史实也做了改编,真实的历史中,尼蓝的母亲一天中收到三份死亡通知书,有一份搞错了,她的第三个儿子并没有阵亡,而是在中缅边境被日军俘虏,后来也得救了。

要说模仿,影视作品《拯救大兵瑞恩》在前,《十送红军》在后,而且我相信李修文先生看过《拯救大兵瑞恩》,理念上有模仿或共鸣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从真实的历史说,红军长征在前,美军诺曼底登陆在后,谁模仿谁还真不好说。事实上,模不模仿并不重要,战争中的人性关怀以及“为什么打仗”,对于任何国家都存在。至于影视作品,看完《十送红军》以及看过《拯救大兵瑞恩》的观众自然会有结论。

李修文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还说到《十送红军》后面的一个故事,即一队红军战士送一位战友的遗体回家,结果全部牺牲。李修文先生说:“估计到了送尸体回家,说我抄大兵瑞恩的人更多,但那个故事其实是本剧唯一有真实来源的故事:‘一个白军被俘,但却投降了红军,作为红军而战死,彭德怀下令送尸体回家,要送尸的人告诉死者之母,你的儿子是作为红军而死了,如果我们赢了,我们绝不赖账!’。不是只有在美国人身上才发生得出这种所谓好莱坞式的故事,事实上,这种对承诺的坚决执行,在红军的队伍里不仅是情感,更是制度和纪律。红军的胜利,靠枪,更靠这些!”我在这里就不多说后面那个故事了,免得“剧透”过多。等到播出的时候,由观众自己判断李修文先生的结论。

责任编辑:齐鲁青
来源: 新浪博客
相关推荐: 修文红军编剧先生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时间:
2014年12月28日 ~2014年12月28日
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